两新风采

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为“两新”党建保驾护航

2014-12-11 10:55:31.0

        “两新”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项目确定后,徐汇区社会工作党委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社会工作党委书记牵头的项目工作组,突出抓好去年开展的“两新”书记激励关爱机制建设调研成果转化,边探索实践边总结思考,逐步细化工作方案,推出工作措施,稳步抓好推进落实。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区、街镇两级培训制度,提升“两新”书记能力素质。区委组织部每年专门举办“两新”书记专题培训班,近年来共完成600余名“两新”书记的轮训。今年,区社工委协同部分区域单位联合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将“两新”党组织书记与区域内大校、大所、大院、大企党务干部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培训,打破体制、领域、行业限制,既让体制内外干部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也为今后在更深层次上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徐汇注重做大做强街镇综合党委,推动街镇在书记日常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目前,各街镇每年举行1次培训的占43.75%,2到3次培训的占31.25%,4到6次培训的占25%。总体上来看,各单位的教育培训大多能够做到坚持需求导向,缺啥补啥;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结合紧密,“充电”、“加油”及时;注重实际效果,对工作推动作用较为明显。比如,徐家汇社区对于新上任的书记,由街道党建联络员进行手把手指导,协助召开第一次支部大会、第一次换届会议、第一次发展转正党员会议,帮助“两新”书记尽快上手。漕河泾社区注重在年轻党员中发现热心党建工作的同志,加强教育引导,给予锻炼机会和平台,推动他们逐步成长为合适的书记人选,逐步形成了一支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党员欢迎、群众信赖的书记队伍。

        2、借力区域化党建,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为“两新”书记提供资源支撑。考虑到区域内大机关密集,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资源丰富,徐汇于2012年成立区域党建促进会,吸纳194家区域单位加入(其中“两新”组织13家),逐步建立区、街镇和居民区三级组织架构,在资源整合型党建探索上取得一定突破。为破解“两新”组织资源匮乏、平台不足的现实难题,徐汇区注重将区域优质资源向“两新”组织倾斜,让“两新”书记举办活动有平台、开展工作有资源。比如,为解决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活力不强的问题,推进落实“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项目,先后确定钱学森图书馆、巴金故居、上海植物园、土山湾博物馆等10处开放点,为“两新”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徐汇党员大课堂、“看滨江、谋发展”活动、“缘聚徐汇”相亲交友活动、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积极向“两新”组织开放,通过“两新”书记发动党员职工参加,让“两新”书记以优质服务团结凝聚党员,增强书记在企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3、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发展空间,助推“两新”书记成长成才。拓宽干部培养选拔视野,及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党建意识强、业务能力出色的“两新”书记纳入组织视线,进行跟踪培养考察。开展体制内外干部双向挂职,在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的同时,选拔一批优秀“两新”书记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比如,在党组织牵头协调下,选派徐家汇商城集团干部到外资企业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公司挂职锻炼,选派民营企业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干部到区建交委挂职锻炼。同时,将“两新”书记纳入人才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两新”领域人士成长成才的体制机制,将“两新”书记作为重要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他们申报“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提供便利条件。今年,区社工委与区人才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党建工作人才评选标准,推荐2名书记成为区领军人才,3名书记成为区拔尖人才,并先后推荐5名书记参加徐汇区高层次人才井冈山培训班和龙岩、瑞金国情考察。

        4、加强日常服务,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提高“两新”书记的工作动力。针对“两新”书记工作较为繁忙、工作压力较大、特别需要上级党组织关心和理解的现实情况,通过体检、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日常关心服务,增强书记对党的工作的认同感,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和热情。目前,有68.75%的街镇组织“两新”书记进行体检,87.5%的街镇已建立“两新”书记定期谈心谈话制度,93.75%的街镇能够做到对于生活出现重大变故、职业发生重要变动的“两新”书记百分百必访。同时,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两新”书记离职的,62.5%的街镇能主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等帮助。此外,各街镇通过举办读书修身、文化体育等活动,有效地帮助“两新”书记拓宽了社会交际面,丰富了精神生活,受到“两新”书记欢迎。

        5、提供工作帮助,减轻“两新”书记工作压力,优化党建工作环境。考虑到“两新”党组织书记处于体制外,在单位没有用人权、财务权和经营权,党建工作开展具有一定难度,各单位想方设法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为“两新”书记提供有利的工作条件。加强业主教育引导,建立上级党组织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区社会工作党委下发了《徐汇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联系点221个,占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总数的70.6%。13个街镇全部建立定期走访和定期座谈制度,8家建立联谊会,7家建立业主沙龙。在相关领导到“两新”组织的走访调研中,有75%的街镇邀请“两新”书记参加。比如,斜土社区建立“两新”组织“经理驿站”,数十家非公企业的“一把手”成为“经理驿站”的理事,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街道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企业融资、经贸、仲裁、外联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度和欢迎度也明显增强,涌现出央中、新知等一批党建典型。此外,有的单位还注重发挥“两新”书记桥梁纽带作用,将“两新”书记作为政策信息资源的中转战,以书记的有为赢得有位。比如,区民营科技党委每月2到3次将政策变动信息发送到书记邮箱,做到政策变动书记先知道,有力地提高了书记的企业地位。搭建党政沟通平台,支持“两新”书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街镇层面全面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各社区综合党委又指导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党政双向沟通机制或党政工三方协调机制。比如,虹梅社区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公司工会、行政多次协商,达成共识,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先后就职工增资、文体活动等进行了多次协商沟通,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德国管理层的重视。坚持“公转带自转”,努力为“两新”书记减负。各基层单位主动搭台,推进大型活动项目,引导基层支部参与,并安排专职党群工作者协助书记开展工作,减轻了书记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比如,徐家汇社区针对白领党员身心需求,充分利用午间一小时的休息时间,举办《美丽时空,定格七彩》白领文化club系列活动,涵盖中医养生、传统文化、公益体验等多种元素,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支部活动内容,又减轻了“两新”书记的工作负担。

        6、加大经费投入,为“两新”书记开展工作提供资源保障,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区委组织部、区社会工作党委在2007年《关于建立和完善徐汇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又会同区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规范、调整社区党建经费财政预算的通知》,每年投入“两新”党建经费1000多万元(其中,区管党费全额返还100多万元),支部活动经费、书记岗位补贴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目前,各基层单位大多采用经费下拨和项目化运作相结合的形式,在普遍提高各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向资源比较贫乏的党组织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党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工作亮点,将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用出了实际效果。

        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两新”书记的工作环境得到很大优化,但在系统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职业发展方面,党建工作经历对“两新”书记的职业发展作用不大;在工作支撑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关心服务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性要求。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健全激励关爱制度,努力让“两新”书记工作成为受人尊敬、人人向往的职业。力争在对现有做法进行巩固、规范、平衡、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激励关爱的领域和范围。推广“两新”书记生日必访、生病必访和职业发生重大变动必访等“三个必访”制度。设立区、街镇两级书记互助帮困基金,对于罹患重大疾病、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书记,及时提供必要的关心服务。推荐优秀党组织书记参加政工师评选,给予配套资金奖励。

        2、健全协同服务基层机制,为“两新”书记提供更多工作支撑。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区社会工作党委与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委统战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与“两新”组织代表人士直接交流,增强他们对“两新”组织党建的了解度、认可度、支持度。整合各类政策信息资源。推广区民营科技党委定期向党组织书记发布政策信息的经验做法,建立全区“两新”书记邮件列表,及时将政策变动情况向“两新”书记发布。推广“三个一定”。结合落实徐汇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党代表“三联系”工作制度,在全区面上推广“三个一定”,即政府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利好信息一定让企业党支部先知道,企业有困难通过党组织反映的一定尽快解决,上级领导到企业视察时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在场。打造党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漕河泾开发区党建工作,指导虹梅社区综合党委主动对接漕河泾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500米为最大半径,在白领午餐点附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实现党员活动空间、白领服务空间、企业服务空间的三位一体,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党员职工的服务优势。协同区总工会等部门,共同推进三进入活动,以党建资源整合带动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打造若干楼宇党群立体服务站。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结合落实市委一号课题调研成果,指导各地区、系统探索采用“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抓紧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收入递增机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为“两新”书记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支持。

        3、打造信息化工作平台,为“两新”书记工作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工作,破解“两新”党建工作资源不足、工作载体匮乏等瓶颈问题,为“两新”书记提供更为便捷有力的工作平台、手段,更好地服务凝聚党员,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积极参与市社工委两网一台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同时,改造徐汇现有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完善信息发布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版块内容,扩大平台开放性,推动区域内党组织、党员在线进行互动交流、信息分享。推动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同步开展,定期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确定服务菜单和活动项目,引导党员群众报名参与,实时播报活动进展情况,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参与率。

        4、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为“两新”书记提供更多资源保障。推动区域化党建资源反哺“两新”党建,更大限度地将党员大课堂、职工文化活动、活力徐汇活动等服务资源向“两新”组织开放。定期排摸“两新”组织党员需求,研究确定服务菜单,指导各街镇轮流承办党员大课堂“两新”专场。推动区域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结对共建,促进“两新”组织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政策对接,探索推进“两新”组织与区域单位的项目合作,形成协同发展、共赢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徐汇创新转型发展。 

        5、加强“两新”书记后备队伍建设,确保“两新”党建工作平稳推进。借鉴市社工委井冈山、延安培训班经验,加强党员出资人、高管教育引导,以培训等为抓手,加强持续跟踪联系和服务凝聚,及时发现政治素质好、党建意识强的业主、高管,按照书记的标准进行培养,不断壮大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同步推进党群工作,明确群众组织负责人原则上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工会主席为党员的,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工会主席不是党员的,加强教育培养,符合条件的积极发展入党。联合高校组建课题调研组,探索建立学生骨干跟踪培养机制,完善“两新”党建人才库,让学生骨干成为“两新”书记的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