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柘林镇:党建引领“三强化”,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上海智慧党建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奉贤区柘林镇夹路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以“三个强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锁基层治理“密码”,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组织建设,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优化人员配置。围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职能作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界限清晰、无缝衔接、全域覆盖”原则,建立以党员为骨干,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三色”志愿服务队,形成支部进网格、党小组进村组、党员进家庭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立体化服务。健全网格管理。坚持党建统领、整体布局,按照“党建全覆盖”原则,将党组织覆盖到全村的“神经末梢”,形成了“1+2+N”的基层治理模式(“1”即1名网格长;“2”即2名网格员;“N”即网格内的党员、村民代表、巾帼志愿者等),推动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工作格局,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网格内及时得到解决。提升人员能力。为更好地提升村民骨干参与村组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每年开展实用性能力培训,逐步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推动村民自治深入发展。与柘林村、海韵社区开展“三联五共·融合治理”协商议事会,一同探索“关爱银龄”“宜居共治”项目,通过“联党建”“联队伍”“联服务”,实现“事务共商、难题共解、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担”,以党建共建助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级。
强化“三治”融合,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
夯实自治基础。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畅通沟通交流渠道,架起党群“连心桥”,村内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广大群众知情权,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探索创新协商机制,推行“村民客堂间”“百姓议事堂”等特色项目,建立不限时间、不限形式、不限场地的群众协商议事会,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行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强化法治保障。始终坚持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平安建设迈向新高度。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借助驻村律师、社区民警、村综治干部、法律明白人等工作力量,积极开展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学习活动,经常性通过案例重现、警示教育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开展“普法到田间地头”宣传活动,每月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强化德治促行。坚持以德治厚植文明乡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以文养德,持续开展“孝善家庭”“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并进行大力宣传,用家风带动民风,引导村民积极向上。
强化“三心”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初心”引领。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让党的好声音有效传播到基层一线,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专题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等,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激发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暖心”服务。聚焦便民化综合服务,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提供便民理发、定期义诊、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各类服务,打造出契合村民多元化需求的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温馨家园。推行“红色代办”服务机制,为村民提供爱心送餐、水电维修、管道疏通等10余项“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耐心”调解。以“村民家中无小事”为服务宗旨,依托村组干部队伍力量,组建“邻里调解员”队伍,采取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亲切交流,做好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邻里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村内还会进行“电话回访、旁证了解、入户调查”,真正做到解开心结、消除隔阂、案结事了。
下一步,奉贤区柘林镇夹路村党支部将继续以党组织为“引擎”,通过提高党建赋能,激活志愿团队力量,把党建引领力传导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能效,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