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高校双向奔赴 共绘基层治理新画卷

来源:青浦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5-06

(上海智慧党建网)    近日,应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邀请,北大街社区工作团队首次来到上海大学,与社会学院师生面对面取经。一个世纪前,五四时期的北大和五卅时期的上大遥相呼应,与国家呼吸与共,赓续传递着红色火种;一个世纪后,三区融合发展的北大街社区和以赋能城市社区治理见长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携手共进,共同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社区:高校开展学术研究的田野

朱家角镇是一个充满治理活力和研究价值的学术田野对于社会科学来说,田野调查十分重要,“教室里教不出实践知识”。提供调研资料。北大街社区为社会学院的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一手研究资料。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调研团队于2022年8月份进驻到北大街,两年来开展五轮集中调查,策划开展近百次访谈,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田野资料。社会学院讲师李松涛表示,到了北大街调研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共治。激发学术灵感。在北大街的长期调查中,调查团队发现和提炼了多个有价值的调研题目和研究主题,共总结成为9个论题,带队老师基于朱家角古镇等地田野调查经历撰写的田野调查方法论的论文顺利见刊。深化论文选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本硕学生围绕朱家角的古镇历史、特色美食、文化产业、社区治理等,完成了2篇本科毕业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1个创新创业项目,另有1篇硕士学位论文和2篇本科毕业论文正在研究和撰写中,这些学术成果为后续深化北大街社区建设,探索社区治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高校:社区深化多元治理的智库

北大街居民区党总支在社会学院调研团队的帮助下,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整治背街小巷。借助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赋能团队的专业优势,双方一同深入辖区居民、游客、商铺等开展“美好社区”建设专题调研,将调查成果总结提炼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过集中访谈,征集到“金点子”200余条,为细化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方案提供了学术论证,更好推动实事项目与百姓心愿有机结合,将群众的“金点子”化作背街小巷治理的“金钥匙”。摸清需求清单。除了居民和游客,赋能团队还深入旅游公司、景区办和志愿者等,厘清身处朱家角古镇不同位置的人员对于古镇的不同理解、认同和希望,提出北大街美好社区建设,不仅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资源投入,更需要摸清社区自身的特色、资源以及各类群体的真实需求,不仅要让本地居民踊跃参与,增进其获得感,更要激活外来商人和游客对朱家角古镇的家园感和主人翁感,消除各类群体之间潜在的误解与隔阂。构建协商平台。以义务消防队为切入点,以弘扬志愿者精神为抓手,以策划“致敬志愿者”活动为名,召集志愿者、居民和景区管理人员,就构建互助、共治、共享的社区事务协商平台和机制开展面对面的深入对话和探讨,帮助北大街编写社区事务协商会章程草案,成立社区事务协商平台,为讨论社区重要事项、化解纠纷矛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社区高校双向奔赴 绘就幸福温暖治理答卷

地方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人才培养提供资源,高校为地方的社会治理和美好社区质量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智力支持,这便是北大街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之间的双向奔赴,共同擘画新时代幸福温暖治理新答卷。座谈会上,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校合作、朱家角镇有待深入挖掘的治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调查选题,如房屋产权结构变迁、小微商户品牌、方言挖掘和保护、家庭口述史等。未来,双方希望能将朱家角镇和北大街社区发展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治理赋能的示范点,打造基层融合共治的典范样本,推动实现地校双方共建共赢。

当下,朱家角镇党委正在加快推进“水乡古镇、宜居角里、创新湖区”建设,深入推动“1+1+5”行动,持续建强“暖馨角里”治理体系,不断挖掘古镇特色,促进江南文化基底和现代都市元素相互交融。未来,朱家角镇党委将继续强化多方赋能,合力打造多元支撑平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幸福温暖家”治理愿景转化为可感可见的现实图景。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