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中兴镇北兴村:擦亮“党建+”名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崇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4-30

(上海智慧党建网)    近年来,崇明区中兴镇北兴村党总支围绕“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切实提升乡村美丽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

“党建+治理”显温度,共筑和谐美丽新乡村

党员带头彰显效力。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探索“五维共治”新载体新举措,积极打造“美丽先锋队”,形成有队伍、有场所、有任务、有方法、有制度、有成效的“六有工作法”,以党建“微网格”为治理单元,以网格党支部为主体,明确党员的任务和职责,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和运作制度,探索“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紧密融合、共同促进的党员管理新方法,每月、每季度常态化开展“网格课堂”“建言献策”“帮困解难”等网格服务,将治理延伸到基层

积分治理增强助力。注重发挥积分制管理在推动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激励引导作用,以“星愿积分”为抓手,积极推进积分治理,以“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村规民约为准绳,设置加分与减分项,使复杂的村民自治行为数量化、可考核,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分制管理实施以来,300余户家庭参与“攒分”,村民从“台下看戏”变为“上台唱戏”,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公开议事激发活力。推动议事场地升级,借助乡村振兴契机,将村内废弃的排涝泵站打造升级为“北兴茶驿”睦邻点,定期开展群众议事会;深化基层自治能力,发挥“第二网格长”作用,定期在网格点用“群众语言”将基层党建、惠民实事、环境整治等上级政策和信息当面讲给村民听,让想了解村务的村民有渠道、有收获,知镇情、晓政策。2024年第一季度,全村通过“议事、公开”,为村民“答疑解惑”23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1件。

“党建+融合”聚共识,共建协同发展新联盟

强化集群联动。依托村域范围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旅游基础,积极引导“海岛人家”民宿集群提质升级,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配套改善民宿集群区域周边的水环境、道路、沿河护栏、路灯等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民宿+”融合新业态,鼓励民宿承办樱花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民宿发展内涵,提升民宿人气,海岛左邻新获评上海市五星级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

深化城乡联建。依托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立足中兴镇和结对单位静安寺街道的优势特点,在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加强互学互鉴,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持续加大合作力度,充分挖掘资源,做实结对帮扶项目6个,努力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建新模式。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工作中,投入数万元帮扶资金进行“暖心灶”初心小屋党群服务点的建设,打造了市民公园1处健身点,有效巩固提高服务设施,优化提升服务方式,创新拓展服务内容。

优化活动联办。依托插村联系单位、“双报告、双报到”“双联系”单位等资源,通过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等,激发联动活力,实现资源联用、服务联供、工作联促,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行动”。推动村域内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定期联办组织生活,推动村企相互帮扶,企业在农民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扶持村级发展,村党总支在政策指导、党群服务阵地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撑,以“红色引擎”助推企业发展。比如,在渔光互补建设过程中,通过资源集聚、政策加持,同步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清水蟹垂钓基地,打响“能源+农业+旅游”特色品牌,带动周边民宿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党建+转型”亮成效,共答联农富农新考题

硬件提质,打造家园新美景。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深入研究探索盘活村内闲置资源,改造闲置老房子,让“沉睡”老屋焕发第二春,摇身一变成为一幢富含“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灰瓦白墙建筑,并依托村域内良好的民宿产业发展态势,将建筑出租民宿经营主体用于拓展经营,未来附近也将打造成民宿市集副中心,家园美景“塑形”的同时进一步“塑魂”产业内涵。

资源盘活,优化增收新局面。在示范村建设带动下,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依托村域内良好的民宿产业发展态势,盘活农民闲置房屋资源,打造高品质民宿,将“沉睡资源”变为“致富资本”,积极参与并带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村域范围内农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500余亩,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产业引进,助推发展新成效。积极引进优质产业助力乡村发展,解决村集体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入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公司入驻北兴村,建设太和好时节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利用村域内592亩闲置社会林,建设22万平米阳光大棚,棚内开挖水面种水草,养殖鱼虾蟹水产品,盆栽种植热带水果,打造集采摘垂钓、观赏游玩为一体的都市新农业基地。积极引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租赁村内700余亩养殖坑塘水面,进行渔光互补项目建设,通过统一规模化、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渔业产品质量。积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形成科普小站、自然教育、冬夏令营等,打造“能源+农业+旅游”特色品牌。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