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柘林镇胡桥居民区:找准“三点”开好“家门口”的党小组会
(上海智慧党建网) 奉贤区柘林镇胡桥居民区辖区面积大、人员多、事务杂,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胡桥居民区党总支不断加强以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为目标、以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以多元服务为支撑的“家门口”党小组建设,扎实推进“家庭小党校”工作,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基层延伸,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平台阵地在基层筑牢。
锚定重点,创设“抬头即见”的流动课堂
“多”样形式。一是集中学,组织党员围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典型事迹等开展“叩问经典·每月一会”集中学习活动,用“小板凳”架起党员互动交流的桥梁,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联动学,与党建共建单位开展联学共建,加深不同领域之间思想、业务工作的联动,在共学理论、共享资源中拉近距离,携手并进学思想,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新成效。“云”端课堂。打造“行走的党课”,通过参观奉贤区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同时,用好上海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集中收看,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确保党员教育成效。“简”式课件。创新开展“三言两语微感悟”活动,为党小组精选推荐学习读物,进一步丰富党员的“精神食粮”,切实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筑牢支点,打造“抬腿即入”的党群服务阵地
注重阵地选择。按照“小型、高效、灵活、就近”的标准,结合住宅区特点和家庭分布等情况,通过“自己荐+群众推+党员选+支部定”的程序,精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好、示范带动强的党员户成立4个“小党校”。注重设施建设。变客厅、庭院为“课堂”,变餐桌、茶几为“课桌”,统一发放各类学习资料、报刊杂志,配备1面党旗、1组书架、1本党员花名册、1本活动记录册等,保障“小党校”正常运行。注重师资配备。确定2名优秀党员担任校长、副校长,“两委”班子成员为“小党校”联络员,党员骨干、乡贤、退休教师等作为专职讲师,通过了解党员需求、制定学习计划、更新学习内容、配备学习资料等方式,做好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
夯实基点,汇聚“有需即应”的红色力量
打造一“胡”百应“帮帮团”。结合文明创建、平安巡查、便民服务等工作,创新“红色合伙人”基层治理品牌,招募社区能人、街区商户、共建单位作为“红色合伙人”,赋予合伙人群防群治信息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等新身份,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搭建议事协商“新平台”。党小组会不仅是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胡桥居民区把“板凳”议事会搬进“小党校”,以“三个我来”——“问题我来提、方案我来议、治理我来管”为主题,围绕重大事项、项目推进、治理情况,定期开展研究讨论。充分发挥党小组“上接下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小党校”校长联系支委会、“小党校”党员联系周边群众的形式,推动学习任务自上而下落实、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自下而上征集解决。创建排忧解难“小法庭”。针对党员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让党员当好群众身边的“调解员”,采取“党员轮值”的方式,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