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戴若静: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动能

来源:静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3-29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牢牢占据热词榜C位的当数“新质生产力”,它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在今年政府公布的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赫然位列首席,不难看出国家对这一发展趋势的顶层推动和格外重视。新时期下好一盘发展大棋,需要在“守”与“创”两端齐齐发力,方能让经济社会活力迸发。

统筹算清底数,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家有梧桐,才能引来凤凰”,有不少地方尚未引入足够的专业化人才,也缺乏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便盲目为新技术、新风口砸钱,投资巨量为“腾笼换鸟”最终一场空,原因就在于错误地将传统产业标签化,认为克服困难发展新产业就是现代化。绝不能将传统行业笼统视作“低端产业”简单淘汰,而应以各自的生产率高低为准绳判别。有些产业要牢牢握在手中,比如粮食安全、能源供给,这些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的产业历史悠久,本就是许多区划地方经济的命脉,如轻工纺织、加工食品等,对经济的托底保障意义重大。应当综合运用市场的力量让落后产能及时出清,辅以政策引导、法规约束,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使生产制造朝更绿色、更高效的模式转型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完善。先守业,后谋新,砍去枯枝,方能让老树抽出新芽。

锚定科技乘数,壮大新兴业务高质量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最依赖的便是出现质变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孕育颠覆性变革的关键个体,可能是突出的某个人,但更多情况下是整体素质提升的高端科研团队,人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内在尺度。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点则是科技创新,越是前沿的产业越需要创新,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科学技术通过劳动者的主观能动从前沿理论走向实践工具,才能指导更高效率的生产,创造更大价值的应用。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禀赋可以说是“移步换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应追求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集中资源优势,加强不同领域的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发应用,鼓励良性竞争,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品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确权、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等空白地带的妥善监管,是新兴领域健康发展的一重保障。围绕新业态,敢闯敢创,“有为”、“快为”,才能不断挖深护城河,巩固领先优势。

眺望未来指数,孵化前瞻科技战略性储备。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被一个又一个的“爆品”、“颠覆”所震惊,比如ChatGPT的问世,展现了人工智能高超的学习素质和语言运用、图像处理等能力,视频模拟生成器Sora所创作的影像甚至能够以假乱真。这些前瞻科技所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变革了固有生产方式而产生的技术震撼,还包括以此带来的人工投入转移、产业重心移动等社会效应,更有在行业间、产业链上的“溢出效应”。先发之国很可能在长周期内主宰该新兴领域的话语权。故而必须提早布局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产业,下“先手棋”,做“领头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创新医药等新产业“主阵地”,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卫星应用、机器学习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及低空经济、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商业航天、海洋开发等增长“新引擎”,由上至下地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筹谋潜在“核爆点”培育,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顺势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积极参与,才能占领发展先机,应对未来挑战,带动全国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奔涌的“聚合赋能”局面,在未来风云变幻的国际间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静安区委组织部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