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

来源:市商务委    发布时间:2021-11-30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风险挑战,市商务委领导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助力发展“五型经济”,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发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12%,规模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商品销售总额增长超过15%;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货物进出口增长超过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超过10%,规模创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增长超过10%,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建引领商务发展上有新作为

(一)加强政治建设。一是政治能力持续夯实。委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三张责任清单”,召开27次党组会和15次主任办公会,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最新指示要求。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发挥表率作用,带领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分析研判商务发展形势,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委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始终做到与中央、与市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实施科学决策,推动全委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干事业,确保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第四届进博会、早餐工程等重大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执行到位、富有成效。

(二)加强思想建设。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委党组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周密计划安排,通过发放学习资料、邀请专题辅导、专题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必读篇目,已组织专题学习12次,集体参观红色场馆3次,较好完成了各阶段目标任务。精心筹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寻访红色足迹、传唱红色歌曲等主题党日活动,营造建党百年浓厚氛围。二是思想意识形态常抓不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发挥中心组(扩大)学习交流会的领学促学作用,抓好基层党组织经常性理论学习。健全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商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建设和管理,组织好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三是理论践行水平不断提升。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早餐工程示范点建设等3个民生项目和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等5个发展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有关经验做法成效在多个主流媒体刊载。

(三)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领导班子建设从严从实。认真开展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自评工作。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活动33次,为支部联系点讲授党课12次。强化机关处(办)和委属事业单位“一把手”配备,共提任交流正处职干部6人。二是基层党建有力有效。以“四强”党支部为目标,以党支部示范点创建为牵引,制定实施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方案,对照市级任务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推进基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新的选举工作条例,完成直属机关党委和直属机关纪委换届,健全两委委员分工联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三是统战群团工作有声有色。认真学习贯彻统战条例,积极配合做好党外干部考察推荐,组织党外干部参加各类政治学习活动。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班子。

(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升政治素质。选派局级、处级干部近24人次参加市委组织部各类调训,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能力建设、年轻干部政治能建设和党性锻炼等专题培训班,组织处级以下(含处级)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培训,干部政治能力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二是着力强化知事识人。在党政正职选任中开展政治建设考察,持续推动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建设,确保选用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有计划地选派抽调60多名干部参与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第四届进博会等专项工作,强化在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和锻炼培养干部。三是着力优化干部梯队。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引进、培养、选拔力度,共提任干部12名,晋升干部33名,招录公务员、选调生7名。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强化年轻干部储备。四是着力培育专业能力。组织开展年轻干部“学理论、强政治”读书班等学习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干部跨领域跨部门交流历练,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本市优秀年轻干部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挂职相关工作。五是着力加强严管厚爱。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考勤、干部信息、借(聘)用和驻外人员等日常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离沪请假审批报告制度。组织援派干部新春慰问座谈会。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精心组织春节和高温慰问、“三看”及疗休养等活动,我委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评为市级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

(五)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一是“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持续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和自查评估,分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承诺书,编制2021年度商务廉政风险清单,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两大风险”问题自查自纠。二是廉政风险教育不断强化。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全市纠“四风”树新风警示教育大会精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醒,通报中央纪委、市纪委公开问题案件,组织参观“以案释纪”专题巡展,使正面教育、反面警示等联动贯通。组织处级干部集中进行廉政知识测试。三是内控建设深化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项财经纪律,聚焦专项资金、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四是巡视整改和巡察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巡视整改要求,不折不扣完成“一岗双责”问题等三项四号重点工作整改任务。修订并实施《市商务委党组关于建立健全巡察机制的实施意见》,对两家基层党组织开展巡察。

二、坚持服务服从发展大局,在落实国家战略上有新突破

(一)更高标准服务保障第四届进博会。一是城市服务保障精益求精。第四届进博会如期、安全、精彩举办,顺利完成城市服务保障总体方案216项节点任务,成功保障48个驻华使节代表团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重要嘉宾接待任务,实现了疫情防控零感染。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额较上届增长21.1%,连续四年位列各地方交易团首位。“上海馆”面积创历届之最,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协调筹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虹桥两场分论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致辞,全方位展示上海开放优势、创新活力和环境魅力。二是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显现。编制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拓展“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至60家,累计进口超过2250亿元,推动虹桥品汇等在长三角10个城市开设分中心,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建成使用。成功举办“2021上海进口嗨购节”,销售成交超过105亿元,同比增长超20%19项贸易便利化政策进一步固化优化。

(二)更大力度服务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一是政策创新步伐加快。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和市级行动方案,建立委内工作机制,加快落实细化举措清单。推动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正式获批。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创新“白名单”认定机制。推动上清所“清算通”业务落地,大宗商品支付结算效率大幅提高。二是服务辐射能级提升。推进外高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大专业贸易平台规模,智能制造设备全年销售额跃升为千亿级。顺利完成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验收。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品牌项目。

(三)更实举措服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通关合作稳步推进。试点上线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专区,实现三省一市企业账户贯通、主要口岸海运货物状态跟踪和收费公示等功能。推广联动接卸模式至长三角重要港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效率大幅提高。二是贸易协同不断深化。牵头成立“长三角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联盟”,共同推进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工作。举办“2021长三角产业安全发展论坛”,推动签署三省一市《关于加强长三角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产业安全协调发展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提升区域国际经贸风险防范能级。三是消费联动持续升级。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设立长三角专区,吸引194家长三角知名老字号企业参展,数量比去年翻一番。“五个新城”联动长三角举办本土制造、品质市集等促消费活动,活动期间重点监测商家客流和零售额分别增长23%25%

(四)更全方位服务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一是贸易集散功能不断提升。深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进口商品集散地工作推进机制,部分展品展后按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销售等一批改革任务落地。二是开放引领功能逐步显现。启动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演艺集群——虹桥百老汇剧场群项目。引进全球领先的全智能水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阿联酋美笛集团。推动出台支持区内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政策。三是会展功能持续增强。推动云上会展落户虹桥,完成近20个线上展会项目,成功举办上海国际汽车展等430万平米以上大型展会,带动全市国际展举办数量和规模比重进一步提高。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牌启动,吸引国际展览等160余家会展企业签约入驻。四是总部功能加快凸显。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与“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集聚32家民营总部,吸引超380家具有总部功能企业落户。

(五)更富成效服务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深入开展。临港集团比利时泽布鲁日港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开工,以色列海法新港一期正式开港。“6+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新集聚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馆,沿线市场国家馆累计达到26个。泰国成为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新成员。二是对外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走出去”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清单。共承接55个援外培训项目,培训来自60多个国家的1400多位政府官员。三是境外风险防范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境外项目安全风险台账,开展远程防控指导,发布近百次预警信息,参训人数超过12800人次,最大限度确保境外项目及人员一方平安。

三、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并重,在全市稳增长工作上有新贡献

(一)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经国务院批准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出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和新一轮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消费“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一是成功举办第二届“五五购物节”。联动全国消费促进月,组织开展380余项重点活动、1900余项特色活动,首次发布五五购物节成果榜单。二是“四个经济”亮点纷呈。“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全球消费目的地”加快打造,近3000款新品亮相新品首发季,全年新增首店突破千家,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第一。举办2021秋冬和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引导成交逾11亿元。推动200余家老字号创新发展,发布逾千款老牌新品。全年新增离境退税定点商店50家。夜生活指数稳居全国首位。三是多层次重点商业地标加快构建。编制完成新一轮上海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前滩太古里等一批高品质商业项目开业,南京路步行街认定为全国示范步行街。举办重点消费地标和品牌首店签约仪式,推出15个消费地标和12家品牌首店。普陀、长宁成功入选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四是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推进单用途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发布年度重点商圈“上海购物”诚信指数。在第四届进博会、“五五购物节”等活动中进行联合监管,稳妥处理消费投诉。开展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亮牌行动,营造诚信兴商良好氛围。

(二)商品销售平稳增长。一是平台经济提质升级。入选全国首批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实现与国家级要素市场交易互通,指导欧冶云商对接上期所,国内首创金属品种资源交易业务,填补期货交易非标现货交割空白。推动“期现联动”能级提升,“上期现货标准仓单平台”全年累计单边成交金额达到1200亿元。扩大“订单交易”业务规模,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全年订单业务总量突破3400万吨。二是高能级主体加快集聚。修订并发布本市鼓励企业设立贸易型总部意见,支持推动青浦、长宁等区出台贸易型总部与民营企业总部专项扶持政策,全市新认定贸易型总部48家与民营企业总部114家,累计分别达到233家和388家。三是流通体系优化创新。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推动本市7家企业和黄浦区获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汽车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及汽车销售网签系统试运行,小型非营运二手车交易登记实现跨省通办。修订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三)对外贸易稳中向好。一是稳外贸政策全面落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外贸自主品牌、外贸公共服务、外贸新业态等支持力度。依托国际经贸实训平台,制作RCEP协定等系列解读课程,助力提升企业对协定的知晓率。二是多元化市场四号有力拓展。第129届和第130届广交会上海交易团参展工作顺利完成,首届消博会、第二届中非博览会搭建上海城市展区,形成一批线下推广平台。持续开展“出海优品e路同行”系列活动,推动近200家外贸企业上线,累计销售额超亿元。三是物流瓶颈着力破解。推动“上海号”中欧班列成功开通。对接海运企业推送重点外贸主体需求,加强运力保障。四是贸易风险防范体系不断健全。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效果评估,制定全国首部贸易调整援助地方规范性文件。搭建全国商务系统首个国际经贸领域合规服务平台,助力企业主动运用国际规则、提高防范国际经贸风险能力。

(四)吸引外资稳中有进。一是招商引资持续发力。成功举办2021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致辞推介,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9个,投资总额178亿元。组织两场外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22个,投资总额177亿美元。开展“十四五看新城”系列活动,全方位呈现新城规划布局、产业优势和市场机遇。深化沪港经贸往来,与香港贸发局签署新一轮经贸合作备忘录。二是“总部增能行动”启动实施。持续开展总部企业走访,组织8场政策培训会,举办3场政策专题解读会,推动总部政策“最后一公里”细则落实落地。举办两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全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三是企业服务持续优化。发挥市级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推进全市30个重点外资项目加速落地,建立111家重点外资企业清单,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召开20场政企合作圆桌会议,协调解决用地、运输、结汇等一大批问题,问题解决率超过90%。编制全国首本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白皮书,履行外商投资企业“兜底服务”职能,制定发布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全市19个外资企业投诉中心受理事项全部办结。整合涉外服务专窗236项办理内容,外商投资便利度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商务高质量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上有新提升

(一)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序推进。牵头开展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明确92项任务分工,鼓励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等52项措施已率先落地。二是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广进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模式,创新推出预约申报功能,持续开展“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报关单证进一步精简。我市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根据第三方机构测评,今年以来上海口岸出口合规费用同比下降17.9%,进口合规费用下降14.2%

(二)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一是服务贸易四号改革创新深化。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30%以上,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0%左右。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发布13个改革成果案例。认定7个市级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4大类36个市级示范项目。建立上交会-科创板协同工作机制,第八届上交会顺利举办,参展企业创历年新高。圆满完成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参展参会工作,上海交易团成交金额28.8亿美元,较上届增长3.9%。二是数字与文化贸易稳步发展。支持浦东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累计新引进41个创业项目,临港和虹桥建成一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微软虹桥数字贸易创业创新赋能中心成功落地,成功举办第十九届软件贸易论坛。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徐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位居国家首轮综合评价前列,2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实践案例。本市32个企业和12个项目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三是贸易新业态加速扩容。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意见。新认定3家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全年以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通路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一倍。拓展离岸贸易“白名单”企业至522家,全年离岸贸易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认定首批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40家,国际贸易分拨突破万亿元规模。新增保税维修项目4个,全市项目增加到18个。

(三)加快推进数字商务建设。制定实施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商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和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3万亿元,增长12%左右。一是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加快推进一批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和7类应用场景建设,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豫园商城等数字商圈建设成效初显,遴选发布数字贸易十大创新案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深化,实现智能预约、7*24小时实时申报等功能,出口退税在线办理、结算保险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优化完善,上线国内首个服务贸易板块。二是基础设施布局更加优化。牵头全市“新终端”建设,全年新建智能快件箱5500组,新建改建110余个生鲜前置仓。新设置智能取餐柜900个,投放早餐自助售卖机及无人早餐车共计206台。三是新模式新品牌加速发展。认定首批市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举办“11直播月”,打造一批潮流直播消费场景。推动电商平台与上海制造品牌、商业品牌、老字号品牌四号等开展深层次合作,设立上海品牌专区,主流电商平台上海新品牌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商务惠民上有新成效

(一)持续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是早餐工程创新升级。全年新增早餐网点1993个、复合门店634个、网订柜(店)取1186个,推出226个早餐工程示范点,早餐地图上线试运营,实现早餐供应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二是家政为民办实事项目提质增效。完成家政人员持证上门培训2万余人,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升级改造上海家政平台,累计归集1000余家家政服务机构信息。三是保供体系持续优化。完成“主副食品运行调控系统”一期建设,25家智慧菜场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成《上海市市场保供及配套冷库空间布局专题研究》。有效应对恶劣气候和新冠疫情变化,实施“夏淡”“冬淡”保供计划,发挥“平价菜(肉)专柜”作用,确保全市主副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二)持续推进金融助企落实落细。一是联合推动精准纾困。联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积极对接建行、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缓解本市商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会同进出口银行、主要商业银行和中信保等创新贸易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保险+融资+资信”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三)持续筑牢安全底线。一是安全生产抓严抓实。委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督导,压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在节假日、促消费、进博会等重要活动期间,加大对重要商贸场所巡查检查力度,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开展电商平台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二是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修订出台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展览等商贸领域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加强网络售药“哨点”监测预警,做好外卖等电商平台疫情防控工作,成功保障各类促消费活动和大型展会在疫情防控前提下安全有序进行。发挥批发市场疫情防控专班作用,重点做好人员、货物、环境、车辆管理,确保批发市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库存与产能监测。牵头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防疫,上线货物检测与预防性消毒管控信息平台,实现进口物流监管可溯源、可追踪、可预警。

(四)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动商务领域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商务部门法治专项规划,科学谋划新时期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夯实商务领域权责清单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持续加强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启动商务领域“八五”普法工作。切实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主办件解决采纳率达100%。二是行政效能持续增强。巩固“两个免于提交”工作成果,我委政务事项所涉材料基本实现免交落地。推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4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新增10项公共服务接入“一网通办”系统,3项实现立即办理。打造“随申码·家政”,逐步推动家政服务人员亮码上门全覆盖。三是公共服务能级持续提升。落实本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任务,推动商务领域各项改革举措有效施行。提前完成拍卖业务许可3个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地。严格落实公文公开属性源头审查机制,组织2场开放活动,多形式开展政策文件解读,政务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应解读、尽解读”。完善信访事项全程管理体系,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持续提高。严格规范“12345”市民热线办理流程,全面启用热线跟单系统进行跟踪监督,实际办结平均时间较规定时间缩短6天左右,市民服务热线满意度不断提升。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