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卫工作党委

来源:市教卫工作党委    发布时间:2020-12-03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简介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卫工作党委”)是中共上海市委派出机构,根据市委授权,负责本市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单位党的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是主管全市教育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事业的法律制度,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本市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宏观战略和政策制度,推动教育领域立法工作,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决定,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实行合署办公。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紧紧依靠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和全市广大教育卫生工作者,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卫生事业的热切期待,不断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努力推动上海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领导班子2020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2020年,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以下简称“两委”)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扛起“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和“老有颐养”中提供老年教育的民生责任,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牢牢把握办学治校、办医治院正确方向

1.突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组建系统专家宣讲团,推进系统单位分层分类开展宣讲,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上海交通大学陈锡喜同志分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和个人称号。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建立两委班子全覆盖联系指导高校和区教育部门工作机制,抓好青少年关键群体,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主题党团日和学生社团活动,依托党的诞生地丰富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生动教育场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党委会学习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已召开29次党委会、12次中心组学习,通过春秋两季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高校和市管医院党委书记季度工作例会、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季度工作交流会等平台,及时传达、部署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引领,面对新冠疫情,全市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凸显“最美逆行者”的担当,党员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表率在先,成为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全市教职工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墙,守护300多万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校园没有出现1起确诊或疑似病例;架起支撑282万余名学生在线学习的“空中课堂”,2000余名骨干教师和近百名课程教学专家携手制作1万余节优质在线视频课程,落实了“停课不停学”,平稳组织中高考等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张文宏等个人和“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团队”等集体获全国抗疫先进表彰。

2.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格局:内圈着力深化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率先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成3000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100余门高校“中国系列”金课;中圈着力从课堂、科研、实践等十个方面同步育人,组织近5000名师生志愿者服务第三届“进博会”,“易班”覆盖31个省份1416所高校,师生用户1600万人;外圈着力构建“开门办思政”格局,将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请进来”协同育人,整合文博场馆资源、联系落实上海商飞等改革生动场景并提供给学校,引导学生“走出去”接受实践熏陶。教育部9月和12月分别在沪举行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推广上海经验。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市委、市政府发布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意见,立足超大城市实际,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配齐配强思政骨干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师生比达1:159,制定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党务工作者双重身份、双线晋升试点成效明显。发挥高校智库资政启民育人作用,市级“重点智库”和“重点培育智库”中,高校智库分别占47%和40%。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教育卫生综合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1.抓中央交办试点任务收官和新一轮改革谋划。完成教育卫生改革试点任务,完成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项试点任务并向国家呈报总结报告,基本达成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监测指标,基本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完成“十四五”教育顶层谋划,完成上海教育“十四五”规划及19个专项规划编制,制订新一轮面向2025年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制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行动方案,引领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推进落实教育对口“七省20地州”任务,接受700余名校长和教师来沪培训,线上培训近万名教师,选派30名“组团式”援藏教师和230名教师赴日喀则和喀什支教;面向滇西兜底招收1700余名中职生源。引领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牵头开发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实施第四轮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训方案,联手建设长三角学分银行;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启动职教一体化试点,放开中职跨省域招生,启动职教“3+2”贯通跨省域招生试点。

2.抓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提升。加快建设高校学科高地,支持14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快发展,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按1:1比例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分类支持15所市属高校加快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按建设总投资30%和单项补助不超过4000万元标准申请实验实训中心市级建设财力补助。截至11月,上海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数120个、前1‰学科数15个,较去年分别增加14个和2个。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力,在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上海高校获奖30项,占全国总奖项10.1%,占全市获奖总数65.22%,其中:上海所获8项自然科学二等奖中,7项是高校牵头完成;上海牵头所获8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中,7项是高校牵头完成。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召开产学研现场推进会,与经信部门签署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全面合作框架协议,3所高校承建的协同创新中心进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行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出台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市委召开现场推进会,强化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制订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新增职业本科院校、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各1所,新增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等急需专业点;新增3个中本贯通专业点,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生源占中职生源总数30%;实施职业院校育训结合激励计划,全年提供职业鉴定20万人次、职业培训百余万人次;开展线上职业体验日,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在体验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

3.抓教育民生热点难点的政策回应与任务落实。保障“最柔软的群体”接受教育和看护,出台全国首份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着力构建普惠、安全、优质的托育资源供给体系,超额完成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建成53个普惠性托育点,实现中心城区“一街镇一普惠”;强化3-6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和保教质量提升,新建和改扩建30所幼儿园,新开办34所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86%,超出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加强小学生下午3:30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新学期起845所小学因需开设校内课后服务,开设率超过95%,37.7万名小学生参加。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民办学校“超额摇号”政策平稳落地,“公民同招”由幼升小覆盖至小升初,74所民办小学、85所民办初中参与电脑随机录取,分别占总数的88.10%和77.27%,摇号过程规范,录取过程严谨,义务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基本完成非统编教材编修任务,11门学科、12套教材课本通过教育部审核并列入《2020年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平稳实施高中“双新”工作,秋季高一新生开始使用数学、英语2门学科新版上海教材。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18.66万人,较去年增加1.1万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51%,居全国首位;优化调整和平稳推行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政策,吸引集聚更多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和顶尖大学本科生等人才,增强城市创新创造活力。完成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计划,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提升在岗人员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覆盖在岗人员总数已超100万人。推进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扛起牵头抓总职责,及时恢复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制订民办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办法、中小学生文化学科和语言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等系列规范,健全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筹建市培训协会,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同业互助。

4.抓教育领域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分类调整市属高校高级职称比例,高校高级专业技术比例由45%提高到75%,其中正高级比例由10%提高到22%。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允许高校3%左右高层次人才收入超过单位核定水平部分可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四技”服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下放高校教师因公出国审批权限,将符合条件的22所市属高校全部纳入审批权下放试点。下放高校限额固定资产自主处置权,将300万元以内固定资产处置权下放至市属高校,探索扩大处置额度。落实市属高校教师补充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市属公办高校均已启动为教职工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工作。落实高校社会捐赠收入财政配比,已按1:1配比财政资金1.1亿元,认定新一批社会捐赠收入1.54亿元,促进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压缩教育部门本部专项,今年市教委本部专项数量减少41%,教育费附加市级集中使用部分专项数量减少55%,调出10余亿元纳入部门预算由学校自主使用。帮助学校卸下历史包袱,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启动教育系统不动产确权补证,争取用3年时间使教育单位不动产权证拥有率超过90%,为校舍修缮改造扫清障碍。

三、坚持以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深化细化“三大主体责任”和“四责协同”机制,用全面从严治党为教卫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1.加强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充实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完成局级干部任免48人次,注重在抗疫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完成11所换届高校党政班子考察,选优配强委托管理5所中职校班子。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制度建设,制订加强市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意见和市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开展市管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市级医疗卫生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研究。加强干部培养培训,全年选调156人次市管干部参加中央和市委各类培训;制定机关青年干部基层培养锻炼办法,拓展成长成才渠道。

2.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三大主体责任”“三同”机制。拧紧责任链条,在系统全面推行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三大主体责任”年初同部署、年中同推进、年底同考核“三同”机制,健全年终述职评议制度,2020年起将高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结果纳入年度上海高校分类评价范围。抓好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出台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意见,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加强讲座论坛、期刊阵地、网络平台、哲社成果发布管理。分类推进系统基层党建,对高校,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院系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占比达97.1%;对医院,依托市医院党建指导委员会加强工作指导,出台《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办法》,夯实医院党建质量;对中小学,探索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内部治理;对机关,开展机关党委换届,落实党员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规定。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配合市委巡视组对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巡视工作,做好即知即改、边巡边改;抓好高校巡视整改和“回头看”指导,实施系统第二轮巡察。聚焦“两个责任”落实、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校属资产管理、后勤保障、基本建设、科研经费管理、财务管理、招生录取、校办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重点领域,指导系统单位逐项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高校总会计师配备,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修订两委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出台两委深化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运用“四种形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廉政教育。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整治“四风”部署,开展为基层减负情况专项督查,严防“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

3.深化细化管党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召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印发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率先出台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部门实施意见。健全系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定期研判重大风险并制订防范化解预案;定期召开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工作协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重大政策事项出台前舆情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防范化解预案与改革发展政策同研究、同制定、同部署制度,确保教卫事业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稳慎有序。

此外,两委班子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部署,推进统战工作及老干部、工青妇等工作,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