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来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12-03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于195810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在上海市政协业余政治大学和工商界政治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创办。建院初期筹备工作组的召集人是胡厥文,第一任院长是时任中共华东局书记的魏文伯同志。

19634月,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加挂华东社会主义学院牌子,接受华东六省选送的学员来院学习。从创办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近十年间,共举办9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939人。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董寅初、刘靖基、王造时、吴耀宗、施蛰存、陈伯吹、徐铸成、陆诒、陈长捷先后在学院学习。成立之初,副院长有白彦、李文,第一届院务委员会委员中有胡厥文、周谷城、陈望道等十余位知名人士。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院被迫停办。19843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兼任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后来历任党组书记、院长有毛经权、赵定玉、王生洪、黄跃金、沈红光、杨晓渡、沙海林、施小琳。现任党组书记郑钢淼,院长周汉民。

2002年学院加挂“上海中华文化学院”院牌。上海中华文化学院结合上海实际和统战工作特点,以爱国主义为宗旨,发挥其独特作用,积极开展面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国情研修、交流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用统战文化激发学员爱国团结的正能量,并根据需求不断开拓具有统战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的新基地。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秉承“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校风,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和谐建院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以“提高办学水平,办好联合党校”为实践载体,认真探索办学规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加强学院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出贡献。


2020,市社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政治学院建设。按照市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统战部长会议部署和要求,落实落细“一线两面三结合”工作思路。坚持疫情防控和推进主责主业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切实发挥好“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

一、突出政治共识,强化思想引领,打造教育培训新格局

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63期,培训学员5276人次,其中线上直播培训班24期,线下办班39期。举办报告会4次,650人参加。

1.深入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放在突出位置,第一时间对师资选配、课程推进、教材选用上作出安排。在周汉民院长带头推出新课《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示范效应的基础上,教师、干部还推出了《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解读》等课程。二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实践。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理论政策法规以及中央关于参政党建设的三个重要文件纳入教学计划,新设“践行新思想 推动新发展——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新型政党制度与参政党建设”等多门课程。

2.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完善师资队伍和课程库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四史”和统一战线史的学习教育来凝聚政治共识,增强政治认同。制定《关于市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教学计划》,把“四史”和统一战线史的学习教育纳入主体班次必修课,并加大在教育培训中的比例。建立39位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17名市委“四史”学习教育讲师团成员。汇总近80门课程,形成以“4+1+N”(4为“四史”,1为统一战线史,N为拓展课程)为架构的课程库。

3.应势而为,搭建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线上平台。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年初制定的教学培训安排受到了影响,面对这种变化,我院积极应对,主动求变,迅速搭建了网络直播教学平台,有效推进了教学培训工作,做到了培训办班不断不乱。一是在全国社院系统中率先搭建线上教学平台,举办网络直播培训班,并与中央社院、本市区级社院联合举办网络直播培训班、网络直播报告会,实现线上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3月份的第一个线上培训班成功举办以来,我院的网络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中央社院第一时间转发了相关信息,并且还请我院提供“上海社院开展网络直播培训的基本做法”和《网络直播班暂行规定》,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参考。7月举行了第一次双向视频实时传播授课。10月周汉民院长以线上授课的形式为在中央社院举办的民建中央第五期骨干会员培训班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中央社院首次以“网络授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也是中央社院首次与地方社院进行双向视频传输。同时连线云南、宁夏等地,开展远程异地培训,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落实。二是组织开发在线教育课程,推出10门统战主题“慕课”,线上学习超过6000人次。近期通过上海市干部教育在线平台推出5门“统一战线专题课程”。

4.坚持疫情防控和主责主业两手抓,确保高质量完成重点培训任务。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统筹做好教学培训工作总体安排。秋季开学后,按照“以主体班次为主,向重点班次倾斜”“线上和线下办班相结合,以线下为主”的原则,全力保障三类重点班次线下办班。一是办好两个中青班(2020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20年教卫党委党外中青班),进一步完善长学制班的课程体系,为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的正规化建设、专职教师上讲台搭建平台。二是办好两个侨领班(上海统促会第三期港澳、海外理事国情研修班、2020年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围绕两个大局设计教学计划,帮助侨领了解国情沪情、把握时代要求、展望谋划未来,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居住国和祖籍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办好党派基层主委班。与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进市委、致公党市委举办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政治交接。

二、推进智库建设,强化咨政功能,推动科研工作新发展

1.围绕中心工作和统一战线重要任务深化课题研究。

一是首次承接中央社院高端智库的委托课题《统一战线与上海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该课题包括蒋连华教授执笔的总报告,刘晖副教授等执笔的九个子报告,内容涉及港澳台、新社会阶层、民族宗教、非公人士等领域,相关成果已提交中央社院,得到认可。二是积极参与由中央社院发起的中央社院与地方社院研究组合,我院报送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主题成功入选,成为第一批七家牵头地方社院之一。同时刘晖、王俊华副教授作为课题组主要负责人,领衔由浙江社院、北京社院牵头研究组合的重要课题。三是完成“统战理论进党校”精品课程配套读本《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编撰,并参与《上海统一战线史》编写工作。四是蒋连华教授主持的上海哲社办委托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统一战线思想研究”正式结题,龚少情教授、刘晖副教授等多名教师撰写的理论文章在重要媒体报刊发表并被引用、转载。五是市统战理论研究会首次以公开招标形式,发布课题6项,组织召开了“统一战线与人民城市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2.推进智库建设,发挥研究中心作用。一是制定《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决策咨询管理办法(试行)》,创办《咨政专报》用以推动科研成果向建言献策转化,共推出两期,获领导批示两次。二是制定《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关于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中心工作、发挥中心的作用。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与市民宗局、黄浦区民宗办、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等合作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举办“城市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理论研究研讨会”。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及时举办“战略规划与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论坛,邀请卢汉龙等六位专家发言,论坛成果引起关注,上观、上海社会科学网等媒体播发相关信息。成立“港澳台海外研究中心”,将台湾革命史研究作为社院研究工作新的增长点,整合工作资源和研究力量,编写《台湾革命史研究资料汇编》八辑,召开专题研讨会,完成《台湾革命史大事记》的初步编撰。

3.努力提高《学报》办刊质量。优化栏目设置,开辟“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两个栏目。加大约稿力度,通过加强与重点作者的联系与沟通等形式,提升论文质量。学报有2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同时完善工作细则和审稿流程,明确职责划分,缩短稿件流转周期。

三、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赋能统战,探索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新途径

1.做实线上品牌项目,讲好老建筑背后的统战故事。坚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为目标,按照“分步走、有特色、出效果”的原则,在分析梳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统战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出了《寻足迹 品文化》品牌项目,引导受众在阅读建筑、品味文化中,领悟统战历史、感受统战力量。线上品牌专栏通过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每篇文字、图片、视频都精心打磨。自4月上线以来,至今已推送16期,总浏览量18000余次。该项目不仅受到了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和广大统战干部的欢迎,也受到来自众多海内外统战对象的点赞,浦江同舟、政协头条、部分民主党派、区委统战部公众号转载,央院《社院通讯》专题报道,市委统战部作为“四史”教育特色案例报道并被市委办公厅《信息快报》选用刊发,具有一定影响力。

2.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有计划地整合线下资源,联合市委统战部、同舟服务中心和徐汇、黄浦等区,共同开发了《汇同舟•百年人文回眸之路》《见初心•共同寻找光明之路》《赤子情•百年民族工商业发展之路》等三条线下行走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投入现场教学实践。以“走读”形式,带领学员在行走中读建筑、品文化,了解和感悟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赤诚情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编写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现场教育考察基地介绍》,对华东六省一市的历史名人故居、文化遗址、文化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00处场所进行系统的梳理,为组织开展国情研修培训,完善体验式教学提供参考。

四、强化政治引领,党建业务融合,展现自身建设新气象

 1.加强理论武装,积极开展“四史”及统一战线史学习教育。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及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并制定学习贯彻工作方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修订《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定并推进《市社会主义学院落实统战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十大行动方案》。推动大调研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院领导分别牵头开展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以“四史”及统一战线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举办“市区社院学习四史专题研讨班”,通过专题课程、支部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在阅读中、情景中、行动中学思践悟。成立市社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2.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召开2020年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签订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四责协同“三份清单”责任书,认真开展“廉政教育月”等活动。开展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和干部队伍状况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干部提任和晋升工作。严格把握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按照工作程序,上半年完成教研部主任的提任、4名职级公务员晋升和2名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下半年完成4名副处长提任,16名职级公务员晋升,1名正处长试用期转正工作。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平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2020年度上海市老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优秀。

3.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各项措施。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及时全面动员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坚持“看好门、管好人、把好关”,制定各项防疫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向党支部和党员发出“五查看”要求和“五带头”倡议书,学院党员积极参与志愿者社区顶岗、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积极组织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的活动。我院被徐汇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2020年度徐汇区消防工作先进集体。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各项工作取得进展,全体干部教师严守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经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考验,所有人员均平安,无疫情及相关情况发生。

4.做好社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谋划好今后五年乃至的学院办学和发展方向。对“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市社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完成了向市委统战部、党派市委、系统单位及区社院的征求意见工作。对标中央和上海市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前期征求意见进行梳理,充实到规划中去,使其更富有指导性、科学性、实效性。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