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

来源: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    发布时间:2020-12-03

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2020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形成之年。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部署,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上海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出能级不断提升,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居于全国前两位。据《2020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年度排名位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城市第12位,比去年上升4位。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把好政治方向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政治任务。截至11月底,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14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6次,系统单位中心组联组学习3次,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四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的重要指示、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民法典》等专题学习。举办领导干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专题研讨班、科技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技系统支部书记示范班,系统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战略谋划能力进一步提升。

2.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先后召开市科技系统“四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纪念建党99周年暨“四史”学习教育推进大会。聚焦“关键队伍”,把“四史”学习教育向基层、向青年延伸。紧抓领导干部、党员骨干和科技青年等重要力量,把“四史”学习教育层层推进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将学习与联系服务基层相结合,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826次,讲授党课754次,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科技青年通过在线学习、行走中的团课、沉浸式教学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四史”主题活动30余场。创新“学习载体”,让“四史”学习教育内容看得见、学得好。坚持在“活”字上下功夫,建立12个“四史”学习教育基地,组建由16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系统“四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用活多种教育载体,开发“四史”精品党课,开设云上党课、情景党课,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融入“重点任务”,把“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疫情初期启动应急科技攻关,通过“悬赏揭榜制”等办法布局了19项任务,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上海方案),适应快速核酸检测的移动方舱为海关和进博会提供保障,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与国外机构联合开展抗疫攻关80余项;举办系列国际线上研讨会,搭建全球专家对话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开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战略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研形成相关研究工作报告和政策文件。把“四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为城市发展集聚科技人才。

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充分挖掘市科技系统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团队,组织协调社会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推选陈凯先等5位疫情防控科研代表被市文明办列为“最美守护者”宣传对象。组织开展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新闻奖评选。举办《星耀: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共话“新时代北斗精神”》宣讲会,全市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万名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线收看宣讲会,新华网观看直播人数超过133万。持续推进叶叔华传记电影的拍摄工作。建设“科技之窗”展厅,制作《科创新时代》宣传片,系统展示上海科技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以及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的进展成效。

二、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全面形成

1.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力。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实验室加快组建,软X射线、硬X射线装置、光源二期线站加快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规模。重大创新项目深入实施,脑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市级重大专项涌现了“探极3号”类脑芯片等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万公里量子信道保持等一批重大技术。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中国工作组正式成立,积极参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高水平研究机构不断集聚,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等数十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为承接国家级重大平台和任务奠定基础。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引领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装备及其零部件研制取得积极进展,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注册成立并积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布局与应用加快实施,有效赋能医疗领域辅助诊疗、自动驾驶、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场景,并成功应用于抗疫一线。生物医药涌现大量创新成果,截至11月,共获国家药品批件170个,70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成功注册;CT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发布全球首台75厘米超大孔径磁共振设备,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加快筹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底层系统完成主网上线,嵌入式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轨交、核电领域,功能型平台集聚各类人才2000余名,累计服务用户4400余家,实现服务收入逾15亿元,撬动社会投资和培育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3. 强化应急攻关能力,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科研任务布局和攻关取得成效,先后布局19项应急攻关任务,起草并发布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形成“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上海方案)。药物和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3款抗体药获国家应急项目支持,占全国50%6个疫苗研发项目稳步推进,复星医药mRNA疫苗国外III期临床试验示出高达90%的保护效率。检测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6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获证上市,数量居全国前列,试剂盒累计发货逾8450万人份。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有力支持全国疫情防控,移动检测方舱助力浦东机场、进博会疫情防控,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国际科研攻关合作项目80余个。

4.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提升改革突破力。外国人才政策及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相继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制度1.0版、2.0版和3.0版,审批权下放至本市12个区和一个功能区。全国率先创建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立外国高端人才互认机制。创新管理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在本市6家高校院所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占全国试点总量的15%。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区域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牵头形成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启动建设,支持国内科技合作项目27项,低海拔地区引种藜麦项目入选本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2020“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吸引企业11800余家,同比增长62.7%,吸纳就业人数23.5万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累计入库企业1194家,7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强化干部担当作为

1.打造激情创造担当的科技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让有正气的干部有劲头、有本领的干部有干头、有作为的干部有奔头”的鲜明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政治把关。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科技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加强上海市科技系统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促进担当作为工作研究报告》,系统谋划和部署科技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系统单位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工作,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提供决策依据。持续加强干部选任交流力度,持续深化年轻干部“跨单位、跨系统、跨条线”的岗位交叉培养专项工作,探索建立中央在沪院所与市属院所的协调创新与人才交流合作的“科联体”新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到专业对口单位、科创承载区等一线科创主战场交叉培养。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结合信访联动协作、经济责任审计、“四责协同”检查等工作,不断推进干部日常监督的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才引智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市委办局层面率先成立了人才工作处,强化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建设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平台招才引智作用,与市委统战部共建 “华侨华人科创服务基地”。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更大自由度和便利度,探索在G60科创走廊9城市建立外国高端人才互认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平台、对外交流协会、中资机构等有效载体,以民间形式举办“中欧创新与职业发展论坛”等方式,不断突破创新吸引集聚海外人才的政策举措。打造“到上海去”引才引智品牌,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高层次海外人才洽谈活动。通过组织实施外国专家项目,大力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21.5万,占全国的23.7%,引进外国人才总量及外国高端人才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大力培养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初步形成以人才成长规律为根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支撑的层次分明、各有侧重、较为完整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扩大全链条人才计划的资助面和资助力度。

3.持续提升基层党的组织力。紧扣“严”字,强化党支部自身设能力。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全面排查系统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设置情况,对标对表,立查立改。加强制度建设,整理汇编党中央、市委、市科技党委近年来发布的44项党建工作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遵循。建立并执行党组织换届改选提醒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建设。聚焦“实”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对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日常监督检查,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量,高知群体、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的比例持续提升。举办全系统新党员党性修养培训班,进一步教育引导新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注重“强”字,提升基层党务工作水平。依托市委党校的优质资源,举办三期市科技系统党支部书记示范班。统筹各级党委培训资源,全年培训党支部书记、专兼职党务工作者1200余人次,切实落实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全覆盖。聚焦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七场党务工作沙龙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工作指导、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围绕“新”字,促进科技类社会组织和新型研发机构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开展“初心从这里开始”等“四史”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党建引领科技社团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不断促进社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赴深圳、南京等地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党建工作调研,学习兄弟省市在新型研发机构党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加强上海新型研发机构党建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四、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1.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和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报备清单,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科技系统请示报告工作的方案》,加强对系统市属单位的请示报告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会、两委班子会、书记专题会等制度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党政主要领导同心、同向、同力,党内政治生活生态不断优化。截至11月底,共召开党委会15次、两委班子会14次,书记专题会43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运作良好。

2. 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制订落实2020年市科技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将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及两委领导班子责任分工,积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纪委驻市科技工作党委纪检组关于“四责协同”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成立三个检查调研组,由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10家市管局级单位和4家直属单位开展为期近3个月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检查调研。通过检查调研,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启动开展对科技系统两家直属单位的巡察工作。

3.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巡视工作。充分认识巡视工作的重要意义,严肃认真对待市委第二巡视组对科技两委及相关单位开展的巡视工作,全力配合市委第二巡视组完成好巡视任务,全面客观准确地向巡视组汇报工作、提供情况、反映问题,确保巡视组对市科技两委和系统各相关单位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选拔任用干部等方面的情况有客观公正全面的了解。后续将进一步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强化问题导向,严肃认真抓整改,在“条条要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将巡视工作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为形成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注入强大动力。

4.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工作实际,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根据《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举措》,通过“三精简、二优化、一激励”,进一步强化实干见物的导向。注重控制压缩重点精简类文件数量,截至11月底,共印发文件242件,其中重点精简类12件,预计同比去年全年重点精简类18件下降30%左右。严格精简会议活动,截至11月底,以党委或党委办公室召开会议60余次,到年底预计共召开80次左右,较2019年同期减少48.1%以上。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和参会范围,严格执行开短会、讲短话的要求。疫情以来,第一时间在会议室配备视频会议系统,增加线上会议的频次,减少参会人员聚集风险和往返成本。加强调研统筹安排,切实减少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和频次,切实为基层减负。

5.切实维护系统平安稳定。牵头建立市科技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开展科技领域国家安全风险的排查、评估、防范、化解等工作。牵头开展全市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筹建工作,推动协调机制正式成立。召开系统安全稳定暨保密工作会议,开展经常性保密教育,推动保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系统单位信访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矛盾。聚焦第三届进博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系统单位调研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措施,加强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各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危化品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堂食品安全等工作,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