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

来源: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0-12-03

2020年基层评议市级机关体育局自评内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共同努力下,在全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下,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和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产业发展,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各项任务,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防控并举机制制度支撑。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成立了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结合体育系统实际,制定印发了体育系统办公场所、学校、训练基地、健身场所及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建工地等五类场所防控工作规范和优秀运动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规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信息日报制度,加强疫情防控检查,确保守土有责。

有序推进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印发了《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回应和全力协调解决体育企业的诉求;及时推出支持金融机构对体育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保体育企业稳定发展。发布疫情常态化期间办赛指引第一版及第二版,加大办赛企业调研,及时调整年度赛事,确保安全办赛。

积极协调做好服务保障。切实做好国家队在沪训练保障,配合做好北欧两项、单板滑雪U型场地、三人篮球、雪车、田径跨栏、现代五项、网球、空手道、跆拳道等9支国家队146人在沪训练或隔离防控,进行200人次核酸检测工作。协助完成乒乓球系列国际邀请赛国外参赛队伍113人入境上海防疫协调工作。做好外籍人员入华邀请及隔离保障,为本市体育行业外籍人员及家属近80人办理来华签证邀请,顺利完成了北京冬奥会主创人员及专家组等共计1324名境外入沪人员在沪隔离保障。

二、坚持“健康第一”,深化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全年共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11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50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82片。共建成社会足球场350片,超额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会同市卫健委新建智慧健康驿站115个,全市智慧健康驿站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推动“体绿结合”“体农结合”,制定《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等文件,做好公园绿地、美丽乡村健身设施建设;会同市住建委等部门加强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试点推进城市运动中心项目,支持社会力量打造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

创新举办第三届市民运动会。落实疫情防控方案,进一步完善竞赛组织体系,设置竞赛达标、品牌活动、展示服务三大版块内容,涵盖各类人群,打造全民健身嘉年华。坚持开门办比赛,共有195家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招投标成为市民运动会合作伙伴。运用“科技+体育”举办线上运动会,掀起线上线下融合健身热潮。全年共举办近7100多场赛事活动,1093万人次参加了各项赛事活动,其中线上近800场,参与人次643万;线下近6300场,参与人次450万。

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支持杨浦区、上海体育学院开展“社区健康师”试点,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等线上线下服务。支持打造以“乐活空间”品牌为代表的社区老年人“体医养融合”中心,项目单位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截至10月底,共完成配送3928场,服务市民约10万人次。举办市民体育科学大讲堂,传授科学健身、健康管理和慢性病运动干预方法,吸引现场和网络观众约300万人次。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模式,试点信息化认证管理,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万名,占常住人口比例约2.5‰。

首推促进体育消费扶持政策。首次推出体育消费券配送。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体育消费券配送平台,建立“一部手机,公益健身”便民服务机制,在全市500多家定点场馆推行“你运动、我补贴”公益健身扶持政策。为市民配送消费券约2000万元,累计有80万人次市民领取消费券,直接拉动定点场馆消费5000多万元,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支持体育场馆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支持市健身健美协会牵头开展“百家千店”健身公益大派送活动,累计派送金额达1100余万元,向本市1649名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发放“天使健身卡”。

三、科学调整应对,竞体体育备战有序平稳

抓好奥全运备战工作。针对奥运会延期举办等突发情况,加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备战工作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备战计划,建立运动员心理疏导和体能训练专班,制定运动员体能训练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全运会队伍组建方案,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做好运动员、教练员服务保障;狠抓阶段考核,做好备战工作盘点,不断提高备战有效性和针对性。狠抓体能训练,加强培训转变理念,增强对体能工作认识,强化体能训练工作考核,健全奖惩机制,激发体能训练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率。夯实队伍建设,年内引进运动员73名、选调84名运动员;年度注册2880名运动员,其中首次注册运动员356人;建立精英运动员和引进优秀体育人才保障项目,加大运动队保障力度。

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全冬会提前决赛项目实现金牌零突破,上海运动员应清获女子单人雪车、双人雪车2枚金牌,邵奕俊获男子双人雪车1枚金牌。职业体育开创新局面,上海男排全华班夺得20192020赛季联赛冠军,实现六连冠,创造了联赛十六冠伟业;上海女排获得联赛亚军,上海农商银行女足获联赛季军,上海上港、绿地申花均进入中超联赛争冠组。

提升科医教助力水平。围绕奥全运备战重点开展体育科技项目立项攻关;制定《20202025年上海竞技体育科研中心发展规划》,以崇明训练基地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流体育科研中心。试点推进自行车、体操、乒羽等项目训科医一体化复合型团队建设,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制定《20212025年上海体育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发展规划》,加强一线运动队医务保障规范管理,构建优秀运动员医疗专家库,整合优质医务资源保障运动员训练竞赛。建立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长效机制,强化运动队心理健康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全力做好运动员线上文化教育工作,积极落实市级体校改革配套政策,完善运动员学籍管理;继续加大体育教练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教练员能力。

抓实做细反兴奋剂工作。加强市反兴奋剂中心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加强市级纯洁体育教育队伍建设,实现一线运动队与业余训练单位全覆盖;构筑预防体系,推进反兴奋剂宣传教育;积极实施兴奋剂委托检查,完成委托检查111例。

四、加快融合培养,促进青少年体育转型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会同市教委研究制定新时期体教融合政策文件,推进本市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纵深发展。全力做好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项目布局。召开全市体教结合大会,发布《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蓝皮书》。

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支持开展项目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亲子体育活动,吸引3500余个家庭,活动网络点击量超56万次。办好MAGIC 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丰富赛事体验,宣传篮球文化,举办特色专场,打造城市体育景观线,吸引了2168支队伍近9000名青少年报名参赛,赛事品牌效应显现。着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开展,共144家单位开展50个项目近240期周末营、冬令营,惠及更多青少年。

后备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通过申报评审,共命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等62个;完善社会力量办训基地评估考核机制,将社会力量办训全面纳入业余训练管理体系。推进新周期区和学校二线运动队建设,命名28个项目25支区办二线运动队和81支学校办二线运动队。优化市属二线运动队布局,首次核定市属二线运动队编制,推进规范管理。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高效优质完成市级青少年最高级别赛事组织,共开展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等37个项目共64个青少年体育赛事。

五、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加速体育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特色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本市促进体育发展系列政策文件,优化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激发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市场活力,打造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为重点的体育产业体系,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育消费。2020年度评定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8家、示范项目3家,获评2019年度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家、示范项目3家;推动本市4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会同市文化旅游局联合评定第六批本市星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杨浦区、徐汇区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加快产业资源配置,办好2020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做好2020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参展;完成《2019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名录库》,2019年度本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共22482家,同比增长38.04%2019年上海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849元,占人均消费总支出比例6.2%

稳步推进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三省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全方位一体化融合发展。牵头召开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会,签订《长江三角洲汽车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2020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重点项目合作协议》。推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蓝皮书》、长三角运动休闲博览会、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等一批合作项目,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建设长三角体育资源交易平台。

六、立足安全办赛,积极做好重大赛事筹备举办

贯彻“一赛一策”。针对疫情影响,统筹调整年度重大国际国内赛事计划,及时与国际体育组织、总局、各项目协会协调对接,按确保重点、错峰办赛的原则,科学统筹重大赛事举办;明确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举办体育赛事的路径,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熔断机制”,落实办赛主体责任,确保了赛事安全。

做好重大赛事筹备。积极推进2021年赛艇世锦赛筹备,与国际赛联、中赛协协调重新确认赛事时间,顺利完成测试赛暨赛艇全国锦标赛,为世锦赛的举办积累经验;开展赛艇世锦赛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普及赛艇运动。有序推进足球亚洲杯筹备,建立赛区组委会,明确工作职责;按计划推进国际足联世俱杯筹备,贯彻落实“抓紧谋划,精心准备”要求,积极开展前期工作。推进自主品牌赛事筹办,大力推进2021光明之路•薪火驿传百公里接力赛筹备工作,做好赛事论证工作;继续办好2020上海马拉松,9000名精英跑者参赛,赛事成绩进一步提升;推动长三角区域体育赛事研究,培育长三角体育赛事品牌。

加强赛事保障。发布2019年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科学评估重大赛事的价值;开展2020年赛事发展资金项目(第一批)评审,有力支持重大赛事活动,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建立体育赛事认证体系制度,开展赛事分类分级管理,提升赛事质量和效益。   

七、强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重大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建设,完成“两馆一建”调概工作;启动开展世俱杯上海体育场应急改造项目;市民体育公园(一期)足球公园开放;加快推进上海自行车馆主体施工;顺利完成水上中心2021年赛艇世锦赛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浦东足球场建设,创新建立浦东足球场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协调推进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施工;配合做好衡山路516号地块一体化改造工程;积极研究划船俱乐部易地建设。完成本市2019年度体育场地统计工作,据统计,全市体育场地面积5774.56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38平方米。

八、着力依法治理,深化体育领域改革

高质量编制规划。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明确至2050年上海体育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谋划编制了上海体育“十四五”规划及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公共体育设施、智慧体育等专项规划,聚焦重大项目,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健身“民心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

完善体育法治体系。贯彻实施《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健全赛事管理机制。调研起草《上海体育产业促进条例》《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上海市信鸽活动管理规定》。推进体育领域标准化工作,全年完成11项地方标准立项申报工作。加强对游泳、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全面推广电子版泳客健康承诺卡,做好年度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工作。加强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卡经营活动监管,制定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行业服务。打造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体育培训市场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体育营商环境,推广实施体育领域3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工作,拓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事项,归集11类电子证照。

强化直属单位改革和协会治理。完成局事业单位机构与事业编制统筹,推进改革单位建立工作机制,调整职能定位,稳妥推进体制编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研究制定《上海市“十四五”体育人才规划》,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制度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体育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体育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上海市体育局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办法》《上海市体育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上海市体育局事业单位非领导管理岗位干部任用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推进体育总会规范化建设,加强本市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制定印发《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奖励意见》等政策,加强协会扶持力度,全面完成各单项协会审计工作。

九、加强党建工作,凝聚体育发展合力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局系统认真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座谈会讲话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为载体,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依托“学习强国”APP、党校微课堂、上海体育党建APP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服务渠道。以加强大调研工作和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带动局系统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发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学促学和务实作用,据统计,全局系统领导干部共完成大调研48个课题。

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制定下发《关于市体育局系统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将“体育史”纳入“四史”学习教育内容,通过对照原著认真学、广泛动员全员学、“关键少数”带头学、依托培训深入学、结合工作创新学、老青结对联手学等,带领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了解新中国体育和上海体育发展史。局系统党组(党委)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22个,带头上“四史”党课;在年度干部培训三大主体班、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课程中,纳入“四史”+“体育史”学习内容,全年共培训156学时,809人次参加;重点加强对运动队的“四史”学习教育,系统梳理运动项目发展史,进一步增强运动员、教练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为国争光意识;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41个,开展学习活动71次;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体育朗读者》,邀请13名新老体育人讲述历史的传承与力量;举办局系统线上线下“四史”+“体育史”知识竞赛,截至11月底,在职党员线上知识竞赛累计答题数逾100万,掀起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热潮。

着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文化育人,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工会、共青团等作用,凝心聚力,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氛围。举行纪念建党99周年纪念活动,演绎上海体育精品党课《止戈战“疫”》——全国首个以抗疫为主题的原创武术舞台剧,广泛凝聚共识,淬炼党性;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党外人士参与“心桥”系列讲座、“四看+”学习实践活动等,及时更新统战人士信息库,掌握统战人士思想动态,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进一步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推广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市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赛;组织工会开展职工高温慰问、线上健步走、“读书点亮生活”品读会等活动,丰富系统职工的业余生活;组织局团委开展“上海体育宣讲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与奉贤区四团镇拾村村党总支联建共建,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的内涵和成效,努力满足百姓对体育的生活需要。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风清气正上海体育

以巡视检查整改为抓手,加强纪检工作,强化正风肃纪监督责任。完成1家直属事业单位的专项巡察,帮助督促3家直属单位完成整改工作;以抓好各单位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责任为重点,梳理具有普遍性的党风廉政风险点31条。推进落实“八项规定”,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制定局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专题学习《中央列出违反八项规定清单80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000人次,组织廉政专题教育6次;突出节前廉政提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勤俭过节;疫情期间,集中解答上海全民健身新做法、市民运动会、重大体育赛事以及“一网通办”等内容,市民来电来信来访做到100%办结。以反兴奋剂斗争为契机,从紧抓牢赛风赛纪建设。学习贯彻落实反兴奋剂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反兴奋剂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自上而下、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反兴奋剂责任链,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

十一、重视队伍建设,锻造上海体育精兵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紧紧围绕上海体育事业发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进一步把局系统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坚持把干部考察的功夫下在平时,注重干部政治素质,坚持以事察人,经常性、近距离地听取干部所在单位干部群众意见。了解干部平时工作表现、重大任务推进落实、工作作风群众口碑等情况,努力做到知人深识人准,把干部考准考实,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在局系统进一步树立起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围绕高素质专业化体育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规划与年度任务要求,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筹划组织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在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上持续用力。注重加强梯队建设,加大年轻干部日常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力度。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