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防办

来源:市民防办    发布时间:2020-12-03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情况介绍

 

一、机构职责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机构,挂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根据《人民防空法》、《上海市民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沪府办发〔201461号)有关规定,目前,市民防办主要承担十三项职能:

(一)贯彻执行有关民防、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拟订民防建设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市人民防空袭方案;组织编制民防工程建设规划、民防通信警报与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实施有关人民防空建设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组织拟订相关的地方性标准、规范、规程。

(三)负责本市人民防空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指导、监督区县、街道、乡镇指挥所建设、运行和管理。

(四)负责对本市重要经济目标的人民防空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负责上海区域内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作的协调监督工作,指导重要经济目标主管部门和单位编制并落实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救援方案。

(五)负责本市人民防空空情预警系统、人民防空警报系统、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人民防空人口疏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实施人民防空演习和人民防空警报试鸣工作。

(六)负责本市民防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和拆除的监督管理;负责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行政审批;负责民防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管理;负责民防专项投资工程的专业审核和计划的编报;负责本市民防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

(七)负责本市民防工程开发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审查,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设防的监督管理;负责民防工程日常使用中防护功能完好的监管。

(八)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完善群众防空组织和民防专业队伍,并指导落实有关装备和训练工作;负责民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民防特种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参与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核化恐怖袭击事件)现场进行的化学侦检、评估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参与事故现场处置等;负责组织本系统应急理论参与地震等抢险救灾工作,需要时,提供指挥通信服务保障。

(九)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与管理;组织编制修订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撤离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

(十)负责组织协调人民防空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攻关;组织、协调本市人民防空及相关民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开展社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民防建设工作;指导检查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人民防空演习训练。

(十一)组织、指导、协调、实施本市民防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有关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民防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二)承办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三)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

市民防办现有领导班子成员4人(党组书记、主任钟杰,副主任汪耀明、姜执伟,上海警备区兼职副主任吴美宝)。机关内设秘书、政策法规(审计监督)、指挥通信、工程、科技宣教、计划财务、组织人事、机关党委8个处室。机关下属有市民防监督管理处、市民防科研所、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市民防特种救援中心、市民防教育培训中心5个事业单位。

三、办领导分工

钟杰同志:主持市民防办(市人防办)全面工作。

汪耀明同志:负责民防组织指挥、民防通信警报、民防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机关党建、机关纪检、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分管指挥通信处、直属机关党委、办工会、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和市民防特种救援中心。

姜执伟同志: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管理、民防监督管理、民防安全管理、民防法制建设、行政审批改革、民防宣传、民防教育培训、民防科研、计划财务、民防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以及政务公开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工程处、科技宣教处、计划财务处、市民防监督管理处、市民防科学研究所、市民防教育培训中心,协管秘书处、审计监督室。

吴美宝同志:分管国防动员工作,联系警备区。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自我评价

2020年上海民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深化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融入军事斗争准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突出“讲政治、爱民防、精业务、干成事”,狠抓落实、善作善成,推进上海超大型城市人民防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筑强大巩固的现代化人民防空体系。

(一)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贯彻人民防空“国之大事、国家战略、长期战略”部署,落脚新时期军事斗争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中心组学习、“双月论坛”、“盾政轩”等学习平台;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实”字贯穿始终,开展7大主题研讨,6次“双月论坛”,13次学习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提高;抓实“四史”学习教育,中心组学、党支部议,请进来、走出去,主题党日、重温誓词,领学促学自学,按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结合纪念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以“壮丽70年 铸盾谱新篇”为主题,组织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弘扬民防精神,讲述民防故事,大力选树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倡导全办向“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吕宝成学习;选树抗疫群像,2位同志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开展具有特色的准军事化训练,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事业至上、崇尚匠心、实干实绩,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深化去年形成的民防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1+X”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健全干部培养使用、考核评价、能力训练、职业荣誉、轮岗交流、容错纠错、监督制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处级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实施办法》,凝聚起“关键少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事创业的共识。把干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统筹起来,重点聚焦干部平时考核,用好处务会、业务会等平台,做实“三考四记”,抓好“周记实、月讲评、季考核”,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知责思进的良好氛围。全力配合市委巡视监督,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支持、服从、配合市委巡视工作,对巡视组反馈和交办的问题照单全收、反省溯源,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落实,保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梳理“十三五”目标任务,倒排节点,全力以赴做好“十三五”规划任务冲刺收官。加快编制民防“十四五”规划,结合大调研开展规划编制课题研究,围绕本源性问题、战略性任务、引领性项目、关键性举措、制度性瓶颈,谋划“十四五”民防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指标、建设任务等,按照全市进度要求形成基本思路。对接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应急管理紧密结合,形成《上海人民防空建设专业规划(2021-2035)》,明确民防工程、人防警报、疏散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三)制度供给增创治理效能优势。围绕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民防治理体系,着力建立覆盖全系统、涵盖各领域的民防制度体系,包括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管理类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等,为民防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和法治保障。目前,共梳理形成7大类政策制度框架,制定3大类制度文件目录清单,其中需修订和新制定119件、需废止15件、需保留144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带动“智慧民防”三平台一中心建设。率先向临港新片区下放19项事权,市民防办成为第一批事项交接备忘签署的首家市级部门。印发《上海市民防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规定》,发布《民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服务指南》,实施《上海市民防“证照分离”改革告知承诺办法》,配套形成民防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办法”和《上海市民防领域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正在拟制《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民防审批及监督管理规定》(暂定名)、《上海市民防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0版)》等文件,不断提升民防治理效能。

(四)主动服务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与苏浙皖人防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在去年签订长三角区域人防一体化发展协议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城市群联合防空工作,争创人民防空区域协同发展示范。聚焦推进区域防空一体化,坚持“战备为先、防空为要”,适应未来防空袭作战特点和长三角城市群防空需求,以搭建长三角人防组织指挥大平台、建立长三角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标准、构建长三角人防行动联演联训、支援协同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提高区域联合人防作战和整体防护救援能力。聚焦人防行业市场一体化,立足地域特点和比较优势,“以战领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围绕优地区人防营商环境,推动开放长三角人防行业市场,切实提升人防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聚焦政务服务一体化,顶层设计、融合建设,建设融人防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执法、宣传为一体,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接入标准、数据标准相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长三角人防政务平台,促进长三角地区人防一体化服务融合发展。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组建指挥通信、防护工程、法治宣教、智慧人防等4个专题组,坚持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形成一批协同协作项目,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

(五)坚持以战领建提升人防战备水平。落实军事部门部署,抓好国防动员人防专项任务“重头戏”,以练备战、以练促建,推动健全战时人防行动常态机制。贯彻军地联合防空要求,完善市、区、街镇三级指挥体系,街镇指挥所建设加快推进,出台本市人防指挥通信系统建设规定和街镇人防指挥通信系统设计要求,“一网四系统”布局逐步优化。上半年在全国悼念抗疫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活动、下半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分别组织防空警报试鸣任务,警报设施完好率达99%以上。对接经济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出台重要经济目标分级分类标准,落实防护要求,为全国人防出台相关制度标准作了探索尝试,提供了上海经验。对标实战需求,加强人防专业力量建设,完成全市8支人防专业队整组总数2万余人年度整组,借助社会力量,推进组建新型人防专业队。协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长三角区域人防部门,打造战时人防一体化防护、一体化救援力量;健全人防志愿者队伍力量补充,推动人防应急支援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纳入反恐救援网络,接入市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全年参与处置灾情事故200余起;支持鼓励、团结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具有“一区一品牌”特色的民防防护救援力量体系,做到共建共享。

(六)融入城市基础建设构筑城市安全“地下长城”。协同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重点区域建设主体,结合住房、商务楼等民用建筑同步建设人防工程,结合地铁、隧道、综合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同步实施兼顾设防,结合公园、绿地、会展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等建设等级应急避难场所。融入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建设。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重点地区详细规划,与国防安全、土地资源、地下空间等规划衔接对接,同步将民防工程规划落入宝山南大、普陀桃浦、虹桥商务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地区以及轨道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在不增加用地需求、提升土地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推进民防工程与地上地下设施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加快推动具备防抗等级的民防工程、兼顾设防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有效联通。融入城市重点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对接北外滩、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黄浦董家渡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明确民防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区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人防要素列入单元控详规划,进入大基系统,嵌入土地出让条件。探索创新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机制,聚焦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编制重点地区民防规划建设导则,在确保应建必建的基础上,推进地区民防工程成片连网和地下空间连通建设,做到“集中建”与“分散建”相平衡,“内部通”与“外部通”相结合。融入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进实施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共完成分批分类治理731个老旧民防工程,消除安全隐患,会同街道、社区将部分老旧工程改造修葺后用于公益性事业,配套印发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指导意见。结合宝山白玉兰广场整体改造暨金富门城市更新等项目,介入城市建成区二次开发,建设“民防工程+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绿化”综合项目,组成花园式城市开放空间,在提高地下工程防护能力的同时,“平战结合”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统筹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借鉴疫情防控工作做法及方舱医院建设经验,思考上海超大城市避灾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建筑灾备功能开发,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社会工程、责任工程突出出来,统筹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平战结合、平急两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在大型场馆、会展中心、学校操场、郊野公园、大型绿地等新改建中持续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动将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前置条件,纳入基本建设流程,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及规划空间,推进“融合式建设、标准化嵌入、功能性叠加、多风险防御”建设,计划至2035年在全市建成5000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分别推进建设Ⅰ、Ⅱ、Ⅲ等级应急避难场所和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全市达到人均2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使用面积,确保今后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情况,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快速转化为避难避险避灾场所。

(七)积极发挥民防的社会动员功能。践行“人民防空人民建、人民防空为人民”,以学校和社区为重点,巩固宣教阵地,拓宽“六进”渠道;修订完善加强学校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阶段,做实人防教育;拟定进一步加强社区民防工作的意见,年内编制完成街镇人民防空袭方案,着力打通社区民防“最后一公里”;打造民防融媒体,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整合。44日全国悼念抗疫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活动中,民防系统紧急受领任务,迅速响应、精心组织,全市所有地区包括浦东、虹桥机场区域,1400余台警报器准时鸣响,同时跟进宣传、扩大影响,发出“疫情之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分钟默哀是送行,也是致敬。在警报声响起的那一刻,市民肃立、默哀3分钟”微信报道,受到“上海发布”等媒体转发,对全社会作了广泛发动。重点策划9·19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防空警报试鸣、人防演练和集中宣传活动,全市党政机关、街镇社区、大中小学校多方联动,开展100多场宣教活动,215个街镇、3000多个社区、1500余所学校逾200万人参加演练,比去年增加15%,创历年新高,62000余人参加中学生民防知识网络竞赛,22000余人参加“学习强国”人民防空知识竞答,切实增强了广大公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国防、民防宣传触角进一步向城市人群延伸,团结凝聚社会各方,促进力量共建、全民共用、成果共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