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

来源: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20-12-03

上海市总工会2020年度工作情况总结

 

2020年,上海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振发展信心,着力深化建功立业行动、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着力加强维权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着力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建设工会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大平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作出工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工会群团组织优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一是全会动员为疫情防控作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响应全总号召,向湖北省总工会援助300万元。第一时间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下拨市医务工会和16个区总工会1529.7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慰问帮扶防疫一线职工、购买配备防疫物资、帮助职工返岗等,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投入5.7亿多元。第一时间将新冠肺炎纳入工会互助保障重大疾病范畴,并开通保障金给付特殊通道及时发放,共为43名患新冠肺炎的职工发放保障金102万。第一时间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和科学知识,引导职工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健康素养。各级工会干部踊跃报名支援社区、园区、企业、道口、机场等的防疫工作,其中市总机关系统和区局(产业)工会共有2100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二是关心关爱抗疫一线职工。市总工会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请缨、精心组织2925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赴市总工会疗休养基地休养,各区总工会组织1.3万名抗疫一线人员参加疗休养活动。李强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次疗休养活动安排周到、服务热情,很好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广泛组织开展致敬抗疫一线人员主题活动,“致敬!逆行者”上海职工抗疫主题图片展观展8.5万人次,上海百名抗疫新人盛世婚典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家书寄“申”情、致敬战“疫”人》宣传活动传扬家国情怀,激励广大职工众志成城、夺取胜利。

三是帮助企业和职工落实防控责任。加强监督,推动企业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疫和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对职工食堂、电梯间、会议室等工作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配备问题。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遵守企业疫情防控各项制度,做好健康信息登记和管理等工作。高度重视快递物流、物业保安、市容环卫等行业职工的防护工作,开展实地检查、一线指导和职工慰问,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落地。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

一是强化政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回信精神、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把精神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将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切实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发掘红色工运资源,传承发扬上海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进上海“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发掘宣传工程,会同黄浦、静安、普陀、机电工会等,对湖州会馆(上海总工会旧址)、上海机器工会旧址、三山会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旧址(党的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顾正红纪念馆等进行发掘修缮展陈,12月将举办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阶级工会——上海机器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划“致敬红色工运先驱”主题展,迎接建党百年,激励上海工人阶级发扬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在新征程上勇当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三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新一届劳模评选为契机,大力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评选产生112名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840名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36个上海市模范集体。通过召开劳模表彰大会、举办致敬劳模特别节目、举行千场劳模报告会等形式,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劳模、宣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丰富完善上海劳模风采馆、上海工匠馆展陈形式和内容,吸引近8万人次观展,同时,上线上海工匠馆数字展馆,累计浏览人次9.4万人。9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上海工匠馆参观考察时,充分肯定其对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五一”期间在全市重要地标建筑户外大屏、公交地铁等公共空间广泛开展“劳动光荣”主题宣传;开展“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氛围。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打造“中国梦·劳动美——人民城市 奋斗有我”上海职工直播课堂,首场直播课堂“跨越时空的历史变迁”在杨浦滨江开播,观看量近120万,在职工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三、围绕中心助力发展,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奋力创造上海发展新奇迹

一是打造劳动技能竞赛新格局。聚焦“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搭建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劳动竞赛新格局。开展“奋进新时代 创造新奇迹——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连续第三年开展进博会劳动竞赛,深化科创中心建设劳动竞赛,全面启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虹桥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四大赛区示范引领性劳动竞赛。

二是深化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探索融“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为一体的劳动技能竞赛,全市百万职工踊跃参与,有力引领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助力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落地。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岗位大练兵、第十届上海职工科技节、第33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推荐一线工人、农民工优秀创新成果参加国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选,选树新一批上海工匠。实施职工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师徒带教等奖励计划,由市总工会及相关工会组织给予现金奖励和配套奖励,激励更多一线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创造新成果。

三是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开展“工会消费扶贫行动”,加强对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及湖北省的精准扶贫对接,将线上消费扶贫平台接入市总工会“申工社”微信公众号,同时明确本市各基层工会可增加500元的一次性节日慰问额度,用于购买消费扶贫产品。截至10月底,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采购消费扶贫产品价值约3.27亿元,惠及职工超过140万人。联合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举办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研修班,市、区两级工会联动举办“向脱贫攻坚一线建设者致敬”报告会收看市级报告会视频直播的网民超过10万人。

四是积极参与推动经济复苏。会同市文旅局开展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各级工会按规定列支、使用春秋游费用,优先在本市开展职工春秋游活动,助力旅游行业加快恢复,获得社会各方充分肯定。

四、健全维权服务制度机制,提高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四方合作”机制。与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高院等有关部门强化工作联动,完善预防化解协调机制。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制定实施《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妥善化解本市劳动关系矛盾的意见》,加强信息报送、群体性矛盾排摸调处和应急处置,及时稳妥预防化解各类劳动关系矛盾。在全国率先提出特殊形势下坚持合法合理、利益兼顾、灵活实效的集体协商原则,联合市企联和市工商联制定实施《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提示》,推动企业和职工有事好商量、有困难共承担。与市高院合作试点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案件委派、委托调解和司法确认制度,在4个区试点设立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开设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履行绿色通道,共同建立困难救助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截至10月底,全市各级工会提供职工法律援助35444件,其中代写法律文书1140件、参与协商调解25110件、代理仲裁诉讼9194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约9.2亿元。编撰《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务操作手册》,联合市有关部门共同制订《关于本市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履行民主程序的工作指引》,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完善用工制度、规范民主程序。全总副主席蔡振华同志来沪调研时,充分肯定上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和创新做法。

二是健全完善政府工会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完善人民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全面规范联席会议的组织机构、会议内容、议题确定、筹备召开及督促落实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召开上海市政府与上海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全市16个地区和200多个街镇全面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

三是健全完善服务职工机制。进一步完善上海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制度,建立健全多层多级工会实事项目机制,完善项目清单制度,已有106个区局(产业)工会建立起本级实事项目机制,发布实施实事项目696项,投入资金4.46亿元,服务覆盖665.42万人次,内容涵盖职工休息休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健康安全、文体活动、普惠福利、帮困援助、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帮扶慰问困难劳模、困难职工45.95万户,筹措帮扶资金总计2.35亿元。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建立健全深度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困难职工帮扶、常态化送温暖工作等三个层次、各有侧重的精准化梯度帮扶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特别是疫情期间,市总工会对于受疫情影响的深度困难职工进行专题调研和走访慰问,并发放疫情期间特别生活补贴143.4万元,各级工会共筹措7400多万元,对2.3万户困难职工开展了帮扶慰问。持续开展职工疗休养和体检活动,市总工会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

四是健全群众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机制。启动“查找身边隐患、保障职工安全”(2020-2022年)三年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截至10月底,职工排查反映并在本行业、本系统整改消除的安全隐患近13万条;职工个人通过“12345”市民服务平台共报告、反映安全隐患6.56万条,已办结(完成整改)4.07万条。推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63个区局(产业)工会申报了250余个“典型案例”。

五、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探索外企工会组织建设新模式。聚焦世界500强等大型外企,不断加大实体实地型外企工会建设力度。指导中智、外服等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工会,以及外企规模集聚、分布广泛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定工业区等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园区工会发起成立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搭建企业与政府对接对话的平台、企业与工会互信互促的平台、企业与职工共识共赢的平台。联合会按照联合制、代表制的原则组成,实行实体化运作、实体化办公,推出组建服务、赋能服务、科创服务三大类24个服务项目清单,力争通过3年努力,完成实地实体型著名外企建会率超过70%、组织服务覆盖率超过80%的目标。一大批外企工会有效运作,扎实开展集体协商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欢迎好评。

二是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出台《上海市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实施细则》,明确2020和2021年对小微企业工会上缴经费实行全额回拨政策,将更多经费下沉到小微企业工会。不断健全街镇“小二级”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以漕河泾开发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为重点,建立地区为主、临港为辅、条块结合、资源集成、优势互补的临港产业园区工会联合会;虹口区成立民营经济工会联合会,推动区域内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青浦区在不同街镇成立商场信息、网约送餐、家政(养老服务)行业工会;闵行区依托行业协会,积极推动行业内骨干企业(平台)建会,成立家政服务、网约送餐行业工会;宝山区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成立家政护工、物业行业工会,推动会员企业建会和家政护工、物业等从业人员入会。

三是创新灵活就业群体入会服务方式。突破行业限制、体量限制和用工性质限制,以维护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为第一目标,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优势吸收灵活就业群体线上建会入会。今年成功推动“独立日”平台公司属地建会,同时吸纳1万名平台上的灵活就业群体入会;指导推动普陀区总工会在“饿了么”骑手中通过手机移动端推送灵活就业群体专享基本保障信息,实现骑手入会和送保障一键确认,计划年内首批吸收2万名“饿了么”骑手入会。配套制定项目经费使用“五送”清单(送灵活就业会员专享保障、送健康体检、夏季送清凉慰问品、冬季送温暖慰问品、送安全培训),已组织约20万灵活就业群体入会并办理了会员专享基本保障。

四是进一步加强网上工会建设。推进工会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施“申工通”工会工作平台和“申工社”(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博、微信)服务平台联动建设,加快工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建设上海工会舆情监测系统平台,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形成以“申工社”、“劳动观察”(劳动报客户端APP)等为代表的200多个上海工会系统新媒体矩阵,吸引粉丝200多万,并不断向B站、抖音等平台延伸拓展,努力扩大工会在职工群众特别是年轻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是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市总工会发挥好抓总牵头作用,认真做好工作整体谋划、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等有关工作。围绕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总体要求,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政策的变化,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行动方案和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四五”规划,推进以产业人口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有序推进综合试点工作,嘉定、闵行、松江等三个试点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公共服务行动,取得较好成效。会同国资委、经信委、建交委等部门,推动上汽集团、电气集团、江南船舶、中建八局、上港集团等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国企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技术技能提升和评价体系、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六、加强自身建设,让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三个责任制”落到实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创先争优、强基固本、正风肃纪、凝心聚力”等“五大行动”,推动党员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优良的作风服务上海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示范学、支部党员扎实学,开发微党课分享学,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激发青年党员主动学,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争当工会改革实干家、争当职工信赖娘家人”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工会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制度执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深化工会改革要求,按照建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选优配强机关和直管单位班子成员。严格审核区局(产业)工会领导班子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坚持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匹配原则,把好政治关、素质关。把“上挂下”与“下挂上”结合起来,加强工会系统干部交流、激发干部活力。注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

三是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引导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聚焦疫情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职工就业、劳动关系等问题,对2500余家企业开展复工复产专项调研,形成多份调研报告并及时报市委、市政府和全国总工会。其中《疫情下企业经营与职工就业情况调查》(“促就业、促稳定”调研总报告)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李玉赋等多位领导批示。聚焦职代会制度、职业教育等与工会职能、职工需求相关的问题,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将优秀成果转化为工作制度、政策文件。截至10月底,共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122次。进一步完善与复旦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研究基地建设机制,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共同出版工运理论年度文集,共同评选优秀工运论文。出版发行《上海市志·群众团体分志·工会卷(1978—2010)》(简称《上海工会志》),积极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