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联

来源:市社联    发布时间:2020-12-03

上海市社联基本情况介绍及自评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社联,是以推动、协调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群众团体。社联现有机关处室5个,事业单位4个,主办《学术月刊》《探索与争鸣》,主管《大江南北》等杂志。社联所属社会科学各学科学会158个、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7个,广泛联系本市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

2020年,市社联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拓展工作格局,提升工作品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团结凝聚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央和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助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市社联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和创新学术社团管理服务,激发学术社团活力。

一是以年检、年报、达标和换届工作为抓手,推进学术社团管理。适应疫情防控要求,向所属学术团体通报《市社联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要点》,以工作要点通报指导各学术团体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认真完成所属学术团体年检初审、年度报表申报、达标学会考评等,评定2019年度达标学会130家。积极指导所属学术团体做好换届工作,主动联系待换届学会了解情况和工作难点,帮助解决困难,批准了13个学会换届、13个学会延期换届等。

二是积极培育学术团体理论研究功能。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开展年度所属学术团体合作项目,对85个学会申报的94个项目立项支持,议题包括重大专题研究、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影响研究等,鼓励在线开展研究交流。为全面评估疫情对全球治理、世界经济趋势、中美关系等带来的深远影响,组织所属10家学会的知名专家开展专题研究,研究成果将报送有关部门参考。组织有关学术社团围绕疫情防控与复产复市开展专题研究,提交研究专报,为疫情防控与复产复市做出社科贡献。举办第十四届学会学术活动月暨夏季会长论坛,组织50多家学术团体围绕“决胜全面小康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举办27场学术交流活动。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学术社团正确政治方向。依托学术社团党工组开展社团党建,及时向党工组负责人传达市委宣传部和市社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工组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学术团体换届时,同步调整了13个学会党工组,批准了2个学会届中调整党工组。加强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组织学术社团做好社情民意和社科动态的搜集、了解,科学研判疫情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四是引领学术社团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功能。聚焦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江南文化等领域,有序推动筹建一批相关新型学术团体,发挥新型学会的智库建设与交叉学科发展功能。与市方志办和东方网联合主办“四史讲堂”,特邀社科名家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主讲,目前已经举办了8期活动。

二、推进决策咨询、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科研组织水平。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决策咨询。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织开展新片区“五个重要”系列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前瞻性、切实管用的决策咨询成果,在《文汇报》进行专版报道。委托本市智库机构开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课题研究。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数十场专家咨询会,围绕疫情下复工复产、在线新经济、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四大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等主题,邀请专家开展研讨,截至10月向本市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决策咨询材料112份,向中央有关部门直报相关材料127份。

二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组织开展系列研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系列研究, 聚焦新思想的基本问题,聚焦学理性、系统性阐述以及学科分析方法、学术理论构建,聚焦理论原创性和实践指导价值,设立12个市哲社委托课题,组织优秀社科专家开展研究。

三是紧扣重大主题开辟媒体专栏推动理论成果转化。组织专家学者撰写4篇疫情防控理论文章,在《解放日报》开辟专栏刊发,为鼓舞公众树立信心、做好疫情防控与有序复工、加强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营造舆论氛围。围绕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组织5篇理论文章在《文汇报》理论版刊发,宣传阐释浦东开发开放所实践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约请社科专家撰写“四史”学习教育专题文章,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刊发专栏文章8篇。

四是围绕年度重大主题举办学术年会和学术茶座系列活动。围绕“后小康社会中国发展:新理念 新规划 新征程”主题,开展上海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征集,汇编优秀成果出版论文集,展现本市社科界最新学术成果。依托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充分发挥社科界五路大军力量,组织学术年会系列专场论坛。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合作举办领导干部实践创新学术茶座。

五是探索科学权威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开展调研座谈,进一步完善评奖工作方案,并协助兄弟省市开展评奖工作。组织开展社联2020年度推介论文的评选推荐。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独创性成果调研,组织专家推荐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优秀社科成果,整理完成400余项优秀成果的内容说明。

三、探索社科普及新方式,推出社科普及新产品,提升社科普及工作影响力。

一是围绕重大主题,推出社科普及新产品。推出《中国之治,懂了!》系列短视频,紧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13个方面系统解读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伟大成就及发展之路。中央网信办在全网推送,仅在上海主流媒体平台和部分商业网站总点击量就达1522.4万次。推出“学人论疫——你需了解的社会科学知识”4集短视频,精准、高效地发挥社会科学解疑释惑的积极作用,在主流新媒体及部分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近300万次。

二是服务“四史”学习教育,开发高质量学习教育资源。推出原创系列短视频《而立之歌——探寻浦东开发开放30年“创新之钥”》,引领观众纵览浦东创新实践的历史背景、主要进程和实践经验,市委网信办在上海主流新媒体及主要商业、视频网站同步推送。制作播出《为什么是上海(第二季)——探寻“王牌成长之路”》系列短视频,集中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联合澎湃新闻推出“‘四史’关键词”专栏,截至10月底共发稿70篇,总点击量超1400万人次,“学习强国”点击量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三项被列入上海市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项目。

三是打造全市性社科普及大平台,创新开展系列社科普及活动。以“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发展”为主题,举办第19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全市上百家单位积极参与,共推出100余项社科普及活动,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思想文化大餐。推动科技与人文跨界融合,举办“星期广播科学汇·科技与人文对话”系列节目,截至10月底共推出8场活动,广播节目播出16期,直接听众约300万。望道讲读会举办“问路百年成大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研究丛书推介”、“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等多场精品活动,并录制推出线上视频。举办“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7季,邀请著名社科专家学者走进中学,举办14场讲座。深化与申通地铁合作,开通“520致敬最可爱的人,向白衣天使大声说爱你”、“‘四史’关键词”等社科普及线地铁专列。

四、服务“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果。

一是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设立15家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建党100周年”系列研究23个成果结项,遴选优秀成果策划出版宣传。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5项专题研究,助力本市“四史”学习教育。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体系相关问题”课题研究,多篇阶段性成果在《光明日报》发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哲社重大课题研究。

二是推动中华创世神话研究成果出版和宣传推广。积极动员、协调、推动社科力量参与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完成6项立项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项工作,书籍成稿20种32册,系国内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年底出版《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工程系列丛书》首批图书。

三是开拓江南文化研究工作新局面。深化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联合苏浙皖三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第二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成立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吸纳首批23家成员单位。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江南文化讲堂”11期活动,以“社科+文博”的创新组合形式,传播江南文化的创新理念,获得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广州市社科联、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策划于年底前举办第二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完成首批江南文化研究19项课题结项,年底前出版系列丛书8本。组织江南文化研究决策咨询,报送专报获得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四是积极开展上海社科大师宣传推广。与文汇报合作推出《大师》专栏,每期用一个整版系统梳理大师的成长历程和学术贡献,全年拟刊发25-30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制作社科大师系列短音频《海上先声》,全年拟播放45集。与上海地铁联合主办“礼赞上海社科大师”教师节特别活动,共有14家中央及上海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0余篇。

五、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提高刊物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一是《学术月刊》杂志坚持正确办刊导向,严格执行办刊规范,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致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构建。设置重要专题专栏,刊发“专题”和“笔谈”稿件7组,刊发学人“访谈”和“特稿”7篇。举办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创新与学术评价高端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组织优秀学者对学术前沿进行深入探讨。共同主办“2019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望论坛”,发布2019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在最新发布的金平果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中,入选权威期刊(A+),位列“人文科学综合类”期刊第1名。2019年刊物转载转摘文章总量位居全国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第2名。

二是《探索与争鸣》杂志通过加强选题策划、组织高端论坛、创新传播方式、支持青年学人发展,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在学术界率先推出抗疫主题征文,编辑出版“抗疫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专刊,推出“疫情下的社会思潮”等学术会议约14场,年内出版《生命至上:抗疫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获评2013—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系全国省市社科院、社科联系统唯一获评优秀的资助期刊。获评“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期刊”,为华东地区唯一入选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19年度转载排名蝉联全国同类期刊第3位。

六、强化机关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一是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市社联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党组领导带头认真学习、上党课、作报告,截至目前共召开中心组“四史”专题学习8次,社联领导讲授专题党课2次。建立健全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实现社联党支部工作联系全覆盖。党组领导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联谊制度》,定期与党外社科专家学者开展交流联谊。承办宣传系统“学史达人”知识竞赛,负责线上初赛和线下决赛的题库制作与测试,为宣传系统开展学习教育贡献力量。向全体党员干部发放学习材料,组织赴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展现场学习。各党支部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截至目前10个党支部共开展了“四史”主题党日活动29次。动员指导用好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宣传系统学习“学史达人”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学四史、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党员演讲比赛,推荐优秀选手入选参加宣传系统演讲决赛。

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动政治监督和廉政建设落实落地。党组牵头制定了《上海市社联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从政从业负面清单(试行)》,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廉政要求嵌入社联具体工作和内控管理。机关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学习宣传,仔细排摸廉洁从政从业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完善制度措施和工作流程,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树立廉政廉洁从业导向。

七、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社联加大选人用人力度,组织开展了副处级领导岗位的选任工作,通过交流、选拔干部,配齐配强机关部门副职岗位。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新聘任编审1名、编辑1名,完成现有专技职务续聘工作。完成3名2019年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和1名科级干部职级晋升工作,完成3名处级领导干部试用期考察正式任职。

二是完成招录计划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同续聘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面试工作要求,安全平稳完成了3批次的招录工作,录用社联机关公务员招录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人,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充实社联干部队伍。同时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的合同续聘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的聘用关系管理。

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的专题培训,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集中轮训、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公务员全员培训、“双休日”讲座,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干部在线学习城等培训任务。重点结合工作特点,通过举办青年干部主题演讲比赛,选派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组织的主题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社科人文修养和管理能力等。

四是修订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开展新一轮岗位说明书编制修订工作。对社联现行干部工作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以规章制度全覆盖为目标,不断细化完善。组织开展岗位设置规范管理工作,对机关两个职能部门、三个业务部门和《学术月刊》杂志社两个编辑部的“部门主要职能”“部门岗位情况”进行重新修订,并对58个岗位重新编制了岗位说明书。

五是做好老干部关爱关心工作,发挥老干部作用。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形式向老干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快递形式将疫情防控用品送上门,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起居。通过寄送学习资料、开展离退休支部活动,组织老同志参与线上报告学习、交流心得。对离休干部进行上门慰问,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慰问转达给老同志。积极发挥老干部作用,组织老同志参加抗疫书画创作活动,5部作品获奖并在 “上海宣传系统离退休干部‘以笔作枪,共抗疫情’网上专题展览”中展出。

八、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积极配合开展巡视工作,强化内部规范管理,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举措。成立市社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将预案规定传达至全体干部职工,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强化机关办公楼的日常管理,加强物业防控措施。精简工作会议数量,缩减会议规模,鼓励通过视频会议、电话沟通等开展工作。加强防疫宣传教育和健康提示,做好干部职工的健康监测。

二是积极配合做好巡视工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委第九巡视组于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对市社联党组开展巡视。市社联高度重视、妥善安排、积极配合巡视组开展工作,客观公正地汇报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协助巡视组充分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全力保障巡视工作顺利开展。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积极主动抓好整改。

三是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着力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编印社联规章制度汇编,修订管理制度49项,新制定管理制度21项,规范推进财务审计管理,完善国资、采购、合同、外事、信访、后勤、档案、信息发布等内控制度。

四是提升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信息设备运维,制定办公电脑国产化替代计划。完善信息采集、编写、审核、发布制度,截至10月底,社联网站被访问量已突破55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淮海中路六二二弄”共发布社科信息220余篇,关注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7%。

五是推进社科志编撰和社联年鉴编制。组织发动各方力量,推进《上海市志·人文社会科学卷(1978-2010》的编纂,经过反复沟通和修改,形成160万字初稿,通过了社科志编纂委员会的评议和市方志办初评,在方志办指导下继续修改完善,将在年底前经方志办审定验收后送交出版社。出版上海社联年鉴2016、2019,完成社联年鉴2020初稿。

六是强化安全生产,守牢安全底线。结合单位性质和特点,制定《市社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成立了社联安全生产委员会,健全日常安全工作队伍。开展消防安全讲座和疏散演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机制。市社联被评为2019年度上海市宣传系统平安单位,市社联办公室被评为2019-2020年度市属文化单位治安先进集体,1名同志被评为2019-2020年度市属文化单位治安先进个人。

九、提升社科会堂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上图东馆社科主题馆建设。

一是以为社科界提供专业学术服务为目标,努力开拓会堂工作新局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健全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完善会堂内控管理制度,提升防御风险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准,打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团队。承接各类社科学术论坛、会议及社科普及短视频拍摄取景120多次。定期招募培训学术志愿者,开展学术志愿者服务50余次。加强对外业务联系和会务合作,拓展工作领域,创建并推送会堂抖音公众号。

二是推进上图东馆社科主题馆的建设与开办。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与上海图书馆、通志馆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推进上图东馆工程建设。成立市社联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行实体化运作。从决策机制、开办费使用规定、会议制度对社科主题馆的开办建设进行制度梳理与规范。广泛开展调研咨询,完善社科主题馆布局装饰,将“上海社科界百年历史展——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作为开幕和常设展,推进展陈方案的制作完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社联将继续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繁荣发展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化、学理化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是聚焦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理论研讨、学会学术活动和普及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上海“十四五”规划等主题组织开展理论探讨、决策咨询和普及宣传。

四是聚焦提升决策咨询质量,服务中心工作,形成有更大影响力的智库成果。

五是聚焦探索科学权威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好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

六是加强社团党建、强化社团管理与服务,推动发挥学术团体作用。

七是持续发展新兴领域学术团体,培育支持一批智库型学会,打造新的学会学术活动品牌。

八是创新社科普及手段方式,更好提升社科普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九是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创世神话成果宣传普及、社科大师纪念宣传等重大项目。

十是提升学术刊物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探索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一是按照市委巡视组反馈的巡视整改要求,制定并落实巡视整改措施。

十二是加强社联机关党的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落实落地。

十三是优化完善社联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

十四是推进上图东馆社科主题馆建设,实现2021年底顺利开馆。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