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

来源: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0-12-03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2020年工作情况

市委农办设在市农业农村委,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承担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组织开展“三农”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等。市农业农村委是主管全市“三农”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能包括贯彻执行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统筹推动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体育、乡村治理;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区划、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投资管理、农业科技工作、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等。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连续三年在市级机关考核中获得优秀,大调研工作名列全市前茅;“三农”工作的显示度、影响力不断增强,都市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均获全国第一;两批3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成功创建,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一;年轻干部发挥决策参谋作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调研成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短板问题逐步破解,宅基地改革列入全国试点,发展乡村民宿、测评乡村振兴指数、实施“挂图作战”等做法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积极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作用,推进实施上海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强顶层设计,全市已形成了“1+1+27”的配套政策体系。专题调研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内生动力,明确把乡村作为稀缺资源,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坚持服务、匹配、适应超大城市功能定位,发挥保障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三大基本功能,提升示范、承接、引领、集聚、辐射作用。制定年度乡村振兴16大类79项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采用绿灯、蓝灯和红灯标识推进进度,实现常态化管理。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督促检查,构建“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问题清单和制度清单,通过明确责任部门,形成“一问题一方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围绕2035年城市规划愿景,对照东京大都市农业农村发展标杆,编制和发布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蓝皮书,促进各涉农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新提升

1.持续推进示范村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推进机制,聚焦重点产业,聚焦资源要素,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动能,全面完成第二批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形成了特色农业型、产业融合型、生态保护型、休闲旅游型、区域联动型等五种发展模式,一批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了示范村建设的新路径。通过示范村创建,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典型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2.全面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在全面落实国家行动方案明确的7项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我市增加了农村水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绿化造林、乡村风貌保护和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等5项重点任务,坚持以区为单位,以镇为主体,村与村无缝对接,村内外一个标准,通过全域整治、整镇推进、成片推动来实施,对全市1577个行政村人居环境进行全覆盖整治。目前,全市实现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3.全面启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全市共启动推进1415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安置方式以上楼为主,平移为辅,并将签约、建设开工、交房时间等关键节点都纳入对各涉农区的考核。同时,建立了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库,为实现到2022年完成5万农户集中居住的目标夯实基础;探索通过农发行贷款、发行债券、与市属国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做到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两条腿走路”。

(三)推进“绿色田园”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

1.发展绿色农业。一是创新建设“绿色田园”示范基地,依托各区(市属企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优先在农业“三区”和畜牧水产规划区域,建设17个“绿色田园”示范基地项目;推动建设了华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农业项目。二是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按照“什么来钱种什么”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地产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24%;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禁捕,全面实现退捕渔船捕捞许可证100%回收,退捕渔船100%拆解,捕捞网具100%回收销毁,退捕渔民100%纳入社保保障,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100%就业“5个100%”的退捕目标,率先完成中央下达任务。

2.推进规模农业。在全市承包地流转率接近90%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推广崇明、奉贤的做法,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市场、有理念、有实力、有品牌的经营主体参与上海农业建设。

3.实施科技农业。新建11个高标准设施菜田,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新建9个蔬菜“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大力支持蔬菜、花卉、水果等生产、加工、分等分级、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深化数字化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一图”“一库”“一网”,推动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在省市层面率先基本完成农业数字化工作,并将内容拓展到农村数字化建设。

4.建设品牌农业。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携手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农商合作,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与盒马鲜生等新型零售企业建立产销对接合作机制。二是搭建公共推介平台,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启动首个“沪农优品馆”,全面推动优质地产农产品上线新电商。三是开展评优推介活动,迅速打开获奖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打响品牌,端上市民餐桌。

(四)推进“幸福乐园”建设,农民生活水平取得新进步

1.深化农村综合帮扶。推进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提高帮扶标准,扩大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实现全面覆盖,对全市崇明、金山、奉贤等5个区的527个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了帮扶,遴选并启动8个“造血”项目。二是丰富帮扶形式,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帮扶,全市有50多家市属国企与薄弱村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三是加强精准帮扶,从市级机关、市属国有企业选派200名驻村指导员,从各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27名挂村联系员,实现精准发力。

2.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上海出台并实施了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揽子政策,积极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一是注重精细排摸,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和排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农民的数据库。二是注重技能培训,对已就业的农民加强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已完成农民非农就业培训9万人次;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有序推进2274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今年三季度本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38元,同比增长4.5%。

3.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推进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逐步激发,农民实现年度人均分红1035元。二是积极探索宅基地改革,进一步理清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之间的关系,探索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等机制。

4.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围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补齐工作短板。一是强化乡村治理,实施“阳光工程”,1507个有条件的村全面推行了村干部开放式办公,有线电视、手机APP等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有效杜绝了农村“微腐败”。二是推进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宝山区、崇明区的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确保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典型推广,总结推广奉贤“生态村组·和美宅基”积分制、“四间堂”就近助老模式等成效明显的好经验、好做法,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二、重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一)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本市农业领域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推进简政放权。大力开展“两个免予提交”工作,通过调取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共用等方式实现本市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免提交。二是修订办事指南。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修订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逐条逐项按要求完善办事指南,使办事指南更加清晰便捷,给办事企业、群众提供看得懂、易操作、能办成的办事指南。三是加快“一网通办”。除需使用部级系统办理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均接入“一网通办”。目前,我委动物诊疗许可证等30类证照已实现电子证照归集和共享。同时,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司局支持,打通部市系统数据对接通道,开展渔船管理“一网通办”探索实践。四是推进“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构建覆盖市、区、镇、村的一整套农经数据成果管理和共享系统,实现农经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并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办理业务打下基础。五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34项在自贸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推广至全市。支持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将6项行政审批事项委托下放浦东新区受理和发证。六是提高窗口服务质量。打造农业农村委行政服务窗口3.0版本,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门受理、一门审批、一门发证,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窗口设置可触摸满意度评价设备,方便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后实名评价政务服务,实现“一事一评”,做到“好差评”三对应精准评价。

(二)整治形式主义,努力为基层减负。一是文件会议有所精简。健全机制,规范制发程序,坚持执行《市农业农村委规范文件制发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先期沟通、协调机制,开短会、开务实管用的会,全年预计发文数量控制在60件内,同比减少40%以上,共召开纳入统计精简范围的各类会议51场次,预计全年将召开60场次,同比减幅30%,可完成预定目标。二是督查检查考核针对性较强。在发挥牵头协调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开发“上海市乡村振兴目标管理系统”,实行“挂图作战”,持续推进“三园”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三是调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开展“上海乡村成为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的研究”等8个由委领导牵头的重点调研课题,盘活农村宅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公寓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龚正同志、国勋同志的批示肯定,并报送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供内参选用;开展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情况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乡村振兴“挂图作战”年度工作开展了中期调研,形成的报告得到了国勋同志、沉雷同志的批示肯定。四是放权赋能进一步落实。牵头起草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该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启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制定《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完成“一单两库”建设。五是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农业农村“一张图”建设,在完成全市农用地块和400个蔬菜合作社大棚上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上图成果应用,完成标准图层服务接口共享,优化图库融合,推进与种植业生产管理、质量监管、涉农补贴系统和有关区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农业农村“一张图”格局。

三、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一)做好谋篇布局工作。成立系统“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直属机关党委,制定下发《关于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为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奠定基础。

(二)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学习。市农业农村委党组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年初,制定下发系统中心组学习意见,统筹安排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安排,全年开展党史专题学习、专题党课、《民法典》学习辅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研讨等多次集中学习,党组书记、主任张国坤同志带头为系统党员上专题党课。

(三)多种形式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诗歌会、主题征文等多种学习教育形式,切实提高学习教育实效。开展“书记讲故事”微党课工作,前后共录制了40名书记的党课,自6月30日起在“上海三农”App等平台播出,线上传播送达人次逾百万,收到较好反响。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委开设《如晤初心》专题栏目,以“读家书中见家风,学四史中显传承”为主题,由8位系统离退休干部诵读左权、钱学森、郎平等人书信往事,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机关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四史”阅读马拉松活动,组织青年多次参加市级机关青年“四史”阅读马拉松挑战赛。

四、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压实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定下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谋划安排全年工作。根据各部门和单位实际,设置党风廉政建设个性化条款,以涉农资金、项目等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项目39个。委领导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履责承诺书》,委主要领导分别同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签订《基层党建 党风廉政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承诺书》。

(二)持续整治形式主义。认真落实李强书记在《关于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上的批示精神,把调研报告列举的四方面问题细化为20项负面清单,一一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为基层减负的目标任务和整改措施。

(三)开展好各类调研工作。委领导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确定基层党支部联系点,8名委领导全年走访调研联系点共计20余次。积极推进大调研常态化,带领指导各调研小组共开展调研569次,调研对象1312个,归纳反映问题29个,已解决29个。

(四)积极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参观“以案释纪”警示教育专题巡展,以鲜活的案例,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利用多种平台,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廉政提醒,时刻做到警钟长鸣。严格实行处级以上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变化即时报备核查制度,截止11月底,向派驻纪检监察组报送报备表171件。

五、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工作

(一)突出“事业担当”,选优配强系统领导班子。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依事识人、以事择人,围绕全委中心工作选干部配班子,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突出实干、实践、实效,大力选拔勇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二是不断优化年龄结构。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同时,积极选任好优秀年轻干部。2020年提任10人中有4人为80后干部,4人为75后干部,有效优化了我委部分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年龄整体偏大的问题。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盘活机关、直属单位、系统单位、地区相关部门干部人才资源,选贤任能加强多向交流。

(二)做好“四篇文章”,打通年轻干部成长通道。一是做好培训创新文章。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系统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创新办班形式,建立观察员机制,丰富课程设置,通过全方位、近距离的观察,培养选拔更多有能力、有干劲、有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二是做好交流任职文章。上下交流、内外交流,多岗位锻炼已成为我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工作机制。2020年共计交流6名准80或80后干部,其中2名由机关交流到直属单位担任主要领导,3名由直属单位调任机关任处长或副处长,1名由市农科院调任机关任处长。三是做好岗位盘活文章。围绕事业发展,盘活岗位资源,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拓展空间、创设环境。让年轻干部看到更多职业发展机会,进一步强化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的意愿和信心。四是做好一线锻炼文章。安排年轻干部到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磨砺思想意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020年选派1名“789”干部作为全市“五个一批”干部到地区任职,选派3名干部到西藏、云南及上海远郊金山挂职,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三)坚持“严管厚爱”,推动干部善作善成。一是完善精准考核。把干部考核作为做好干部工作、识别评价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强年度考核,推进平时考核,用好考核成果,以考核“红绿灯”,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二是坚持容纠并举。坚持容之有据、容之有度,辩证对待干部履职过程中的过失,不搞一刀切,综合分析研判,建立容错机制,不让干事创业的干部涂上“污点”、背上“包袱”。三是强化激励保障。落实关心关爱干部措施,坚持分层分级谈心谈话制度,聚焦干部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本人想法、要求,聚焦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发现问题重点谈、思想异常重点谈、遭遇挫折重点谈、受到惩戒重点谈,从而解决思想顾虑,激发干部活力。进一步健全激励保障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落实好休假和体检等政策措施,实现激励效应最大化。

(四)深化“农业引智”,助推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结合新一轮人才引进新政,梳理农业重点企业名单,纳入市重点机构。开展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1名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做好2020年上海领军人才(现代农业平台)初评推荐、第十二批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培养对象中期考核,评选出10人列入2020年度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做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和基地相关工作,新设立1个市级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基地,1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全年共开展专家服务基层500余人次。制定2020年度农业专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计划,全年实施5个高级研修项目、6个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项目、3个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共计培训1100多人次。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开展本市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参加了农作物植保员、农机修理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4个项目的全国竞赛,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农业技术能手2名、优秀选手5名的优异成绩。会同市组织、人社、统计部门,完成2019年度本市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调查,为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提供依据。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