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我市街镇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意见(沪委组〔2019〕发字203号)》解读

来源:市党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0-05-25

(上海基层党建网)    2019年市委组织部出台的《全面加强我市街镇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意见(沪委组〔2019〕发字203号)》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围绕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总体,推进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以下简称“阵地”)功能拓展、服务转型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这一文件要求,总体上党群服务中心与前期党员服务中心(2004年-2015年)和党建服务中心(2015年-2019年)相比,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上有所拓展。

党员服务中心建立目的主要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缺乏活动场地和教育资源问题,对工作人员要求主要是熟悉党务工作。2015年更名为党建服务中心后,根据“1+6”文件要求,围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搭建区域化党建服务平台,推进基层自治和社区共治。工作对象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拓展到驻区单位党组织,工作内容拓展到党建联建和基层治理层面上的工作整合。而当前阵地的服务对象跳出了政治身份认证。工作职能包含政治引领、基础党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等。对工作人员的整合和统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意见》主要对阵地建设突出了四个“四”的要求,即“四个理念”“四个原则”“四个平台”“四个功能”。“四个理念”是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四个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坚持开放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坚持重心下移,精准施策。“四个平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平台、基础性支撑平台、区域化党建平台、网格化服务平台。“四个功能”即,服务党的政治建设、服务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基层党员群众。

“四个理念”中“开放式”是要在向党员群众开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破条线、功能的传统思维。一是物理空间的开放。阵地要与其他条线部门的阵地,进行双向开放合作,相互借力,共同开展活动。二是功能上的开放。阵地的服务内容,要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因地制宜设置,包括党务、政务、生活服务等内容。“集约化”要求各个条线或者组织的资源需要进行集成。即同类资源合并,不同类资源互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浪费和资源配置单一。阵地不追求功能设置大而全,而根据所处地域、服务人群不同特征、不同需求,进行功能模块上的合理适配。同时也注意所设置功能间的互动,实现整体平衡。“共享性”是指活动的开放程度。阵地活动具有一定公共属性,应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开放共享程度最大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在数据累积基础上形成个人或组织偏好标签,更有效配置资源,也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枢纽型”是本次《意见》中提出的新概念。由于物理空间开放、双向进入,各条线的资源和需求汇集,需要阵地进行条块资源和需求的整合,实现资源有序、快速、合理流动。

“四个理念”的整体构架下,《意见》提出的“四个原则”是对阵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群服务阵地要“姓党”,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工作理念上贯彻服务、开放、融合理念,把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纳入工作视野之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围绕“四个平台”的建设要求,《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服务”的具体功能要求。将阵地建设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平台,就是体现服务政治建设功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础性支撑平台要求阵地协助做好基础性党务工作,并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区域化党建平台要求阵地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把党建和社会治理、生活服务融为一体。网格化服务平台需要服务党员群众,推动组团式开展服务。

服务党的政治建设中,首要任务是建立政治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制度,市委提出率先探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要把这项制度贯穿到我们工作始终,通过党性教育形成效果导向,最终实现政治引领。其次是党性教育。阵地中主要通过组织生活室和社区党校功能室开展。做好组织生活室建设要做到提供活动场地;提供规范的组织生活流程范本;组织交流培训;总结形成案例。还要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做好组织生活的组织和策划,改进传统活动方式,提升教育实效。社区党校要创新党课形式,积极走出课堂,挖掘区域资源,打造课外教学点、党性实践体现基地、红色打卡点等校外基地,增强党课生动性、活泼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参与兴趣。还要做好课程后的二次传播,最大程度上发挥好精品课程影响力,打响社区党校品牌。

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主要是做好基础党务。为了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精细化要求,阵地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党员教育的文件,热心、准确地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规范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另一方面,也要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党务工作,减轻基层负担,使基层的精力更多地用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的优势,进行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运用,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相对服务基层党建而言,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在开展工作时,要把阵地建设成为各级党建联席会议平台,将党建和社会治理、生活服务圈相结合。促进各级各类党组织交流互动,落实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做实三张清单,使社区和各区域单位的资源和需求得到统一调配满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生活网格上升成为治理网格,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

服务基层党员群众是四个功能中,范围最广、要求最高的。各阵地服务需求来源、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方选择和整合等工作内容的,需要在分析本街镇辖区内居民、在职人员基本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项目。要注意发挥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作用。通过阵地的引导、整合、创新,形成稳定、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服务团队。通过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进入党群服务阵地3.0时代,各阵地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一届市委八次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融合意识、服务意识,把服务党员群众作为阵地的工作主轴,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