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圣都汇居民区:探寻“可持续地激发和引领青年人参与社区自治”有效路径

来源:普陀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12-16

(上海智慧党建网)    由中共上海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我的城 我的家——2022年上海市‘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活动,经过了100多天的行动,目前即将收官。作为首批入选的16个社区之一,普陀区桃浦镇圣都汇居民区的行动目标是探寻“可持续地激发和引领青年人参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路径。来自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的一支赋能团队(以下简称“上大赋能团队”),与圣都汇居民区书记俞浩泉带领的行动团队,一起经历了100多天的探索与实践,收获颇丰。

圣都汇是一个年轻的社区。它的“年轻”不止在于小区新——落成于2010年前后,更在于居民的年龄构成相对年轻:1-17周岁约占14%,18-50周岁约占55%,51-60周岁约占11%,61周岁以上约20%。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在职居民多为企事业白领、中层管理、个人经营户及自由职业。社区内具备各种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的“能人”、“达人”多,以趣缘结合在一起的社团(社群)形式多样、活动丰富。

行动目标的确定

社区内中青年有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能力和资源,也希望能从服务社区治理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也正是因为社区内居民的这些特质,闭环管理期间,在俞浩泉和他的团队的号召下,圣都汇迅速搭建起了“双楼长制”的雏形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第二梯队”,较短的时间内即实现了非常良好的运作。在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社区治理中,俞浩泉和他的团队迫切地希望“第二梯队”能够成为他们持续可以依靠的社区治理力量。这也正是圣都汇社区项目100天行动希望破解的问题。

赋能团队与行动团队的共识

经过初期的几轮调研访谈,上大赋能团队认为,圣都汇社区是典型的新中产阶层集聚的社区,与一些老旧社区相比,年轻的圣都汇不存在比较集中的“急难愁盼”的公共性需求,但新的中产阶层追求“有品质、有态度”的生活与他们对美好家园的期待密切相连,这也正是“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所追求和倡导的“美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100天行动的第一个阶段,这一点即成为了赋能团队和行动团队的共识。

创新实践中的思考

在过去一百多天的行动中,“90后”年轻书记俞浩泉和他的团队,在普陀区委组织部和桃浦镇党群办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通过丰富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找准社区居民需求,以活动开展为媒介,不断激发和引领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第二梯队”参与社区自治,为如何在国际化大都市新的中产阶层集聚的社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了一份“鲜活”的创新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赋能团队和行动团队共同认识到,尽管中青年忙于工作和家庭,但他们仍有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只是需要更好地激发与引领,因此要将中青年的利益和需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利益共同体,激发中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认识到,中青年参与基层治理,不仅要以意愿为基础,而且要采用符合中青年特征的参与方式和活动形式,更要以常态化的机制作为保障,需要盘活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加以支持。

改变与破题

作为赋能团队,亲眼见证了“90后”年轻书记俞浩泉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他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深入群众的方法,向专家求教专业社区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和特质,多渠道倾听居民心声,深入了解“第二梯队”的想法,重点挖掘与培育有突出技能或有号召力的中青年骨干,用心“呵护”社区内的各类社群建设。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一种组织化、法治化、智能化、人文化相融合,党建引领与青年参与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正在圣都汇居民区不断呈现。“如何可持续地激发和引领青年人参与社区自治”在这100天的行动中得以破题。

中青年是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100天的行动即将画上句号,但激发中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探索中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引导和凝聚青年群体服务社区家园建设,进而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局面的路还很长,吾辈仍需上下而求索。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