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奉城镇:文化助力强基铸魂 乡村振兴提质赋能

来源:奉贤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12-25

(上海基层党建网)    奉贤区奉城镇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文化始终根植在每一个奉城人心中。奉城镇更是突出党建引领,发动基层组织从农村视角出发,大力挖掘和发扬乡村文化,以乡村文化为乡村产业造形定位,以乡村文化为乡村治理提质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有的放矢、强基铸魂。

认识到位 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抓好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充实镇级专业宣传队伍、基层红色网格员宣传队伍,打通宣传上门“最后一公里”,延伸宣传末梢,不断提升党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以“班长工程”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文化兴村理念,村班子队伍带头践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作为工作重点。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和综合文化活动室,打造最便民的文化站点,提升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和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效能。今年镇社事中心班子全体带队成立四个小组走访检查全镇基层文化活动室,严格对标,自查自纠,做到工作记录有痕,功能完善加强,保证活动室的正常运作。抓好农民文化自觉引导。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研究农村优惠人才政策,吸引文艺专场青年投身到乡村文化事业,补充农村文化队伍贫乏现状。卫季村吸引艺术设计人才回乡建设并达成协议,创办了艺术设计工作室,推出了兼具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的贤文化系列作品。推出家门口的群文活动艺术大餐,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相约滨海之夏”奉城专场,通过舞蹈、上海说唱、戏剧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弘扬文明新风,传递正能量。结合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各村党组织精心安排了集体制作青团、包粽子、百岁老人集体庆生、便民服务等丰富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承营造浓郁氛围。

提高站位 红色文化资政育人

升级“红色路线”,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挖掘、复原奉城革命历史资源,打造本土红色“教材”,培育党建文化硕果。结合县委旧址、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志愿军广场等红色点位,打造红色修身路线,展现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串联红色骑行、入党宣誓、红歌联唱等红色活动,探索开放式、互动式的党员理想教育,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传承红色精神。通过深耕文化品牌中红色元素,开发红星糕、红军包等红色系列产品作为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将红色元素融入群众生活。打造“零网格”“云微家”,让红色文化“用”起来。后疫情时代,为顺应“非接触式”服务需求,依托以党建为引领的“四网合一”平台,探索“互联网+”技术融合城运平台大数据中心,来为党群微家、网格治理数字化升级按下快进键。一方面利用“云技术”构建了网上教育平台,以“奉城党建”微信公众号、抖音(奉城聚焦)、学习强国等网络媒介使党员群众的学习活动空间从现实场景延伸到了广阔的网络空间。推进古村镇VR全景构建,实现可视化游览、随时随地游览、碎片化游览、反复游览,全面提升群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研判,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去伪存真,保留数据的真实性,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理供给,从而降低传统决策风险,适应复杂多样的社会治理需要。开展“圆梦行动”,让红色文化“暖”起来。弘扬身边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英雄,退伍不褪色,忠诚永记心,用快门记录下退伍老兵壮怀激烈的岁月和拼搏奋斗的奉献。为致敬老兵精神,奉城镇协新村联合融媒体中心为一名高龄退伍老兵完成了夙愿,为他和他军旅生涯中获得的奖章进行了合影留念,记录下了他青春韶华时的革命历程和60年党龄老党员的初心本色。奉城镇融媒体中心选取了4位退伍老兵,拍摄了他们忠诚为国育英才、担当作为建祖国、生离死别护河山、践诺一生寻战友的感人故事,为党员、群众学习历史、重温历史、铭记历史、体会历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发展定位 文化产业破浪前行

依托“明城新月”,打造古镇历史文化名片。为在发展中更好保护和利用古镇、古村落、古城墙,在展示其独特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的同时惠及民生,奉城镇加快实施“明城新月”项目,目前项目处于动迁签约阶段。以万佛阁区域为核心,挖掘古城墙、万佛阁、县委旧址等文化禀赋,在古城墙周边创建“古城墙博物馆”,向民间征集有关奉城的物件及文化物品,借助文化的力量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在扩大村镇影响力的同时升级农村产业业态,以点连线打造老城厢水乡古镇名片。创设村史乡创园,促进文化活态传承。建成奉城镇陈桥村村史馆,通过图文结合与实物陈列的方式,展示了村落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卫季村利用原村委会限制办公楼改造建设了一个多场景、多功能的文创产业园,预计吸引3-6个文创团队进驻,带动村内部分高学历年轻人就业。同时,卫季村还在村内建造了一座竹编馆,用于存放、展示竹编制品,并邀请村内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展示,传承传统手工文化。创新碰撞非遗,助力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为克服传统文化产品规模小、品牌少、链条短、产值低的短板,助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借助高科技手段,培养本镇大学生村官帮忙直播带货,将上海市级非遗“奉城木雕”与奉贤其他特色产品相结合,面向大众把富有乡土气息的产品和技艺推广开来。把非遗刻纸技艺和“四史”教育、“社会治理”等主题相结合,通过刀锋流转在大红或墨黑的纸张上创造出一幅幅纤毫毕现、生动直观的育人作品。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