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堡港村:“手拉手”结对帮扶 “心连心”共谋发展

来源:崇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11-09

(上海基层党建网)    崇明区堡镇堡港村村党支部于2017年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结对,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及上海农机研究所党总支更是结下了8年的情谊。2019年新一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坚持巩固基础、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精选供需“种子”,让结对帮扶更加精准

结对帮扶,对口是前提。堡港村党支部以供需共赢为基础,精准对接,唱好帮扶前奏曲。弄清楚我们还需要什么?2018年下半年,在第三轮结对帮扶即将到期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评估,认真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今后几年村重点、难点工作,找准结对帮扶的契合点。班子成员分头走访党员群众,实地了解一线需求,征集到了农村活动场地少、就业难、增收困难等信息,这都为做好结对帮扶提供了基础。弄清楚结对单位能提供什么?村党支部与帮扶单位加强交流对接,把村里的需求按照“有针对性、具可行性”的原则进行分类,提供给帮扶单位参考。之后,通过主动上门、邀请来访、电话沟通等形式,多次与帮扶单位讨论结对帮扶的内容、形式,努力朝着“我方所需、对方所有、双方所补”的目标前行。比如,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项目的确定过程中,分行纪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消费部副总、崇明支行行长等领导多次来访,进行了至少5次项目调整。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工作内容、形式、时间节点、责任人和联系人。

狠抓推进落实,让结对帮扶落地见效

结对帮扶,落实是关键。堡港村党支部以项目清单为抓手,突出主题,明确重点,合力实施,努力彰显结对帮扶成效。围绕“红色”主题,打造红色教育基地。2017年,村党支部就在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建站点家”建设。新一轮结对帮扶以来,双方持续巩固既有成果,先后投入40万元新建党员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夯实党建阵地建设;投入20万元打造300米红色文化长廊,并在步道两侧布置24块“四史”学习教育展板,形成了一条有鲜明特点的红色宣传教育长廊。围绕“实践”主题,打造党性锻炼阵地。村党支部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共建党员志愿实践基地,并专门辟出3亩农田作为“党建联建田”,种植艾叶、白扁豆、香酥芋等农作物,作为开展秋桔采摘等主题党日活动及实践锻炼的基地。去年以来,村党支部借助党员志愿实践基地,与3家帮扶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学习交流活动8次,参与党员122人次;开展秋收体验、农耕体验5次,参与党员80人次,特别是青年党员,加深了对农作物的了解,感受了乡村气息,共享了收获喜悦,厚植了“三农”情怀。围绕“发展”主题,搭建服务群众平台。上海农机研究所依托自身资源,提供1台水稻直播机,并委派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指导播种,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堡港村“家庭农场”的主要播种方式。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依托崇明支行,开展银行贷款咨询等金融服务,免费集中为村民办理ETC业务,让村民感受到了方便。围绕“暖心”主题,共筑关爱温情港湾。帮扶单位积极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困,去年以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00余人次,慰问资金5万余元。上海外国语大学还特别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实际,专门采购血糖测试纸和血压仪,每月两次开展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活动,每次活动惠及150多人。

注重常态管理,让帮扶情谊细水长流

结对帮扶,常态是保障。堡港村党支部注重常态化管理,不断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力求帮扶双方常走常亲,帮扶工作常态长效。坚持常态化联系沟通。结对帮扶,不是简简单单地完成签约任务。村党支部注重经常性联络帮扶单位,定期汇报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特别是在重要时间节点,主动上门拜访或邀请帮扶单位来村走访,话家常、交朋友、走亲戚,真正做到在帮扶工作中增进感情,在增进感情中深化帮扶工作。坚持常态化项目拓展。多年的结对工作中,我们都认识到,结对帮扶清单项目是“活”的,不是“一锤定音”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要有实效。村党支部与帮扶单位建立了项目拓展和交流机制,有新的需求、新的想法或者需要调整已有的项目,都得到了帮扶单位的积极回应和支持,从而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