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3-12-05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是全市最高一级审判机关。2023年,市高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工作大局,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况

按照中央、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在市委第八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制定《高院直属机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高院党组“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严格落实党组“首学”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督导指导基层法院开展主题教育,建立覆盖全市16家区法院的工作联络机制,综合运用调研督导、整改检查等方式对各区法院开展主题教育进行指导。聚焦司法服务保障重大战略、数字化转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权力运行等重点内容主持开展调研课题,深入全市中基层法院、各区重点企业等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民生项目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并全部完成销号,着力解决长期制约法院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例如,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适法不统一”问题,制定加强统一法律适用工作标准化建设规划意见,通过发布裁判规则指引、加强发改案件专项评查、完善专业法官会议等手段,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作为全国法院“法答网”四家试点单位之一,积极组建答疑专家库,截至目前,网上咨询问题7047个,回复6722个,答复比95.4%,位列全国第一,这项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再如,针对“一案结多案生”的程序空转问题,把整治“程序空转”作为今年的1号督查事项,优化调整审判指标体系,推动解决立审执各个环节的程序空转问题,促进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解决。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情况

(一)全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围绕上海“五个中心”、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等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司法政策举措,认真落实专项司法保障意见,以高质量司法供给助力国家战略落实。围绕“三稳”任务,先后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等司法保障意见,稳妥办理涉恒大集团等重大房地产项目执行案件,有力促发展、护稳定。聚焦长三角地区适法统一和执法协同主题,承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沪苏浙皖四地高院会签《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案例工作“一体化”备忘录》,有力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5件案例入选第三批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入选数位列全国第一。

(二)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有较大变化,由法院牵头的“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破产”两项指标的子项目由原来40个增加至119个,法院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对标世行新的评估体系,制定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6.0版,切实解决商事一审普通程序案件效率不高、破产案件审理周期较长等问题。针对企业一旦涉诉、银行即不敢贷的情况,主动与全市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为涉诉小微企业提供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机制”,该机制被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吸纳。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审结涉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案件,判决世界最大芯片刻蚀机供应商美国科林公司停止侵犯上海中微公司芯片研发商业秘密,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破产审判体制机制改革,会同市发改委等17家部门联合制发《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提升办理破产便利度的若干措施》,全面优化破产审判及配套保障制度机制,依法办理华信集团实质合并破产清算案、世博酒店破产清算案等重大破产案件,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数字法院建设取得突破。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法院建设已经成为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上海法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充分运用已有信息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针对审判领域中的多发、易错问题,通过司法大数据碰撞比对,多场景构建数字模型,实现全面质量评查、全程提示预警,目前“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决策、数助政务”的整体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全市法院已申报应用场景2700多个,完成数字建模663个,91个场景嵌入办案系统,全面推进数字赋能法院工作方方面面。一是以应用场景铺设数助办案路径,有效提升司法审判质效。将运用成熟的应用场景规则嵌入到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的立案、庭审、结案等20多个节点,形成全过程“质检”流水线,案件办理到指定程序节点时即触发模型规则,自动进行数据碰撞比对,预警提示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起到事前防错作用。针对单个法官难以全面掌握关联案件信息、易造成案件处理结果冲突的情况,研发“职业打假人甄别预警”“受理破产后发放执行款监督”等场景,通过案件关联信息推送类场景,及时提示当事人涉诉记录、关联案件裁判结果。针对裁判文书中的常见错误,研发“刑事和解案件法条适用提示预警”“破产衍生诉讼主体规范列示提示预警”等多个预防裁判瑕疵场景,在审理中及时预警。其中“裁判文书利率表述提示预警”场景,预警提示裁判瑕疵信息300余次,有效规范司法裁判。二是以应用场景提升数助监督能级,实现案件全流程全方位评查。随着法院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传统个案评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海量案件监督管理需求,通过建立监督类应用场景模型,实现常态化、不停歇地对案件质量进行滚动式评查,推动审判监督管理由“碎片化个案纠错”向“全流程整体评查”转型。针对人民群众对审判效率的更高要求,研发“公告送达案件时限监管”等规范程序类场景,监督法官在立审执各阶段准确适用程序、及时推进办理进程,竭力杜绝迟到的正义。针对当事人隐瞒真相、捏造事实误导法院裁判等问题,研发“假离婚真逃债诉讼甄别”“涉车牌买卖虚假诉讼纠错”等场景,智能识别虚假诉讼案件,坚决遏制不诚信诉讼。其中“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甄别”场景,对五年来70余万份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筛查出问题线索172条,对经核实确有错误的依法指导原审法院依法纠错。三是以数据模型丰富数助决策载体,积极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海量司法审判数据,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发挥数字赋能在诉源治理、防范风险、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借助应用场景和数据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案件背后的深层社会治理问题,形成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及时发送司法建议书、审判白皮书和专题报告若干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向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反映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助力“三资”监管更加健全,向地铁公司提出的建议推动同一站点短时间内进出站免扣费规则出台,向保险公司发送的建议推进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免赔额”条款单独加粗提示等,促进“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主动梳理案件中类型化司法数据,对接政府部门履职需求,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实现智能收集、推送,推动解决社会治理盲点堵点。目前已对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打通与司法局、民政、税务等多家部门数据交互渠道,研发“违规医保报销资金追偿”“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保”等司法数据推送场景。其中“涉诉主体偷逃税预防”场景,筛查出全市法院近五年来企业高管涉嫌逃漏税案件线索761件,案涉总标的额达4.65亿元,将问题线索及时推送税务部门。四是以场景化思维构建数助政务矩阵,有力促进内部高效精细管理。依托数字技术,将场景建设和数字建模的方式引入司法政务工作,在“数字政工”“数字办公”“数字警务”“数字行装”等方面积极构建应用场景,提升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管理水平。“数字办公”通过上海法院移动办公APP,将12368来电工单处理、公文审批流转等事项,搬至手机端,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办公。“数字政工”平台突出数字化“管人、管案、管事”融合,研发党建工作监督场景、干部培训应用场景、干部辅助智选系统,实现预警监督、辅助智选、干部画像等主要应用功能,为法院政治建设、干部选用、人才培育、从严管理等工作提供数字支撑。

三、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情况

(一)审判质效持续向好。一是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今年以来,在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市法院全力抓结案、去存案,持续开展老案清理专项工作,较好完成审判执行任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上海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平均结案时间、裁判被改判发回重审率等反映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核心指标位于全国法院前列。二是精心审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妥善审理复旦大学教师姜某杀人案、瑞金医院侯某持刀砍人案、金山火灾重大责任事故案、梅陇镇问题猪肉案等重大敏感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审理了全国首例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欺诈案、全国首例搜索引擎“负面压制”条款效力案等一批具有规则示范和市场导向意义的新类型案件。上海法院3件案件在“首届最高法院公报案例报送评选活动”中获奖,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三是把深化司法改革作为提升办案质效的重要抓手。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要求,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规划意见(2023-2027年)》,全力构建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和司法责任落实体系,重点培育院庭长行使监督管理权履职考评、应上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的识别标注预警提示、“四类案件”监管等改革项目,确保有权必有责、有权不任性。

(二)司法便民措施不断优化。一是深化诉源治理。召开在全市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能动司法推进会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动员会,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社区法官工作室深入村居、企业的优势,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络,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打造“小案大治理”法治宣传品牌项目,引导广大法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好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推动类案问题解决,促进“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二是构建高品质诉讼服务。以“一次办好”为目标,推行“统一受理、一窗办理”的诉讼服务模式,建立网上预约“首问负责”制度,要求接待法官必须在系统内登记接待记录,对需要再次来院的当事人,直接代为预约或短信告知接待时间方便当事人再次预约来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面贯彻立案登记制,加强当前诉讼服务工作”专项行动,上海地区诉讼服务满意度评价数量、好评率、总体满意度等均有大幅提高。三是推进群众涉诉信访“有信必复”工作。制定《上海法院关于涉执信访“有信必复”工作细则(试行)》《上海法院开展涉诉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研发上线涉诉信访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涉诉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实体性答复”,综合运用“判后答疑、领导包案、案件评查”等方式,促进信访矛盾实质化解。

四、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

(一)推进法院队伍体系化建设。针对新形势下法院队伍建设新使命进行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构建了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即《关于奋力推进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服务保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个意见,“思想政治引领、干部选育管用、人才高地高峰、文化品牌建设、基层基础夯实、从严管理监督”6大体系,以及X项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创新成果。着眼数字化牵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队伍建设工作深度融合,用好大数据“富矿”,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率,以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能。大力推动建设干部“数字画像档案”+“数字伯乐”干部智选系统,为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等提供数字支撑,激发人才队伍的原生动力。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近20家中央、市级以上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二)严格选人用人政治标准。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化落实《上海法院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实施办法》《上海法院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办法》,完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通过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识别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加强干部政治素质档案运用,在领导干部提任、干部职级晋升等考察中,开展政治建设正向和反向测评。在法官入额遴选中首次设置政治理论考试环节,进一步树立鲜明政治导向。抓好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组织全市法院2021年以来新提任的102名处职领导干部,分期参加“弘扬延安精神,筑牢政治忠诚”专题培训,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培训班全周期,引导干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打造新时代法院人才高地高峰。实施《关于进一步打造新时代上海法院人才高地高峰建设体系的实施方案》,按照法院人才队伍“一体两翼”工作思路,加强“专家型”领军人才和“实务型”业务人才培养,评选出上海法院“业务标兵”75名、“业务能手”850名。召开院校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座谈会,与全国22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承担法治人才培养共同责任。全市各级法院主动跟进对接,建立特色专业领域结对机制,把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转变为上海法院高级智库资源,坚持科学育人、强化共融共育,打造更具规模、更大效应的院校合作新模式,合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五、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一)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四责协同”机制落实。研究制定《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3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细化量化“四责协同”机制考评标准,指导基层制定支部、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全面从严治党“三份责任清单”,推动“四责协同”机制向一线延伸。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同志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主持召开党组会对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议题专题听取汇报并提出要求。强化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部署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工作”,围绕“5类案件”“7方面问题”深入自查整改。积极支持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组从严执纪,围绕“张铮案件中暴露出来的法官与律师不当交往问题”配合开展监督调研,认真查处涉张铮案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作出组织处理。

(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常治长效,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扎实做好案件查处的“后半篇文章”,持续释放“不敢腐”的震慑效应。编发《上海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定期通报全国法院违纪违法案件,全市法院运用第三、第四种形态处理的案件,以身边案警示教育身边人。深入开展司法作风专项督察,重点督察整治审判、执行、裁判文书、诉讼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司法作风问题。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制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意见》,建立健全“一把手”约谈、发放专函、督察建议书等制度。开展全市法院“三个规定”落实情况大督查,干警“有问必录、应报尽报”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持续推进精文减会,规范公文管理,依托信息化系统推进无纸化办公,减轻基层文件流转负担。注重会议实际效果,简化会议活动程序,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党组成员到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今年以来,高院主要领导赴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建议62条,对其中38条意见建议作出整改和说明,其余24条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推进落实。严格规范经费管理和使用,科学控制“三公”经费,落实动态监管机制,配合做好审计工作。扎实推进为基层减负,持续开展“我为基层解难题”活动,大力破解基层法院和干警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突出困难。通过赴全市法院实地走访、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梳理汇总意见建议106条,逐条分析研判,形成工作举措,切实提升基层干警“减负获得感”。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