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12-04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及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积极推进落实牵头的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10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7.5%,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为95.2%,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

一、强化政治建设,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抓环保、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工作主线,把“两个维护”体现到扎扎实实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实际行动中,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本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中继续名列前茅。

(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局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召开党组会34次,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带头学习贯彻党内法规制度。

(三)自觉强化政治担当。以创建模范机关和“机关先锋行动”为抓手,围绕筹办首届全国碳市场大会、市级生态环保督察、进博环境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积极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开展岗位建功、立功竞赛等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形象,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开展主题教育

(一)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合作等主题开展读书班、集中研讨和联组学习,通过“中心组引领学、处级干部分组学、各党支部深入学、全体党员跟进学”,并积极落实“四联”工作机制,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践行为民宗旨、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

(二)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全国和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主题教育,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潮,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美丽上海建设的蓝图谋划和生动实践中去。

(三)坚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建设无废城市等调研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和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共400余次,形成了34个重点调研课题报告和41项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完成了40项问题清单整改和40个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等重点问题,解决了一批市民身边的环境问题,推出了一批“管长远”的政策机制。

三、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围绕“主责主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蓝天保卫战方面,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协同控制臭氧污染;以污染源监控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防治;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治理,组织重点时段攻坚和夜间专项执法;落实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柴油货车治理攻坚战实。碧水保卫战方面,强化“三水统筹”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近150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构建完善水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配合市水务部门开展新一轮雨污混接排查整治等工作。净土保卫战方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上线运行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推动吴淞、吴泾等重点转型区域的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探索试点“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协同治理修复的新模式。此外,大力解决餐饮油烟、噪声、恶臭异味等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完善法规标准、提升监控监测手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二)服务“大局全局”,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治理助力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方面,落实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清单,保障漕泾二期、中芯国际等191个重大项目加快落地;统筹保障10个市级重大项目总量指标,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一步扩大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区域,全市联动产业园区增至59个,约90%的入园项目可优化简化环评办理;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国家在沪试点任务,衔接整合事中事后监管;推出临港新片区环保专项政策包;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非现场监管”,落实“差异化”执法。服务四大功能方面,立足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运行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浦东新区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气候融资试点,深化上海试点碳市场建设,加快碳普惠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立足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依托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主动对接市场、金融与政策资源,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孵化;立足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精准扶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研究制定“工业上楼”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立足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深化上海—台北双城低碳环保合作,与美国加州签署气候与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建设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服务结构转型方面,协调配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通委等相关委办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产业、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三)强化“共保共治”,持续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保持力度拓展广度延伸深度。机制方面,推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在杭州湾、环太湖等重点地区推广复制,印发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协作,加快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外来物种入侵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太浦河生态补偿。重点任务方面,推进区域高污染车辆信息共享及协同监管,制定实施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方案,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协同立法,推动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共建,落实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加强跨区域联动执法,完成第19届亚运会、第6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四)守牢“底线红线”,严密防控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确保超大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关于水源地环境安全(咸潮入侵),与市水务局建立更紧密的联动机制,全力做好预警预测预判,密切关注长江大通站流量和上游蓄水情况,加强取水口所在河道水质监测和风险源管控,保障咸潮入侵期间供水安全。同时,及时启动突发水污染事件跨区域、跨部门应急联动与排查溯源工作,推进上游信息共享。关于危险废物安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宝山、奉贤、临港等建立区级危险废物收集平台,不断优化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打通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收运体系。关于核与辐射安全,完善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管理平台,加大重点风险源监管力度,加强信息互通与部门协同,修订发布《上海市处置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一)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尺”。一是强化统筹谋划,扎实开展干部工作专项调研。结合主题教育、市委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生态环保铁军”课题调研,对干部队伍存在的“老化”“固化”“僵化”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研判和统筹谋划,滚动完善干部梯队建设和培养使用的方案。二是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干部政治考察考核。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结合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巡察等工作统筹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核。制定局机关处室和公务员考核办法、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二)加强干部选育管用,提升干部队伍能级。一是规范干部选任晋升工作。制定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局机关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制度、局四级调研员及以上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制度。二是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同时,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聚焦优化干部队伍年龄、专业结构,年内提任处级领导干部12名,局系统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岁,基本实现配齐配强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三是加强干部交流锻炼力度。积极推进局机关内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今年提任的处级领导干部均为交流提任。抽调年轻干部12名参与崇明生态岛建设、域外农场建设、上海东站建设、驻村指导员、海聚英才大会筹备等,多批干部参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部执法监督帮扶等专项工作。四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选送参加“2+X”专题研讨班6人次、“科技产业前沿”双周系列讲座7人次、党校系统主体班次培训11人次。59名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五是加大干部监督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对发现的问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三)注重生态培育,打造生态环保人才高地。一是聚焦国家和本市重点工作,以重大科研、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带动环保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围绕基层环境治理重点难点,安排100万专项经费,立项资助20项青年科研项目。选拔青年人才参加进博会和亚运会保障、臭氧攻坚行动、大气帮扶等重大任务近300人次。组织选拔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6名、拔尖人才25名。三是拓展人才汇聚。配合市委人才办人才发展战略咨询专家遴选,推荐生态环保领域“伯乐”5名。面向全市,组织东方英才计划拔尖和青年项目城市治理生态环境领域人才选拔。组织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从全社会发掘优秀项目和人才,协助对接市场、金融和政策资源,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年内,局系统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市十四届决策咨询奖一、二等奖各1项,1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入选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局系统“红心绿意”优秀组织生活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在上海环境公众号连载。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举办“四强”党支部学习交流会,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书记讲党课,有效提升了组织力和战斗力。推荐1个基层党支部创建市级机关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1个党支部评选学习型组织,1篇支部工作案例入选市级机关党建优秀工作机制。二是严格慎重发展党员,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大在青年知识分子和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完成预备党员转正1名,接收预备党员6名。组织10名党员发展对象、11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三是加强党务干部培训,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新党章等内容开展党务干部集中培训。

五、强化正风肃纪,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2023年度重点工作。局党组书记亲自把关全面从严治党“问题、责任、项目”三张清单,提出了“问题描述要具体、措施要可考核可检查,力争每年聚焦风险点解决一批问题”的要求,通过制定和签订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推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层层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对基层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重点加强对重大任务推进落实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聚焦“四个落实”对2家局属单位开展巡察工作,实现了巡察全覆盖目标。

(三)做深做实日常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持续监督,开展新提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或廉政提醒。加大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廉洁过节督察力度,下发工作提示,层层传导压力。坚持廉政审核“双签字”要求,在干部提拔使用和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中,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

(四)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执纪问责。依托“问题、责任、项目”三张清单工作机制,梳理出27个廉政风险点和重点问题,提出72条工作措施,并将整改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开展了案件通报、“以案释纪”警示教育、年轻干部集中廉政谈话、参观专题巡展等工作。持续加强和驻局纪检监察组的沟通协作,针对过去几年局系统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累计对9名干部实施党纪处分或问责处理。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市生态环境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及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一大局,紧紧抓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纲,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总牵引,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工作要求,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