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联

来源:上海市社联    发布时间:2023-12-03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联,是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的以推动、协调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上海社会科学界的联合组织。市社联机关现有内设机构5个,事业单位3个,主办《学术月刊》《探索与争鸣》,主管《大江南北》等杂志。市社联所属社会科学各学科学会156个、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6个,广泛联系本市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

2023年,市社联在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和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团结凝聚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式项目,社科立法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市社联结合职责任务,积极推进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地方立法工作。组织多地多方调研,召开多次工作协调推进会,总结提炼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验,梳理明晰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难点堵点,撰写完成约19 万字的研究报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被列为2023-2027 年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式项目,社科立法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机关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彰显新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召开市社联主题教育动员会,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理论学习方案和调查研究方案。发放学习材料,设立主题教育读书角,通过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主题教育读书班、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指定书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组领导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带头为党员干部上党课、作导读,带头参加专题交流研讨,带头落实每周述学制度。主题教育期间,开展中心组学习(扩大)会17次,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12期,开展述学11次。12个基层党组织共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67次,形成实事项目15个。结合主责主业,确定上海社科立法和上海社科青年人才发展状况两个重点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召开市社联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制定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切实改进上海社科立法,加强决策咨询研究针对性、前瞻性和学术期刊服务“三大体系”构建等发展中的问题,新增、修订规章制度10余项,召开党组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所属党支部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联合14家单位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联组学习7场,依托上海社科馆“社科会客厅”功能,接待全国各地各单位近150批次主题教育参观学习,为宣传系统和全市主题教育提供理论资源和生动教材。

二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青年为主体持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召开市社联党员大会和工会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新一届工会委员会,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纪检干部。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定并认真落实市社联“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学习教育计划,抓实组织生活。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创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等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青年为主体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建立机关党委青年工作小组,提升青年党员干部综合理论素养和干事创业担当。

三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毫不松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内控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单位、各学术刊物全覆盖签订2023年度工作责任书,细化完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确保责任链条层层紧扣。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典型案例通报、法纪片观摩、廉洁过节提醒等,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三、持续提高科研组织能力水平,推进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社科评奖取得新成果。

一是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持续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专家座谈会,邀请知名作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等共同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其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做好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征文活动,遴选优秀论文52篇,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参加全市主题征文活动,评选表彰征文活动优秀学会共16家。在部分所属学会范围组织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主题论文征集,遴选23篇文章推荐报送市委宣传部。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持续推动话语体系建设。出版“新思想学理化系列研究”丛书收官之作《守正与飞跃》,为探索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作出上海学者的积极贡献。发布“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系列丛书,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推进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作出理论新贡献。开展“三大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系统梳理、汇总开展“三大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深入开展专项调研,推动话语体系建设基地工作向纵深推进。参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上海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聚焦服务中心工作,持续提升决策咨询工作质量。把全市重点任务作为决策咨询研究的发力点,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共报送决策咨询专报24篇,部分专报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或上级领导部门载体采用。积极对接上级领导部门,聚焦服务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并做好成果转化与报送。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重大舆情、重大事件等开展分析研判,提供决策参考。截至目前,共报送舆情信息专报75篇,部分专报被上级领导部门综合采用,3篇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发挥社科专家咨政建言优势,加强与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合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开展多方合作,持续扩大社联科研组织影响力。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手打造“望道计划”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出版《人工智能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国经济学》等5本兼具前瞻性、学理性和可读性的通俗理论读物。联手闵行区政协合作举办“畅想·浦江第一湾”论坛和“苏州河第一村和王圻”、“溯源虹桥·沪上名镇的前世今生”、“叶宗行与黄浦夺淞及上海城市的发展变迁”等多主题亮吧雅集活动。与澎湃新闻联合推出社联年度论文十周年回顾宣传片、年度论文获得者系列专题访谈4期。为期一周的“上海社联年度论文专题合集”宣传得到广泛关注,全网总点击率突破500万。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学术与我们的时代——上海社联年度论文精选集(2013-2022)》(三卷本)。联合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澎湃新闻等共同开展年度论文评选,引入人工智能算法评价,优化评选工作流程,进一步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与辽宁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第四届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学术论坛暨首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论坛,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举办领导干部实践创新学术茶座,参与贵州省社科联主办的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

五是组织开展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本届社科评奖为上海市委主办的市级表彰项目,承办单位为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积极有序组织推进申报、初审、复审、终审、公示等各项工作,严把评选条件,严格评选程序,确保评选质量。最终评选出学术贡献奖4人、学术新锐奖14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0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32项,并将持续做好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组织本市相关学科专家分别参与浙江省第二十二届、福建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进一步彰显上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四、提升学术团体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推动学术社团功能培育与自身能力建设获得新进步。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学术社团政治建设。召开党建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发布工作要求和提示。向学术团体党工组负责人传达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工组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术团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在学术团体换届时,同步调整33个学会党工组,依托党工组开展社团党建。全面落实学术团体学术活动意识形态责任制,履行有关活动和平台的审核职责。对学术团体举办活动实行报备制度,确保学术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学术团体健康有序发展。召开2023年度学术团体负责人会议,指导各学术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组织开展所属学术团体年报和达标学会的考核评定,评定2022年度达标学会共132家。组织所属学术团体参加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年检,按时完成年检初审。进一步探索推进达标申报与年报填写“两表合一”,切实减轻学会负担,提高管理流程科学性、有效性。开展学术团体换届培训,全年共批准33个学会换届,并有序推进学会领导班子成员调整、新学会筹建和学会注销等相关工作。召开2023年度学会工作交流会议,邀请6家学会负责人分别就举办跨学会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激发学会活力、学会青年论坛与青年学者培养、以党建引领学会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发言。

三是强化培育引导,支持学术团体开展学术研究、评价与传播。实施2023年度所属学术团体合作项目,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体系化、学理化、大众化、普及化,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立项开展118个项目活动,促进学术团体发挥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功能。强化学术团体青年人才的培养,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第十七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90场精彩学术活动集中亮相。各学术团体充分展现学术成果,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对话,发挥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是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数字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主题,举办夏秋会长论坛。培育发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科学术社团。

五、积极探索社科普及新路径、新渠道、新方式,社科普及宣传社会影响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举办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聚焦“卓越上海  精彩社科”主题,通过讲座、论坛、市集、定向活动、展览、演出等新颖生动的形式,将社会科学知识与文化发展成果转化成普惠市民的各类科普活动。举行以“传播人文魅力  彰显上海风采”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市社科普及讲解大赛。推出本市首个以社科普及为主题的文化市集——“一起‘趣’”社科市集,全市26家单位参与,15项各具特色的社会科学互动体验活动集体亮相,成为以时代化方式推动社科普及更新迭代的成功探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地铁13号线联合推出“笃学二十大 深悟新思想”关键词主题地铁专列,为广大市民精准传递、细致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科普周期间,近200家社科学术社团、公共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街镇等,在全市范围内推出120余项社科普及活动,带领广大市民走进社会科学的精彩世界,与卓越上海同行。

二是创新开展系列社科普及活动。联合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开放大学等单位,推出东方讲坛“千年流觞 盛世新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系列讲座,学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上观新闻“思想者”专栏整版发布讲座实录,上海市干部教育中心将讲座视频上传至“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供全市干部学习观看。推出“望道讲读会·文明互鉴的多维展开”系列讲座,邀请17位相关领域专家,从多维视角生动展示文明互鉴如何促成文明的生生不息。举办“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十一、十二季,通过线上直播与现场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讲座36场,带领更多社科名家走进中学校园,助力思想传承。联合澎湃新闻、市政治学会推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专栏,梳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拍摄制作“海上大先生”系列视频第二期,采访15位社科大家,反映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积淀和思想高峰。参加首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选送5部作品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三是构建多主体、立体式新闻宣传格局,不断提高社联影响力。推进“上海社联”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门户网站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底,公众号推送文章430篇,视频号发布原创短视频14条,开展直播13场,关注人数较去年增长21%,门户网站共编发中英文信息233篇,访问量近540万人次。被市委宣传部“火红的党旗”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24篇。结合社联年度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新闻媒体联络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络,积极推荐沪上社科专家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在市委外宣办的指导下,通过社联外宣平台,全方位展示本市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和学人风采。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平台安全,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加强意识形态专题培训,定期梳理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和动态,加强信息平台自查评估、安全监测和应急演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网络安全责任制。

六、高质量推进重大文化研究传播项目,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取得新进展。

一是承办首届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承办首届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解读文化与城市软实力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上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积极实践。

二是创新开展江南文化的研究传播工作。深化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联合苏浙皖三省社科联、奉贤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第五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暨第二届“江南文化与新城建设”论坛,成立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开展2019—2022年度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推介论文评选,举办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成果展暨长三角江南文化宣传片展映周系列活动。与广州市社科联、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第二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推动两地文化间的交融互鉴,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举办上海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为“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上海入选案例授牌。完成江南文化研究丛书全套8本的出版工作。

三是持续开展“礼赞社科大师”纪念宣传活动。相继举办“赵景深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暨学术研讨会”“‘昆曲在复旦’主题对谈”“纪念王元化先生逝世十五周年暨‘王元化著作集’出版座谈会”“潘序伦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展暨潘序伦会计思想、教育思想研讨会”“纪念贺绿汀120周年诞辰特展”等社科大师系列展览和研讨活动。在上海社科馆设置“大师书房”,复现社科大师工作场景,打造沉浸式学习、研究、展示社科大师学术和思想的生动氛围。社科大师纪念文集《大城大师》完成文字审校、特色板式策划、纪念地梳理和照片汇总等相关资料收集工作。

七、推进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学术月刊》和《探索与争鸣》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学术月刊》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设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等专栏组织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评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包括“‘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与制度体现”等十项主题。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设立“学术评价”专栏,刊发学科评价与学术成果评价报告,选编“学术月刊丛书”,提升优秀学术成果影响力。组织召开“文化自信:中国经验及理论探讨”等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全年刊文作者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达84位,占比42%,体现了对优秀青年学者的重视和扶持。承办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分论坛“文化传承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组织邀请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与上海市社科学术期刊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据中南财大图书馆学术期刊转载信息统计,《学术月刊》2022年度被国内主要学术转载媒体转载转摘总量继续居全国同类期刊之首。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量和点击量持续上升,在2022年CSSCI源刊公众号阅读榜(综合性社会科学&高校学报)中名列第7位。《学术月刊》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编辑部1人获优秀编辑,1人获长青出版新人奖。

二是《探索与争鸣》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研究阐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文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密码等主题开展研讨,组织刊发系列文章。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等组织专题研讨,主办或者组织圆桌会议等各类学术活动近20场。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出“为世界进文明”主题青年专刊,设置重点专栏,组织圆桌论坛,刊发系列专题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办“《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2013—2023)十年回顾暨第五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颁奖大会”。《解放日报》以《<探索与争鸣>与时代同频共振》为题,头版报道支持计划十年来的进展情况。《探索与争鸣》学术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继续保持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文获评2023年度中宣部主题宣传好文章。中国知网发布的2023年度影响因子年报,《探索与争鸣》比上一年度增加37%。微信公号订阅量超25万。

八、打造上海社科馆和公众社科教育特色品牌,高质量建设“社科会客厅”文化新地标。

一是规范场馆运营管理。加强场馆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的管理培训,细化岗位职责,制订学习提高计划和讲解员定期考核制度,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读者反馈机制,推进场馆安全平稳运营。全年上海社会科学馆接待参观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

二是建设社科馆特色馆藏体系。着力于上海地区社科学术成果及68位社科大师著作珍本的馆藏资源建设,建立大师物品征集和馆藏机制,现存68位社科大师绝版珍藏本1402本。

三是打造社科馆特色展陈体系。举办“来自特里尔的问候——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雄鸡一鸣天下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展”“旗帜·号角:百年党刊珍本展”三大展览,吸引了广泛关注。举办“文明之源——中华神话传说图像展”,为市民探寻文明之源、解读文化基因提供有效路径。

四是建设社科馆特色活动体系。联合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开展“文化视界”项目,《行进中的中国》等多部纪录片相继在社科馆通过首映、点映等方式开展主创分享活动。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两季“强国青年说”系列短视频,平台点击量达2300万。举办全公益“大师面对面——上海新时代好少年社科夏令营”和“社科少年成长营”5期活动,从“中华文明之源”“上海城市历史”“‘一带一路’国别史”“世界经济”“哲学审思”五大主题展现哲学社会科学丰富的理论向度,150余位新时代好少年参营。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上观新闻,推出“00后看马克思”系列视频。推出“小小社科宣讲员”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五是提升学术志愿者基地建设。组建1000余人的学术志愿者队伍,推动专业化建设,总服务时长达5万小时,在场馆管理、服务、新媒体内容制作、展陈讲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学术志愿者基地与“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是继续发挥社科会堂“学者之家”功能。社科会堂继续做好办会、接待等工作,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全力服务社科界,做好业务技巧培训和人员服务素质规范化指导等。

九、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监督,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一是多措并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干部调研,形成《市社联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报告》。通过机关党委换届选举、部门领导交流、提拔选任优秀年轻干部等方式,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完成年度干部选任、晋级、交流、人才岗位聘任等常规工作。结合重大工作项目推进,抽调优秀青年干部组建工作组,打破部门界限,让跨部门项目成为年轻干部的“练兵场”,让年轻干部在这些项目工作中发挥积极能动性、承担重要角色,也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发挥和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积极探索社联干部队伍“旋转门”机制,不断推动青年干部与社联事业共成长。

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搭建“望道·青年思享汇”平台,先后举办“我们的青春是这YOUNG”“打开一扇窗,让更多人看见”主题分享会,充分发挥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特质,为社联青年提升能力、展示形象、聚力社科提供广阔舞台。选派干部参加哲社班等各类脱产培训班,组织新闻写作、意识形态、会议摄影等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切实提高干部能力本领。在新入职、新入党、新晋升、新选举、新调整岗位等重要节点,开展干部谈心谈话。开展干部日常监督,完成社团兼职、高校兼职、因私出入(境)审核,建立完整的人事电子档案库。

三是务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依托“青年社科学人培育工程”项目,组织策划推出全国青年理论人才征文、青年社科工作者系列论坛、社科青年望道论坛等系列活动,以青年人才培育助力拓展社联各业务版块增长点,积极推荐推选优秀人才、集体参评“上海杰出人才”“上海文化英才”“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巾帼文明标兵”等各类荣誉称号,以荣誉激励激发激活青年干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满怀热情为离退休老干部办实事。

结合实际在离退休党支部同步开展主题教育,寄送指定学习书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建立一月一主题学习机制。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收看专题报告会,参加《望道》主题电影党课,组织考察上海社科馆,分批参观百代唱片公司旧址、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金融中心楼宇党建、朵云书院等。用心用情为老同志办好各类生活实事,及时给予老干部暖心关怀和贴心服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市社联将继续在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战略部署,聚焦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努力为繁荣发展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