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

来源: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    发布时间:2019-12-02

2019年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

工作情况报告

 

2019年,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四个第一全力落实三大任务和三大领域布局,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核心任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促并进,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打下坚实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1.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等内容,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6次,系统单位中心组联组学习8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办科技系统领导干部能力培训班、科技系统党委书记专题研修班等,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中央和市委总体部署,按照李强书记在为科技系统党员干部上党课时提出的“山、海、铁、火”工作要求,不折不扣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学习教育聚焦学懂弄通做实,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通过交流体会、碰撞思想、分享感悟,切实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紧紧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任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摸清现状、研究对策、出招解题,共完成调研报告12篇。班子成员广开言路听取意见,自觉对标对表找差距,用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标准开展自我剖析,对照党章党规逐项进行检视。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检视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改思路与举措。整改落实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重将专项整治、问题整改与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有机结合,重点加快推进上海“科改25条”落地落实,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切实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落实主题教育“回头看”,一项一项工作抓落实、改到位,不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3.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加强典型引领,积极做好国家荣誉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家庭、最美退役军人等提名推荐工作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举办《诗与真》电影首映式,并推荐其纳入全市电影党课用老一辈科学大家的精神影响、感染、激励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激发“山海铁火”的精气神,担当起科学报国的崇高使命。《诗与真》电影还获得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纪录电影奖殊荣。结合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活动,策划举办科技系统“礼赞新中国、科创争先锋”主题交流会,组织主题学习体验、主题宣讲等活动30余项,发动系统单位开展国庆主题活动近百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坚持“双轮驱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1.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生命科学(脑科学、生物制药)、光子科学与微纳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主攻方向组织推进国家实验室方案编制和建设工作。积极参与量子、能源、重大疾病、现代育种等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不断完善大科学设施功能,推动硬X射线装置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并完成国产替代,软X射线装置顺利出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投入试运行。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依托上海优势领域,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对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布局实施市级重大专项,推进人类表型组、硅光子、硬X射线预研首批3个市级重大专项中期评估顺利开展加快实施脑与类脑智能、脑图谱2个市级重大专项完成量子信息技术、超限制造、糖类药物、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新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布局。

2.加快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和创新基地体系建设。成及培育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其中15家功能型平台已启动运行,集聚和培育人才团队1200余人,撬动社会投资约60多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规划布局一批10余家服务支撑能力强、运行机制新、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功能型平台。深化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推进科技资源融通协同创新,促进功能型平台建设运行长效发展,加快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基地体系建设,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基地布局,推动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三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10家市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0家市技术创新中心。

3.推进产业重大关键技术体系建设。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集成电路领域28纳米浸没双台光刻机完成详细设计评审;300毫米硅片实现规模化销售,月均销售4.25万片;14纳米先进成套工艺通过原型产品验证。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依托上海依图视觉计算)、上海明略营销智能)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启动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生物医药领域,发布并落实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行动方案,GV-971一批创新产品的上市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奉贤东方美谷张江药谷联动发展,金山、临港、嘉定等重点区域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此外,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北斗导航及民生科技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重要成果。

4.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发布和实施上海科改25条,扩大创新主体自主权、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等10个配套政策陆续出台;74项改革任务中,已有70项落地;全市发起成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机构加快培育,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国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兴办的民非机构相继成立。本市新增一批高校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里程碑式绩效管理评估机制,探索科研项目先期开展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立法,研究起草《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已通过市人大二次审议。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落实国家“三评”改革精神,研究并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快建设“一网办理、多场景应用”的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坚持刀刃向内,聚焦推进改革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机关职能与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优化机关内部管理流程、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五项任务,由两委领导牵头开展科技管理专项改革,明确改革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形成可落地、可实施的改革方案。

三、加强干部人才工作统筹,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政治把关,全年共完成23家市管、协管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及换届工作;认真开展系统单位、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加强年轻干部选任工作,全年截至11月底共配合市委组织部提任市管干部3名,其中75后1名;提拔委管处级干部28名,其中75后年轻干部18人;交流委管处级干部24名,其中75后年轻干部6人。认真施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年截至11月底共完成68名同志职级晋升工作。积极推动干部交流培养锻炼工作,建立“跨单位、跨系统、跨条线”挂职锻炼长效机制,择优遴选2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杨浦、徐汇等科创中心建设重点承载区以及张江实验室等科技创新一线挂职锻炼,推动市区科技管理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中央在沪单位“交叉挂职”。选派5名同志参加援疆和博士团挂职。制订《2018-2022年上海市科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第三期市科技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派4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专技人才参加境外培训班,统筹资源抓好干部培训。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规范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两项法规”等工作。

2.形成科技人才工作合力。将分散在市科技两委多个部门的人才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组建人才工作处,专门负责研究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市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优化本市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政策体系,统筹协调本市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计划,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协同机制。健全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充分发挥上海市高级科技人才联谊会、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启明星联谊会等各类人才阵地作用,问计、问需于科学家。做好科技系统人才安居工作,组织科技系统单位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青年人才住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目前已有23家单位与上海地产住房保障公司签订了公租房包租意向协议,14家单位132名青年人才正式入住市筹公租房。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更大自由度和便利度,推进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向黄浦等六个区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使国际人才来沪工作办理更加便捷。

3.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依据市委《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作用,积极吸引和举荐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由市科技两委联系推荐的4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已经作为第二批高峰人才正式获批。加快实施“国际人才蓄水池”工程,广泛动员系统各单位开展申报工作,围绕19个重点领域和36家重点单位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市科技系统加快实施“国际科技人才蓄水池”工程实施细则》,加快工作落实,计划在5年时间完成总蓄才量1000名左右。有序推进本市及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实施,认真做好本市及中央“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坚持青年人才普惠支持扩大支持面和支持力度,全年共资助扬帆计划600人,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人,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150人,浦江人才计划150人。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截至10月,共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逾17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31400余份,占比约18%组织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62个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均保持全国第一。在完全由在华工作的外籍人才投票产生的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再度综合排名第一,实现了“七连冠”。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管理权与自主权,推进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局驻海外联络处的作用,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在当地建立海外人才引进的平台和集群,以德国、法国等欧洲科技人才强国为枢纽,探索采取“曲线引智”、“柔性引智”、“离岸引智”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延揽海外人才,集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同时,2019年上海新增两院院士13位,在沪两院院士规模达到181位,数量居全国第二;31岁上海青年科学家创何梁何利奖最年轻获奖者记录,高水平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

四、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营造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氛围

1.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能力,全面优化项目布局,突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布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围绕培育大科学计划(工程)、依托大科学设施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提高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伙伴项目”(简称IPP)。与16个国家(地区)的合作项目正式实施,项目数同比增长25%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进入实质阶段,一期改建已基本完成,办公场地规模约6000平方米,入驻国内外企业、机构20余家。

2.积极打造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围绕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研究科技创新协同实施举措,配合编制《上海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实施年度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专项计划,支持民生保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主动谋划一体化示范区合作,探索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合作,整合区域4.5万多台、总价值超过519亿元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功能科技创新券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持续推进。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探索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城市建立外国高端人才互认工作机制,推动国家和本市科技创新试点任务在G60科创走廊先行先试。

3.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从财政、金融、税费等方面为企业降压减负,落实高企所得税减免167.2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15亿元,本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900余家,高企总数将突破1.2万家;深化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支持优秀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发现、培育、服务机制,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等数据库建立和完善科创板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数900家,不断壮大科创板优质上市企业后备队伍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11家,居国内第一多层次创新功能承载区加快建设正式发布大零号湾科创城规划,闵行成果转化示范区、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松江G60区域创新承载区、漕河泾知识产权示范区等发展各具特色。研究制定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暨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联动举办上海科技奖励大会、浦江创新论坛、上海科技节等科技类重大活动,打造“上海科创品牌月”,创新氛围的浓度显著提升。其中,浦江创新论坛有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嘉宾及近4000名代表参会,均为历届之最。完善科普基础设施,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执牛耳者》、少年爱迪生等品牌节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科研诚信体系和工作网络初步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正加快完善

五、强化党建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促进大党建引领服务大科技

1.创新党建联动工作机制。“党建联建共建、干部人才共育、科技创新共促、科技文化共创”为核心,推进与16个区科技部门党组织共同建立市区科技部门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党建、干部、人才等工作的相互借鉴和系统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的双重优势。以“创新机制、协调推动、形成合力”为目标,与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开展党建工作联动共管机制探索,针对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考核、干部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群团工作等九个方面内容,明确具体职责,强化统筹协调,促进联动共管。深化拓展科技类社会组织和新型研发机构党建工作,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形成市科技综合党委归口统筹,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市科技社会组织党委两个枢纽型党组织分片管理的工作格局,共计覆盖近200家科技社团组织、80余家科技社会组织。

2.创建科技系统特色党建品牌。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深入开展 “科创先锋”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以“支部建在实验室、支部建在项目上,创活力工程、创标杆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双创”党建项目案例评选,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基层党建与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创建具有科技系统特色的党建品牌。组织“科创先锋·点亮读书”活动,向科技系统市党代会代表、基层党支部书记等950名对象定期推送优秀书目,组织学习交流分享活动。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科技系统“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命名7家科技系统党员(人才)教育基地,丰富党员教育载体,进一步深化“科创先锋”内涵。不断夯实“三基”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优化基层组织,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强基本队伍,打造懂党务、熟业务、善管理的党支部书记队伍;严格基本制度,把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制度作为衡量党建质量的重要标准;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调研,聚焦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形成的两篇调研报告分别获得上海市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不断推动科技系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3. 持续加强统战和老干部工作。坚持加强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入系统各基层单位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形成重点关注名单,不断扩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储备认真做好新一轮市政府参事人选推荐以及全国无党派人士重点人选等工作积极选送系统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市委统战部实践锻炼基地以及其他跨单位跨系统的挂职锻炼。成功举办首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和浦江学科交叉论坛进一步推进科技系统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完成系统离退休党员基础信息数据排摸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科技系统老同志开展“赞成就、助发展、当先进、作表率”系列活动。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用心做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发挥老科协、老科技工作者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建言献策。

4.推动群众工作再上新台阶。多载体搭建职工建功立业平台,举办“科技系统首届‘科创先行者、建功新时代劳动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积极组织科技系统广大职工参加市总工会开展的示范性、引领性劳动竞赛活动,推进维护职工权益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和谐向上文化氛围。积极发扬科技青年创新文化,推进新媒体建设,对“科技群力”公众号改版增能,打造系统青年学习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发布“科技·印象”,对重大科学装置、重要科技发明进行宣传;原创系统青春文化作品,积极打造科技创新文化品牌。注重凝聚科技女性价值共识,成功举办女科学家联谊会成立30周年活动;拍摄《科创半边天》系列专题片,宣传弘扬女性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表彰宣传巾帼创新奖、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典型;举办科技女性创新文化艺术展,成功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女科技工作者诗歌创作活动。

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科技系统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1.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落实市委《关于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的意见》有关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研究制订《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纪委驻市科技工作党委纪检组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的实施意见(试行)》《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等制度性规定。党委主要领导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部署研究制订实施意见,推进纪实手册落实,到基层一线检查调研,督办整改重大问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推进“四责协同”机制的落实。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落实挂钩帮带、检查调研、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如实填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纪实手册》,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有力的管党治党良好局面。组织开展“四责协同”专项调研检查,由市科技两委领导带队的3个专题调研检查组,历时一个多月,分赴系统15家市属单位,重点查看“四责协同”机制落实的配套制度是否建立,“一岗双职”落实与否,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等,共发现7个方面95个问题,均予以督促限期整改。

2.统筹上海科技领域国家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牢牢把握国家安全观,认真部署落实上级有关要求,作为市委国安委成员单位、市科技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牵头单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卫健委、市国资委、市外办、市科创办等成员单位力量,开展科技领域国家安全风险排查、梳理、评估、防范、化解、建议等方面的工作。结合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现状,重点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梳理研判潜在重大风险,提出科技领域存在的“五断五新”危机,梳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据此提出若干化解风险的意见建议。

3.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举措》,通过“三精简、二优化、一激励”,进一步强化实干见物的导向,将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大幅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全年同比精简发文37.5%(除干部人事类、项目指南和立项批复类、国有资产及预算管理类等非重点精简目标文件);压缩邀请市领导出席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需系统单位参加的会议总数同比压缩39.5%;对基层单位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同比减少58.8%,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科学规范管理。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提升实体办事大厅服务能级,推进科技政务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启动基于科技政务大数据应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政策北斗导航服务平台,为基层单位提供从政策宣传、政策解读、政策咨询、政策评估全链条“一站导航”政策服务。

4.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花大力气做好科技系统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措施,加强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重点排查坚持居安思危,以防泄密防策反为重心,组织召开市科技机关保密工作专题培训会,加强对重点涉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完善保密工作机制,推动保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发挥系统各单位的信访责任主体作用,积极对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和市信访办,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畅通与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渠道,积极化解群众反映的信访矛盾。维护国庆70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科技系统一方平安,切实做到“三个不发生”,有力保障了系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