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局(馆)

来源:上海市档案局(馆)    发布时间:2019-12-02

上海市档案局(馆)有关情况介绍

及自我评价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档案局(馆)成立于1959年12月31日,市档案局是市委工作机关,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市档案局设办公室、综合规划处、政策法规处、业务指导处、科技教育处、组织人事处等6个处室;市档案馆设档案接收征集部、档案保管部、档案整理编目部、档案利用服务部、档案史料编研部(档案宣传部)、档案保护技术部、档案信息技术部、行政处(保卫处)等8个部门。市档案局按规定设置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目前,市档案馆有各类档案448余万卷(件),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实现了计算机检索,各类文件级目录超过1600万条。市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92余万卷,开放档案和重要档案实现复制件提供利用。

二、2019年工作自我评价

2019年,上海市档案局(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档案局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局(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档案工作领域积极服务总书记交给上海新的三项重大任务,全力做好进博会档案工作,为“三加一”重点工作提供档案服务,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

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9月4日至5日,牵头召开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座谈会,市委李强书记会见了专程与会的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李明华在会上对沪苏浙皖档案部门协同发展、服务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明确要求。三省一市档案部门负责人在会上签署《协同项目备忘录》,进一步落细落实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将档案工作协同发展拓展到档案保护、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领域,已为228名群众提供跨省市的民生档案查询服务。

主动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档案服务:积极指导做好自贸区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系统改进和升级工作,稳慎推进“单套制”管理有文书类档案向行政审批类档案扩展。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后,主动跟进开展调研,及时建立档案工作制度规范,认真做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重大活动的建档工作。

全力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接收第一届进博会档案1.2万余卷(件)。聚焦进博会“越办越好”,修订完善进博会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增派骨干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进博会现场,编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档案工作指南》,建立覆盖进博会15个保障工作组、80个成员单位的档案工作网络,及时为市领导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实行一月一移交制度,及时归档整理第二届进博会档案。同时,加强金融证券行业“科创版”“注册制”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指导和重要金融档案收集工作。

主动融入全市“一网通办”:对全市41家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单位开展调研,摸清相关档案管理情况,对相关单位档案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培训。修订《上海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将相关电子档案移交调整为隔年进馆,试点开展“一网通办”电子档案归档接收工作。统一思想,向市大数据中心归集市区两级国家档案馆“全市通办”民生档案和馆藏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共1300余万条。

努力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立足档案工作特点,用好档案资源特别是上海“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在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精准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展,继续办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服务第一、第二批主题教育,累计参观人数已达470多批、5万多人次。积极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宣传活动,主动将优质档案教育资源送到党校、基层单位。利用新媒体开展特色档案文化宣传,与主流音频分享平台联合推出“市民朗读者:上海解放珍贵档案”累计收听量1.3亿次;“历史朗读者:70年上海传奇故事”累计收听量149.6万次。

(二)着力服务基层群众,减轻基层负担

上下联动改进完善“全市通办”工作。针对通办系统界面设置比较繁琐,不利于一线接待人员操作的现象,优化了系统界面设置,方便一线接待人员和办事群众。同时,增设了办事时间提醒功能,及时提醒操作人员与跨馆受理方联系,掌握办事进度。增设“数据资源登记”栏目,方便接待人员掌握各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总体情况。完善统计分析、电子签章等功能,随时注意利用反馈,改进通办数据质量。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拓展通办受理点。推广全市各公证受理点开通通办服务工作,推进各区婚姻登记处的通办受理点拓展工作,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新增“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种通办民生档案,通办档案种类达到17种。年内“全市通办”系统服务办事市民群众14余万人次,累计服务近37万人次。努力为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向“随申办”APP移植创造条件,积极为在“一网通办”平台开设市民“个人主页”提供档案支持。

提升基层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认真做好机构改革“涉改”单位档案进馆工作,已接收相关档案37.5万卷(件)。强化档案整理编目和开放鉴定,年内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700万幅,细化著录档案条目80万条,划控鉴定档案12万多卷,向社会开放9100余卷。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在7家区档案馆通过测评的基础上,完成新增3家“示范级”“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评准备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开展全国和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评选工作,树立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营造了学习先进、弘扬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落实档案系统安全风险防控,系统梳理和排摸7个方面的风险点,制定21条防范化解举措,确保档案工作安全有序。加快指导推进市区两级档案馆新馆建设。

力戒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严格控制减少会议文件,召开会议较去年减少超过10%,制发文件较去年减少38%。提倡开短会,务求会议取得实效。对能够合并的各项检查、考核尽量合并。开展调研时注意轻车简从,避免重复调研。

(三)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

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机构改革后市档案局调整为市委工作机关的情况,着重强调进一步树牢党的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政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剖析、落实整改各项工作,走访调研200余次,直接听取基层单位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大局提供档案支撑、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和实现档案安全科学保管、造就一支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干部队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6个方面认真检视问题,切实抓好落实整改。通过主题教育,局(馆)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行”,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

截至目前,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6项整改落实事项有4项已经整改完毕,2项正在积极推进。6名领导班子成员共41项整改事项有16项已整改完毕,11月底完成19项,2020年底前完成6项。

(四)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责任,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坚持局(馆)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分管部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局(馆)与建设工程承担单位签署建设任务与党风廉政建设“双协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和协同责任,真正做到“四责协同”。继续紧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等廉政风险重点领域,又注重全过程全领域防范廉政风险。加强学习和宣传教育,认真学习新党章和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通过组织收看录像,学习讨论等形式,以先进为标杆榜样,又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教育引导广大普通党员自觉遵守纪律。努力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全体干部努力做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严格按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公务员、“参公”人员的关心转化为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注重实践实干实效,重点围绕“三加一”重大任务,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搭建实战平台。组建“珍档鉴今”“建党百年”“对口援建”“抗战档案汇编”4个专题研究工作组,结合中心工作深挖馆藏档案资源,提升干部研究能力。着眼全市档案干部急需,举办“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新时代基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互联网+思维暨档案信息管理能力专项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建设档案保护技术实训教室。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共建研究和实践基地,与上海师范大学就古籍文献修复人才培养签署合作协议。


上海市档案局

2019年11月28日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