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8-12-06

 2018年度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材料

 

2018年,上海市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落实上海市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和新修订的《红十字会法》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级红十字会以加强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政治保障,以依法办会为根本、优化体制机制,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化三区联动,以救护培训为重点、固化核心业务,以志愿服务为平台、细化管理体系,以加强宣传为关键、净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红十字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认同度、获得感,完成了年初理事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切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始终把讲政治、正党风、强政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以党风促会风强政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重视思想引领,强化使命意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以专题会、研讨会及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以践行新思想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七一主题诵读活动,集中展示学习成果,党组书记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全体党员和团员青年上专题党课;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通过市红十字会网站和《上海红十字》报学习十九大专栏,刊登系统干部学习体会文章,为红十字系统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供交流平台。

(二)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努力弘扬党内正能量。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党的基层组织换届工作,保持机关党组织活力。组织开展市级机关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推荐活动,1名党员干部被评为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此外,备灾救灾中心获2018年上海市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名青年干部被评为市级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召开上海市红十字系统首次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就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听取党外干部的意见建议。坚持党建带工建和团建,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困难职工慰问和关心工作,通过新时代共奋斗主题团日、青年座谈会等方式,听取青年合理诉求,加强意识教育。坚持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持续开展老少结对活动。

(三)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按照挂职培养管理培养两种模式相结合,加强培养年轻干部,以压任务、挑重担的形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3名干部经市红十字会党组推荐、市委组织部调研听取意见、四必查等程序,被市委组织部列为优秀年轻干部。启动了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岗位的选拔任用工作,经民主推荐、干部考察等程序,选拔任用了1名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一步配强。此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招录了一名机关干部,完成了1名副团职的军转干部的安置任务,进一步充实了市红十字会干部队伍。

(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班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意识。集体研究制定了市红十字会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整体布局之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年初再次组织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以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形式,明确班子成员、部门、中心负责人的任务和责任,提升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年中召开党风廉政座谈会,回顾总结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分工体系,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四责协同机制。此外,接受了市纪委监委驻市教卫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的专项监察。

二、全面落实市委要求,认真开展大调研工作

把开展大调研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大调研方案的落实落地。截止11月底,共召开座谈会、走访等70次,均由会领导带队参加,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调研对象649个,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97条,经过汇总合并,归纳为党建引领、文化宣传、救护培训、制度建设、业务水平、基层组织建设等六方面,共计37个问题,目前已解决27个,解决率为73%,涉及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基层民生、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包括调研过程中即知即改已解决的问题106个)。

(一)将大调研与大宣传紧密结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基层群众对红十字会工作了解不够的问题,及时加强整改,结合大调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互动,增进了解,主动宣传红十字的组织属性和国际地位,介绍红十字工作核心业务。以大调研为契机,主动走访市文明办、公安局、体育局等部门,加强了与铁路、宝钢等行业红十字会的沟通,为下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奠定基础。

(二)将大调研与强业务紧密结合。将大调研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在制定调研计划时,结合各部室业务工作的开展,将大调研的安排与相关工作的推进同步考虑,防止两张皮,避免给基层单位增加负担。将横向走访市委办局作为大调研的重要内容,围绕公开募捐资质证书、加强AED培训等工作,先后走访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进行沟通协商。坚持广泛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推进大调研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应急救护培训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三)将大调研与惠民生紧密结合。坚持社会所盼、政府所需,红会所能的原则,找准群团组织发力点,重点解决一批基层组织、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降低公共经费支出,及时解决各区反映的少儿基金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偏低问题。出台本市火灾救助审核细则,进一步简化流程、明确标准,提高火灾救助效率。制定本市救护培训费及授课报酬标准指导意见,规范培训经费标准,解决各区反映强烈的培训费用偏低,标准多年未调问题。

(四)将大调研与转作风紧密结合。将大调研作为推动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开展调研,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上海遗体捐献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坚持将大调研作为锻炼队伍的重要抓手,落实后备干部作为每个调研小组的联络员,负责前期的联系沟通和后期的梳理汇总工作。坚持全员发动、全程参与,每一个机关干部都承担相应的调研任务。坚持市区联手,及时了解掌握区红十字会在大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建议。

三、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圆满完成进博会服务保障任务

作为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我们跨前一步,主动请缨,配合市卫计委做好场馆内AED布置、志愿者应急救护培训、红十字志愿者现场服务管理等医疗卫生保障任务,为确保进博会圆满成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统筹协调。将筹备工作作为党组会、月度例会固定议题,定期在班子内部通气,在中层干部层面统一思想,在临近开幕阶段,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节点,明确措施,确保每项任务都落实到人。围绕AED政府采购与现场布置等任务,会领导带队走访市卫计委、市财政局进行沟通协商,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AED采购、物资进场等工作。进博会召开期间,班子成员每人进入会展中心巡视一天,走访各AED设置点和医疗点,慰问红十字志愿者。

(二)部门协同,相互支撑。加强内部衔接,明确赈济救护部为主责部门,全面负责与卫计委的沟通及相关服务保障任务的落实,综合办公室、志愿服务部、信息传播部为配合部门,协助落实证件制作、车辆安排、志愿者统筹、舆论宣传等工作。畅通对上衔接。赈济救护部和综合办公室分工协作,分别加强与医疗保障组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落实对外衔接。志愿服务部、信息传播部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的沟通,努力把红十字会的服务保障工作纳入到全市整个筹备工作之中,积极争取资源,取得部门最大的支持。

(三)上下齐心,全力保障。全体干部以深入开展进博先锋行动为抓手,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在办博攻坚战中建功立业。尤其是在进博会期间,机关各部门无条件服从赈济救护部的调配,一切以优先保障进博会工作为原则,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进博会的各项工作。赈济救护部全员上岗,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连续奋战,未雨绸缪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及时高效完成相关物资保障任务,科学合理安排志愿者现场服务,为确保完成保障任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15-10日期间,181红十字志愿服务者共提供展馆内医疗健康咨询457次;轮椅服务61次;小伤处理373人次,其中医疗点内256人次,展馆内117人次;提供救护用品211件;并协助转运伤员及为参会人员提供询路引导等服务796人次。进博会期间,备灾救灾中心、事务中心20名工作人员参与到进博会外围核心区域的志愿服务保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7次。

四、严格依法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红十字核心业务

认真贯彻新修订的《红十字会法》要求,围绕红十字会工作定位,聚焦重点工作,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增强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更好地开展人道工作,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做实做强三救工作。积极探索与第三方合作开展救护培训的新模式,与上海开放大学、市老年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老年介护等培训。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学督导,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加强与市教委的沟通,救护技能纳入教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合理给予学分,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初级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等内容写入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参与爱心暑托班,加强小学生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的普及,市、区两级红会共培训13949名,同比增长422%。继续开展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了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积极参与上海马拉松、中国地标上海城市定向赛、上海青少年应急安全主题城市定向赛等大型赛事,圆满完成医疗保障等任务。截至1120日,全市红会系统2018年完成救护培训50.32万人次,救护员3.03万人次,救护师资661人次。强化备灾救灾体系建设。与江苏省、浙江省红十字会首次联合举办“2018年苏浙沪红十字救援联合演练活动,为长三角应急救援联动积累经验。经总会评估,备灾救灾中心被评为国家一级红十字应急物资储备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精神,2018年确定总价值225万元的对口支援项目,年内共支援对口地区救灾救助款物价值711万元。加大救灾救助力度,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共为128户家庭发放了59.2万元的灾害救助款。加强社会动员,年内共募集企事业单位捐赠物资近24万件,总价值886余万元,同比翻了四番。先后向青海、云南、贵州、西藏等发放10批次救灾(助)物资,共计价值1062万余元。创新人道救助工作理念,及时梳理、调整现有的人道救助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核机制,加快项目审批流程。继续做好千万人帮万家、爱心行动百姓救助、重度失智困难老人救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城乡帮扶结对、小天使基金、明法师帮困助学等人道救助工作,共计发放救助金3540余万元。

(二)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完善三献工作机制。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结合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400例表彰、微笑有你志愿者集中回访、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2018年上海市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统一行动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进一步加大志愿者征募和回访力度,年内共征募入库志愿者8256人(其中口腔入库2342人),完成了38852名入库志愿者的回访,22位志愿者实现了捐献(其中2例为捐献者二次捐献,1例境外捐献)。18位成功捐献者获得2017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74位志愿者荣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五星志愿者”光荣称号。完成口腔拭子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入库采集的技术评估课题的基本框架研究,为下一阶段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升遗体捐献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上海市第十六个遗体捐献纪念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上海市遗体(角膜)捐献志愿服务联盟的作用,推进遗体(角膜)捐献工作,截止第三季度,共办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3155人,实现遗体(角膜)捐献824人。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规范。组织召开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突破500例工作总结会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截止1031日,年内共完成报名登记2668人,实现146例器官捐献案例,并对129例器官捐献困难家庭实施了人道救助,共提供救助金156.7万元。中山医院一名协调员荣获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

(三)加强部门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按照《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规划,加强与市精神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团市委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整合力量,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和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博爱申城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扶持、培育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15个项目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30位志愿者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通过评审,成为上海市志愿服务基地和“上海公益基地”。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培训。嘉定区志愿者瞿大我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光荣称号;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健康关怀项目获选总会2018年志愿服务项目推进计划。

(四)丰富宣传内涵,进一步深化红十字文化传播。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宣传品牌建设,卡通形象——红娃,成为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品牌代言人。巩固、强化红十字宣传阵地,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正式挂牌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并首次被纳入国际博物馆日本市公益免费开放名单。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专业+科普的传播形式,全国首家网上红十字陈列馆正式上线。继续推进红十字理论研究,启动6个研究课题,截止11月,共开办博爱讲坛”16次。首次联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红十字宣传传播培训班,修订《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手册》。截止10月,市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发布信息近1200条次,微信发布推送信息400条次,粉丝总数达8.5万人,同比新增49.12%,《上海红十字》报发行量10.84万份,在中央和本市主要媒体及网站等发表稿件信息逾600篇次,制作“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片,定期在地铁、公交移动电视上播放公益短片,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民间外交和地方交流,进一步推动国内外互访交流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各兄弟省市红十字会及国外友好城市、港澳台红十字组织之间的互访交流,全年共接待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巴基斯坦、韩国、德国红十字代表团来访433人,办理出访韩国、参加总会代表团25人。同时,做好总会领导来沪的工作调研以及各省市的学习交流,共接待全国各省市来访学习交流团组23369人,办理438人赴外省市学习交流,在展示上海工作所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吸收了外省市的先进经验,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五、努力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红十字组织的影响力

对标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充分挖掘上海红十字工作特点,不断巩固优势工作,拓展新的领域,通过社会化、项目化运作,不断扩大红十字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加大宣传力度,圆满完成首届5·8世界红十字日滨江行活动。58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市红十字会承办的博爱申城——5·8世界红十字日滨江行活动在黄浦江两岸的滨江大道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陈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应勇出席活动并讲话。约2200余名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和青少年以接力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全长约25公里的健步走和骑行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全市16个区、214个街镇、74家冠名医疗机构等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充分弘扬了红十字精神与文化,展现了红十字人风采。作为活动的主责部门,信息传播部统筹协调、牵头推进,认真做好活动的总体策划、部门对接、社会宣传、现场统筹等工作,同时,组织中央及本市100多家媒体报道了活动盛况,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为红十字亮灯,滨江两岸高楼外立面、16个区地标建筑户外大屏幕都播放红十字公益广告,有效地提升了红十字组织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二)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博爱家园建设内涵。深入社区基层,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拟订《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建设与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博爱家园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组织街镇红十字会负责同志赴江苏省实地学习交流社区工作,加强对去年建设成功的街镇红十字会的指导和交流,巩固建设成果,增加社区红十字工作的厚度。开展第二批市级博爱家园申报评估工作,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突出三区联动,鼓励基层创新。通过申报培训、阶段走访、集中测评、实地评估等,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通过博爱家园的建设,进一步推动社区红十字工作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今年新建红十字服务总站8个,目前,全市共建红十字服务总站178个,覆盖81%的街镇(乡),群众对红十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完善网点布局,推动AED设置进铁路。结合纪念世界救护日的重要节点,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厅共同举办服务进博,你我同行”——2018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暨上海铁路系统设置AED公益项目启动仪式。首批15AED设置在虹桥火车站和上海火车站;首次在高铁上普及推广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为每位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578个区、街道、学校红十字会,冠名医疗机构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四)巩固品牌效应,人道问题辩论赛的影响力持续升温。组织举办第八届大学生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全市共44所高校近500名师生参赛,参与的规模再创新高。联合市教委举办了第二届中学生探索国际人道法辩论赛,规模拓展至覆盖全市各区24所中学。11月,承办了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红十字会青年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北京、上海、江苏等6省(市)红十字会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均派代表队参赛。近年来,人道问题辩论赛已成为上海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品牌项目,通过开展辩论,吸引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人道问题的深入学习和热烈讨论,有效地促进师生开拓国际视野、树立人道规则和理念、提升综合素质。

(五)坚持服务导向,不断完善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工作机制。有效运用大调研的意见和建议,着力提升便民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合作,拓展线上缴费渠道,形成付费通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可供选择的便捷缴费模式;另一方面,优化住院结算流程,制订两证合一医疗证住院结算证明单)的方案,免去患儿家长至收费单位开具住院结算证明单的环节,得到了广大婴幼儿家长的一致好评。11月上线试运行的上海市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医疗费用结算与监督管理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监控力度。2018学年集中参保期间,全市共计参保人数达222.4万,参保人数持续上升。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