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工作党委

发布时间:2018-12-04

市科技工作党委 市科委2018年度

基本情况

 

2018年,市科技工作党委和市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注重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全面领导,注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创新战略力量、着力提升战略支撑能力、着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城市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整体提升,为上海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

一、深入学思践悟新思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科技系统党的建设。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专题研修班;统分结合组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轮训,实现处级干部培训全覆盖;举办市科技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党员骨干专题培训班”,给每名党员配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层层深入推动思想理论武装往深里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市科技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深入学习郑德荣、钟扬、王逸平等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利用上海红色资源,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参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作品展、《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继续组织开展“我的电影党课”活动,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悟初心、践初心,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成科技系统党建制度梳理修订工作。组织开展科研院所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政治建设专题调研,研究制定《上海市科技系统基层党委工作规则(试行)》和《关于加强上海市科技系统科研单位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持续开展“科创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和以“支部建在实验室、支部建在项目上,创活力工程、创标杆工程”科技特色党建,认真落实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在强基固本、创新发展中开创科技系统党建新局面。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国际科创中心策源能力。着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显示度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顺利推进,硬X射线、硅光子、脑与类脑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超强超短激光、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活细胞成像、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大科学设施基本建成或顺利推进,脑与类脑研究中心、张江药物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平台相继成立,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抗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971’、世界首例人工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加快涌现。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批战略任务,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签署新一轮部市工作会商协议。截至2018年,本市累计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00余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预算总额近300亿元。着力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编制发布新一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类脑芯片等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制定发布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意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有效期内高企将超过9200家。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优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绩效的相关举措》等重要改革文件,制订实施本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意见,开展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研究,进一步扩大高校院所自主权,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制约,优化科研绩效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全市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全市600余家众创空间中,在孵和服务科技企业1.6万余家,覆盖科技类创业者超过38万余名。打造上海科技节、浦江创新论坛、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和“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等一批活动品牌,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市7742家企业和团队,位居全国第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重点任务,中以创新园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实施长三角“三省一市”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计划

三、持续深化放管服,立足上海科技工作实际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初审并推荐)”1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现行的13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加强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将原有83项行政权力事项修订调整为72项。推进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度改造行政审批信息系统,提前完成11个行政审批事项100%接入“一网通办”统一受理平台;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5项证照名称纳入电子证照库;升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提出“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改进方案,打造全事项、全过程、全环节的标准化审批升级版。构建科技政务智慧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审批大数据平台并完成2.0版升级上线,持续提升平台数据质量、展示效果和服务水平;开发科技创新政策智慧服务平台——“政策北斗”,实现科技政策的“可见”、“可及”和“可得”。完善行政审批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内部对审批环节的全过程监督,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确保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优化创新政策环境,落实研发费用、高企等普惠性税收政策,落实企业减免税收总额264亿元,覆盖企业1.2万余家次,同比增长22.9%;试点科技创新券,累计向3800余家中小企业发放总额达2亿元。

四、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提升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加快实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阶段目标,扎实推进科技系统大调研,全年共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455余次,收集问题和建议770余条。针对调研中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和需求,采取即知即改的举措在第一时间解决反馈,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深化研究、逐步推动解决。比如,针对蒲慕明团队开展大科学计划的有关工作,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支持中科院神经所基于克隆猴技术,对接国际大科学计划,成立国际灵长类研究中心,部署开展“脑神经连接图谱研究”;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发展的相关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围绕落实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结合大调研研究制定了有关实施细则。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广泛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延伸至国际的服务网络。上海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93万用户提供了以科技资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及交流为主要内容的近1.6亿次服务。加强科技人才关心暖心服务,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召开“科学家月度座谈会”积极听取意见建议,改进和提升服务能级。举办2场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全市1800余名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组织科技系统单位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青年人才住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14家单位意向申请人才公寓255套,受到了基层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五、深入推进“四责协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支持和配合市纪委、市监委驻市科技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的工作。召开科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全面实施《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的实施意见(试行)》,开展专项检查调研,覆盖了系统市管单位和直属单位,并形成问题清单,提出了整改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启动了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成立了3个检查组,围绕具体问题到相关单位实地检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项督查和作风建设专项自查,坚决反对“四风”,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纪违法行为;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巡查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到科技管理工作全过程;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完成新一轮法律顾问选聘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增强科技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和重点环节风险防控机制。

六、注重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撑。认真贯彻全国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结合系统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和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结合科技系统工作实际及最新的规定要求,重新修订了领导干部兼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两项制度,细化工作要求从严管理干部。开展转制所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专题调研,探索完善科技系统转制所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的可操作性举措。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开展“789”年轻干部调研,发现遴选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为今后干部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年举办近30期各类专题培训,组织系统干部1600余人次参加学习,带动提升干部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制定《号召市科技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学典型勇担当善作为的通知》,组织全体干部践行“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上海干部特质要求,涌现了一批优秀干部典型。积极配合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对科技系统科创中心人才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就相关问题建议进行整改落实。遵循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着力打造高峰引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科技人才方阵。坚持国际视野,积极落实人才高峰工程行动,吸引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市财政资助“扬帆计划”300人、“青年科技启明星”100人、浦江人才科研开发类(A类)和科技创业类(B类)150人,资助数量和额度有了一定程度增长。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