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侨办

发布时间:2018-11-30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基本情况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下设秘书(人事)处、政策法规研究处、国内处、国外处、经济科技处、文教宣传处、直属机关党委。编制数为43人,办领导一正三副,一名副巡视员。市政府侨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关于侨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结合本市实际,研究起草侨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负责拟订本市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供侨务信息;组织开展侨务政策、理论和侨务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负责向涉侨部门通报侨务工作情况。

(三)协助市政府领导管理侨务工作,统筹协调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涉侨工作。

(四)研究引进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资金、技术、人才工作的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指导、推动侨务经济、科技合作与交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为侨资企业、归侨侨眷企业和来沪发展华侨、华人的服务工作;协调涉侨经济投诉工作。

(五)依法组织协调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国内合法权益维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贫困归侨、侨眷的服务工作;指导开展在本市居住、生活、工作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中的侨界人士及其眷属服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处置涉侨突发事件;负责侨务信访工作。

(六)指导开展对海外华侨华人重点人士和华裔新生代代表人士工作;负责指导、开展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联谊和服务工作;开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侨界的联谊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侨务对台工作。

(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归侨、侨眷代表人士人事安排等工作;按有关规定界定归侨、侨眷、华侨、华人身份;会同公安部门依法审批管理华侨回沪定居事项;参与制定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出入境的有关政策。

(八)主管本市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工作,依法管理、监督和检查捐赠物资和款项的使用。

(九)开展对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宣传、文化交流和华文教育工作;联系华侨和华人传播媒体、文化社团及华文学校并支持其工作;指导、协调上海“华文教育基地”工作;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本市侨务宣传及重大和敏感的涉侨新闻的审定工作。

(十)负责组织侨务出访工作;统筹、协调重大侨务接待工作;承办需请市领导会见的重要华侨、华人知名人士的审核报批工作;配合驻外使领馆和有关机构开展对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及有关涉侨社团的团结友好工作。

(十一)指导区县、大口、高校、社区等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侨务工作,负责本市侨务干部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指导侨界有关社会团体的工作。

(十二)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三)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政府侨办2018年度工作总结

 

2018年,市政府侨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务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 坚持侨胞需求和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

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意见》及市委大调研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市政府侨办按照“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开展本系统大调研活动。市侨办6个调研组先后开展各类调研378次,其中座谈、走访253次,发放调查问卷166份,调研对象超过1000人次,其中侨资企业92家,事业单位38家,党政机关63家,统战团体(社会组织)160家,侨胞449余人次,共收集问题216件,收集建议数301件,其中“三跨”问题1件,目前正在协调推动解决中。上报大调研简报36篇,成功案例9例。本着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原则,对于大调研发现的一系列海内外侨胞和基层侨务部门等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时梳理、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已解决164件。特别是针对侨界群众反映的华侨回国来沪定居、归侨身份确认和华人身份认定等行政事项的审批办理时限较长的问题,市侨办在深入研究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华侨回国来沪定居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2个工作日缩短为37个工作日;将归侨身份确认的审批时限由原先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将华人身份认定的审批时限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联谊服务引导,积极涵养海外侨务资源

以品牌活动凝聚海外侨界力量。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主题为“展望再出发—华侨华人与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相聚上海·共谋发展系列活动,邀请4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海内外侨胞参加。活动以主旨报告、历史回顾、座谈交流、国庆招待会等环节和内容,生动宣传和介绍了上海改革开放取得的最新成就,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情怀和为祖(籍)国作出的历史贡献,为上海未来发展广泛凝聚了智慧力量,进一步激发了海外侨胞作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对海外侨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代表人士联系交往。截至第三季度,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地区)的海外代表人士和重点团组共计101批629人次。举办“侨团沙龙”活动,邀请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28位海外侨团负责人及在沪代表参加,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座谈,增进与海外侨团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各侨团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举办“白玉兰”沙龙活动,邀请历年来获得上海市“荣誉市民”、“白玉兰荣誉奖”和“白玉兰纪念奖”的20多位华侨华人杰出代表齐聚一堂。完成2018年度上海市对外表彰推荐、申报和评审工作,推荐10位华侨华人代表列席参加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开闭幕会议。做好国内侨界代表人士发掘培养工作,举办“第七期上海市侨界代表人士培训班”,32位来自教育、科研、卫生、金融、文化等领域的侨界代表人士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接受了集中培训,并到西柏坡参加“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现场教学,凝聚了一批新侨人士。举办新侨沙龙和第六届海派中国画家作品展,做实侨界代表人士和侨界社团工作。

服务海外侨胞生存发展。受国务院侨办委派,组团赴有关国家举办“中餐繁荣·品味上海”活动,充分发挥上海餐饮文化优势,立足华人社会,走进当地主流,通过国宴级海派美食展现了海派文化和中华文化经典魅力, 打响了“上海品牌”,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有力提升了海外中餐业形象。活动获得国务院侨办,当地华侨华人和主流社会的一致好评。

加强华裔新生代工作力度。邀请有关国家和地区等地的13位华人企业接班人、侨团青年骨干和侨界杰出青年参加2018年海外侨胞中国国情体验行(上海-河南)活动。参访华裔青年通过座谈会、实地参访和参加河南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更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发展面貌,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对祖籍国认同感,以亲身感受和体会讲好中国故事,在促进住在国和祖籍国友好交往中发挥桥梁作用。

三、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

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积极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向海外侨胞广泛宣传推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动员和邀请海外华侨华人工商企业来沪参展,促成有关国家侨团和侨领组织境外企业一批创新项目参展,共计落实展位130个,并有关国家的侨胞促成住在国政府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相关经贸论坛。跟踪了解华侨华人参展商、交易商和进博会期间来沪参观考察的重点团组和重点人士的来访信息,做好重点人士的接待工作,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与市科委、市教委等共同引进一名海外顶尖人才,为上海人才高峰建设服务。发挥华侨华人经理人的“智库”优势,召开华侨华人经理人座谈会,邀请12位在沪华侨华人职业经理人,为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与市科委、市经信委、杨浦区政府等联合举办2018中国(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暨中国(上海)大数据产业创新峰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就上海布局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举行“上海-硅谷”侨务引智出入境政策远程视频宣讲会、“上海—里斯本”涉侨政策远程视频宣讲会议,对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较为关注的出入境政策、人才政策等进行解读,鼓励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新创业发展。

服务“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战略。利用组团出访之机,广泛联系当地侨界,与重点人士、重要侨社和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代表进行深入的接触,在深入了解当地侨情和增进本市与当地华侨华人主要社团和重点人士之间的联系交流的同时,重点围绕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进口博览会等华侨华人关心的重要议题开展针对性交流,引导海外侨胞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实际行动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上海在上述领域与到访国家主要城市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主动对接市商务委“走出去”服务平台,促成国内网络和海外网络的联通,帮助国内企业与海外侨商实现项目对接。

服务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海侨商展区以“万侨创新,智享未来”为主题,共设智享环保、智享装备、智享健康、智享教育和智享科技五大板块,集中展示了22家侨商企业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创新技术成果。首次引进外省市高科技侨资企业参展,邀请了深圳、北京和天津三家“机器人”生产企业前来参展,期间3家企业同时受“上交会”执行办邀请参加人工智能首届中国国际服务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氢能源汽车和智慧钢琴被评为本届上交会“十大人气项目”。

四、发挥上海文化和教育资源优势,推进中外人文交流

华文教育工作特色突出。与市教委合作举办第三届“在沪华裔留学生夏令营”,做好“家门口”的华裔青年工作,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华裔学生参加。充分发挥上海多年来建立的华文教育网络的优势,依托全市的16个“上海华文教育基地”和“上海华文教育体验基地”,举办“2018年中国寻根之旅春(夏)令营”活动,近700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沪参加,加深了他们对祖(籍)国建设成就的了解,增进了他们对祖(籍)国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受到海外师生的欢迎。组织了250多名华裔青少年赴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集结营活动。开展以“我的中国缘”为主题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海外征文和评选活动,来自19个国家90多所海外华文学校积极参与,从报送的1080多篇参赛作品中评选出168篇获奖作文,有效提升了海外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与动力。成功举办了20次远程师资培训和文化讲座,受众人数1350多人次,遍及世界各地几百所华校。开展华教帮扶,派出7名教师赴有关国家任教,向12个国家18所华校赠送《华文阶梯阅读》等教辅书籍共计30批次4342册,并向4所华校赠送教学设备。以上海华侨学院为华文教育工作新平台,成立上海华侨学院院务委员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开展华文教育、侨务文化宣传和政策法规咨询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侨务文化品牌影响持续显现。举行“带着艺术回家来”特别节目——2018年上海侨界新年音乐会,为1000多名海内外侨胞、归侨侨眷等带来新春问候和节日祝福。广泛参与上海文化建设,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艺术人才,举办“带着艺术回家来”系列展演活动,既有谭盾等著名艺术家,也有李拉、李拉拉等青年新锐加盟,充分展示侨界艺术家的风采。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深入合作,精心筹办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上海 上海”第八届“亦师亦友”海上画家联展,举办了“著名画家孔柏基先生作品研讨会”,组织侨界油画家联谊会的成员深入基层、深入厂区、农村,体验生活等系列活动,增进侨界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侨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情感。大力支持、鼓励海外杰出画家、艺术家“回家”办展。

侨务外宣工作成效显著。与新民晚报APP“新民邻声”合作的 “侨梁”栏目,海外合作方已经发展到12个国家13家海外华文媒体,互发稿件数量累计达2500多条,在展示上海形象和讲好上海故事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侨务工作渠道客观生动地宣传了上海,侨务外宣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与解放日报社合作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邀请8位侨界代表人士和侨务研究学者,畅谈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海内外侨胞发挥的作用,通过上观新闻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宣传了海外侨胞群体。

五、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扎实推进侨务法治建设

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5月7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率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一行到上海调研侨务工作,调研重点是上海贯彻实施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涉侨法律的情况。市政府侨办牵头市商务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认真总结了近年来贯彻实施侨务法律法规的情况和吸引侨资侨智的情况,起草了市政府汇报材料。同时还配合调研组召开了来沪创新创业侨胞座谈会,考察了侨资企业和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调研组对本市认真贯彻实施侨法,依法保护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方面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大力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围绕本市两部侨务地方性法规的贯彻实施,组织全市侨务部门以多种形式在侨界和社会各界中宣传侨法和侨务政策。与长宁区政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的“2018年上海市侨法宣传月主题活动暨上海侨界‘三送’活动长宁专场”,吸引了500多位侨界群众参加。“侨你知多少”全市涉侨知识趣味定向赛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9支队伍参加。与东广新闻台合作电台访谈节目“我们需要怎样的侨务工作”,邀请侨界人士共同宣传侨务政策。侨法宣传月期间,全市共有229个街道、镇及开发区开展了活动,共举行政策咨询、讲座、报告会1千多场,发放纸质宣传资料12万份,组织侨界志愿者活动1千多次,侨界志愿者参与活动2.2万人次,侨法宣传进园区、校区、楼宇的参与人数达3.4万人次,全市受众达53万人次。

深化政府行政职能。按照市审改办的要求,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及行政权力事项的动态调整工作,市、区侨办权责清单和政务服务编制与校核工作,完成市级行政审批办事指南修订工作,侨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工作,完成“放管服”改革进展情况自查工作和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调研。规范开展华侨回国定居审批、“三侨生”加分证明、归侨身份认定、外籍华人身份认定、“华侨、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照顾再生育身份认定”等各项涉侨行政业务,为侨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处理来信98件,来访112批137人次,网上信访及咨询92件,完成市领导接访工作3件,按期转送交办率100%,信访办结率达98%。为维护侨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为侨服务工作。推进侨界关爱工程,为全市1514位早期归侨每月发放专项生活补助,发放归侨侨眷困难家庭定期补助款共计52.66万元。会同市侨联举办“2018年春节期间侨界帮困送温暖活动”,向300户侨界困难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共计15万元,以“走基层、访群众、摸侨情、送温暖”为主题走访慰问了16户特困归侨家庭。充分发挥侨界资源和社团的作用,先后在长宁区和金山区开展“送文化、送温暖、送医疗”活动。发挥华侨事务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满足侨胞回国工作、生活、创业、学习各方面信息需求,接受热线咨询2398次,编印并发放涉侨服务手册3824册,微信公众号发布服务类信息143篇,为他们提供权威的政策信息和服务项目,受到侨胞的广泛好评。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两个服务”提高“两种能力”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抓紧抓实。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新修订的宪法,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专家辅导相结合,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完成2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改选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日活动,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主题展览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扎实开展“改革先锋、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赴嘉兴南湖开展 “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推选市级机关优秀党务干部1名,统战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干部1名、先进党支部1个,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召开市政府侨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十一届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认真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机关党委民主生活会,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制定领导班子成员“三张清单”并推动项目实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级签订廉政承诺书,层层传导、层层压实。加强对重大节日期间的把控,紧盯“四风”新动向,及时对党员干部进行提示,预防在前。

加强调查研究和侨务信息工作。抓好侨务理论研究和信息调研工作,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的作用,组织中心专家对涉及侨务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理论和全市侨务工作重大实践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为创新上海侨务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等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发挥侨界专家建言献策的优势,召开主题研讨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侨务调研和信息工作,加强对侨务调研和信息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积极向市委统战部报送2018年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成果和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向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报送有价值的专报信息,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和促进侨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干部培养使用。注重机关干部的理论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活力。积极选送干部参加国务院侨办、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等部门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站位和能力素质,共安排6批6人次局级干部、18批66人次处级及以下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认真做好以干部培养使用为重点的组织人事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完成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集中填报及抽查工作、789调研的材料提供等工作。关心照顾好离退休老干部,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认真做好机关干部体检和疗休养工作,保障干部身心健康。

提升电子政务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积极做好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的接入等侨务信息化工作,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升级为“一网通办”,华侨回国来沪定居审批事项已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并上线。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做好政府网站年度测评与季度性普查工作,推动网上信息公开、办事服务、政民互动等各项工作开展,及时回应网友的意见建议。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