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建引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街区

来源:黄浦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7-14

(上海基层党建网)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路线,积极搭建平台、不断畅通渠道,大力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品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和美”五里。

创造环境,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在社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积极整合资源,让不同年龄的人群在社区都能找到提升自我、展现才干的机会,努力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举办英语小记者、科创少年、暑期打卡等活动,帮助社区青少年更好地拓展知识、了解社会;举办“春暖五里”社区招聘会,为有求职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为楼宇白领组织职业培训、公益活动、横向交流等,让他们更好地提升技能、实现价值;为退休的居民搭建加入文体团队、参与社区事务、投身社区公益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打造“五创-883”五里桥街道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实践基地,为有志于成立社会组织的人群提供扶持和平台,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展壮大。

搭建平台,让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

积极构建多元参与的平台和机制,让社区各方有意愿参与、有能力参与、有途经参与社区治理。在街道层面,完善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共治议题形成、协商、监督和回应机制。成立红色物业联盟,整合区域物业服务资源,形成经验共享、优势互补的物业工作平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色物业联盟发出倡议,每天有近千名物业工作人员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街区层面,成立街区党建(共治)联盟,吸纳报到党员、社区居民代表、街区顾问等,推动公共议题在街区层面的收集和解决。针对停车难问题,街区各居民区、园区和小区共同协商,挖掘出192个可供“错峰停车”的车位,并制定了“互助式”停车管理公约,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在居民区层面,成立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的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发挥“三会”制度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作用,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针对有的小区业主为争抢停车位私自安装地桩锁的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和协调会开展民主协商,确保恳谈有程序、协商有成效、共识能达成,历时3个多月彻底拆除180余把地桩锁。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知识宣传、垃圾分拣等,龙华居委志愿者老陈还发明了垃圾分类神器,解决了湿垃圾破袋脏手问题。

打造街区,让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

大力推进街区共同体建设,将整个街道划分为创意家园、颐乐生活、人文滨江三个街区。作为三个党建网格,通过党组织联接推动资源整合,以具体项目为抓手,打造三个各具特色的生态治理圈。比如,专门设立“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日”,发挥驻区单位、“两新”党组织作用,共同助力社区品质提升。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日设立以来,乒乓球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绿地金控等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为社区举办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公益讲座、免费抢修电路故障,上海音乐学院、华东医院等辖区外党建联建、团建联建单位通过举办音乐会、医疗科普讲座等形式将优质资源带到社区,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了帮助老旧小区居民实现加装电梯的愿望,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总结恭房小区作为全区首个自主加装电梯小区的成功经验,以党建整合资源、以协商推进共识,制定指导手册、成立社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逐渐形成“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因地制宜、一梯一策”的加梯“五里模式”,目前已经成功加装8部电梯。

聚焦服务,让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

把提升居民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面向社区的普惠性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让社区不同年龄、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街道老龄人口多,居家养老是老人们的普遍愿望,街道党工委大力推行“原居安老支持计划”,通过将机构养老资源辐射至家庭、完善日托所等养老服务设施、推行养老顾问2.0模式、开设社区长者食堂等多重举措,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智能化。街道双职工家庭多、二孩家庭多,学龄前儿童照顾难或小学生放学后托管难等问题普遍存在。街道党工委积极盘活资源,在建成全市首批社区托育园的基础上,推进儿童服务中心和家中心建设,开设“社区1+1”爱心晚托班、“330公益晚托班”,为社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凝聚人心,让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通过整合资源,把政治仪式、公益活动等融入到社区认同的构建与提升之中,提升各类群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年在丽园居民区举办街区国庆升旗仪式,来自街区的基层党组织代表和近百名居民区党组织党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为祖国庆生。在这个有着丰富政治内涵、生活内涵、治理内涵的仪式中,消防官兵、学校、居民走到一起,处于一个街区之中的不同单位,借助富有多重内涵的仪式释放出了一种强烈的街区认同感。为解决春节期间社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留守上海、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问题,每年组织开展“爱心传递庆元宵”活动,请外来务工人员和志愿者团队欢庆元宵,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再如,居民区的编织组将自己手工编织的帽子、围巾送给卢湾消防救援中队,寄往消防官兵所在的家乡,构建起了一条跨区域的情感链接纽带,增强“社区一家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