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在实践中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能级

来源:静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7-03

(上海基层党建网)    临汾路街道,位于静安区东北部,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是个以“产业工人”“老年群体”为主体的高密度纯居住型老旧社区。街道下辖20个居民区、1912个楼组、3.3万户家庭,涵盖基层党组织169个、党员4816名。

这里,曾是上世纪90年代工人新村里的“老典范”“老先进”。当下又早早站上云端,以云端视角和思维来推动基层治理不断迭代跃级。

街道成立30多年来,一以贯之做深做实“网格化党建”,“党建底盘”愈发稳固,“组织堡垒”更加坚实。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党建网格”盘活全局的领航作用;如何有效激活基层社区每一个支部“神经末梢”,最大限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将“党建网格”与“智慧治理”深度融合,织就“组织全覆盖、管理全方位、服务精准化”的治理大格局,街道在实践中反复研究、探索。

在市委、区委坚强领导下,临汾路街道以网格化党建、“组织力工程”为基础,紧抓“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城运中心、民情日志和智慧临小二等智能化平台和载体,让“党建网格”载物上“云”,助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政治功能全面强化,炼就“智慧之治”的内核。

织密织牢“四级党建网格”,以精细化为导向充实内涵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临汾路街道2005年率先起步探索基层“地缘型”党的组织体系,实践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组织体系,即——以楼组为单元,有3名以上党员的楼组建立党小组;以楼群为单元,有3个以上党小组的楼群建立党支部;建立“居民区党总支-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三级组织网格。

2018年,根据区委关于推进“网格化党建”的部署,街道进一步完善了原有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组织全覆盖”的架构逻辑,融合“党建网” 和“治理网”,深化搭建了“1个街道总网格-4个街区网格-20个居民区网格-125个微网格”的四级党建工作架构,使其真正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平台、群众互通互联的桥梁、资源汇集整合的枢纽,以及问题主动发现的前沿。基于环环相扣的四级党建网格,结合各项工作开展,街道以精细化为导向,不断充实党建网格工作内涵。

街道总网格层面,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的作用,坚持以“蹲点调研”“常态走访”做实街道党工委成员“点对点包干联系网格”机制。以“双结对”“党员十必访”制度,引导街道“五线谱”联络员定期下沉一线同步汇集“信息数据”,沉淀“民情湖泊”。

街区网格层面,依托街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区域化党建平台统筹资源,做实“星期四共同行动”“FEN享服务日”“社区发展基金会”等项目。同时以“打造街区共同体”“推进街区共治民生项目”等,激发行业党建联盟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升街区网格联动质效。

居民区网格层面,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牵头,依托“1+5+X”党建模式打破“有形围墙”。比如,通过创新成立“三驾马车”中的“业缘型”党组织,打造“居民之家”推动合署办公等,确保“党建网”与“治理网”深度融合,进一步凝聚辖区内11家物业服务企业、38个业委会。

微网格层面,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微网格长,发动“三亮”党员、群团力量等站队出列设岗定责,同步落实“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形成微网格内问题解决闭环。特别是针对“责任清单”,每季度量化考核结果,明确“网格党建责任”。

做实“一网统管”,让党建网格向高效、精准治理发力

立足四级党建网格,街道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把“智慧治理”和“网格治理”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首先,依托城运中心“一网统管”,驱动党建网格的“感知层”向“更高效”发力。街道充分发挥城运中心的枢纽平台优势,同步做实“街道-街区-居民区”网格联动治理体系,以此进一步赋能四级党建网格,确保互联互动无死角、互通互信全天候,力争“万物可感知、数据可分析、现场可指挥、事件可预警、趋势可研判”。街道网格层面,以行政党组为依托,全力打通条块分割,科学整合街道科室、派出所、城管等多支执法力量集中办公,实现“一口汇集、一口派单、一口督办”。同时,在城运中心中接入多个“子信息系统”,整合“党的建设、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参与”5大领域数据、18个目录,将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涵纳其中。街区网格层面,强化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主体的联动协调、信息共享,及时解决具体派单问题。打破管理条线部门间的数据围篱,对773个沿街商铺、单位等建立“一店一档”数据化管理平台,实现4个“街区网格”的管理行为数据化、协同治理高效化。居民区网格层面,依托“1+5+X”大党建工作机制,以20个居民区网格和125个居民区微网格为主体,拓宽9大问题发现渠道,以“单一问题责任派单、应急事件就近派单、综合事件协调派单”为导向,形成快速调处解决问题的机制。

其次,依托“民情日志”沉淀民生“数据湖泊”,驱动党建网格的“传输层”向“更精准”发力。街道将“民情日志”大数据平台作为“四级党建网格”居民信息采集、汇集、分析的载体,打破条与条、条与块分割的“数据孤岛”,引导各级网格内党员干部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精准排摸群众需求,重点关注“悬空老人心愿”“社区为民服务”等急难愁,进一步构建全要素的“网格数据湖泊”。

同时,常态化更新汇集社区3万多户、8万多名居民的83万余条信息需求,以“多元标签”的形式清晰呈现居民的“特殊身份”“共性诉求”等,助推各级党建网格跨前一步“预判”急难愁盼,使社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有了最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支撑,提高街道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依托“民情日志”汇总分析机制,制定街道每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梳理各级党建网格需求及资源分布情况,预判居民需求,使数据源于基层又反哺基层;融合“立马订”智慧停车平台数据,调整均衡各居民区网格内的闲置车位,使各个“党建网格”的触角相互交融、互为补益。

大力涵养人才队伍“蓄水池”,让“管用爱用受用”有基底保障

针对“一网统管”要实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街道将智能化便捷服务延伸到“微网格”这个离党员群众最近的楼组主阵地,做精做细“智慧临小二”智能服务系统在微网格“楼组阵地”和“防疫前沿”的实践应用。

街道以1912个楼组为阵地,把“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中,在智慧平台上充分整合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前端功能,做实“约走访”“约空间”“要留言”“要投票”等功能,使楼组居民能随时知晓社区事务、随时预约公共活动空间、自主选择基层干部上门走访时间、及时发表对社区事务的意见建议、足不出户对社区公共事务表达意愿等。

此次抗疫期间,街道依托“智慧临小二”系统专门拓展了加装电梯“协商宝”模块,居民在云端就能实现发起申请、协商投票、施工监督、了解安装进度等,为加梯按下了“快进键”。下一步,还将继续拓展“云会议”“云归集”功能,让基层民主协商结果在实践中可操作、可查询、可追溯、可评议。

此次“数字治疫”实践中也初步实现了“减负基层”“提升效率”的实用导向。依托临汾路街道扎实的网格化党建基础,“智慧临小二”专门拓展了“防疫工作模块”,整合“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社区关爱、志愿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真正做到登记排查“关口前移”、共享数据“提升效率”、隔离动态“实时掌握”,使“四级党建网格”在防疫源头实现“全程零接触”服务、“全程高效率”互动。返沪居民通过前端扫码登记健康信息,居民区网格中的居委干部通过后台“指尖梳理”,只需1秒即可快速生成当天信息登记汇总表,彻底从“表哥表姐”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抓好“党建网格”的核心目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党建网格长”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惟有全面加强基层“党建网格长”的队伍建设,才能稳固壮大各个战斗堡垒。

针对1个街道总网格,街道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着重强调“示范引领”;针对4个街区网格,视情况进行岗位交流,加强职能场所与街道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联勤联动能力;针对20个居民区网格和125个微网格,以居民区网格长为核心,辐射网格内党务骨干梯队,依托“书记沙龙”“老书记工作室”开展轮岗交流、党员教育、党务培训、政策辅导、网格支部规范化建设引导等,同步孵化“社区治理辩论赛”“书记Ted演讲”“微治理论坛”等开拓视野、激发潜能、提升能力的主题活动,不断锤炼基层党建网格长的真功夫、真本领,为提升治理能力和能级锻造核心生力军。

“智能化”赋能“党建网格”时,临汾路街道注重“四个迭代”:“技术迭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有效拓宽其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各类开放式应用场景,同时注重升级更加便捷、更具实效、更在前沿的互动形式。“思维迭代”。领航全局的管理者、社区治理的冲锋者、党建网格的领头羊,适当转变固有的传统工作观念,紧跟时代脚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升级工作处事的方式方法和思维认知。“功能迭代”。围绕百姓所需所盼、辖区民生大事等,持续做实智能化平台在人机交互功能上的更新迭代,提升为民服务的效率。“内容迭代”。借助智能化平台的臂膀,有机融合多元工作内容,将党员服务、民生宣传、社区议事等常用模块集成设计到智能化平台中。

助力疫情防控

临汾路街道城运中心联合指挥中心平台,通过系统有效对接,将街面巡查、小区巡查和专项巡查发现的各类疫情防控风险统一纳入案件管理系统。通过“立马订”后台系统,对38个小区50个车辆进出口进行检查,落实24小时信息报备,针对来自外省市的车辆及时发现,对从重点地区来沪车辆进行深度排查;通过街头巷尾的智能感应装置,及时发现人流密集区域,一旦超过阈值,派出所、居民区干部和志愿者就会前往疏散人群。

抗疫期间,党员干部当好主心骨,站到最前列。根据城运中心对于口罩预约、人员聚集情况的分析,在大型居民区、回沪人员较为集中的居民区补强一线接待群众力量。街道党工委派出机关干部、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物业负责人和城管监察队员等“五线”工作人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党员干部、职能场所、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服务基层。“五线谱”联络员对接了20个居民区、38个小区,同时组建一批增援突击队,让防疫排查“火力”不减,带头在小区包干、支部包干、楼组包干、楼层包干,充分助力基层居民区干部。

推进公筷公勺

2020年5月临汾辖区内41家餐饮单位组成了“街区党建联盟”,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他们发挥党建在餐饮行业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响应市、区发出的公筷公勺倡议。

餐饮企业党员们主动要求担任宣传督查员,特别是复工复产后,餐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建了一支企业党员突击队,定期对辖区所有餐饮单位进行宣传督查。

餐饮联盟成员、新旺美食林经理俞迎春为堂吃客人上菜时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公筷公勺的颜色、材质和尺寸上与普通餐具明显区分,并在店里设置公筷公勺专用架,向支持倡议活动的客人赠送小菜或饮料。他也带动起其他餐饮企业设计各自不同的倡议风格:“我们在社区开店的,不能光算经济小账,更要算大账,为社区生活多出一份力。”

打造红色家园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层面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盟”,凡是注册、服务在街道辖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也要将党建工作落实在街道辖区。实现了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街道针对物业实行综合测评和严格考核,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小区物业在党建引领下的探索和发展。近年来,有6家不作为、慢作为的物业企业被陆续清退,通过提前介入、科学指导,实现了业委会组建率100、启动换届率100、物业企业到期选聘率100、业委会成员与居民区“两委”交叉任职100、业委会党的工作小组或党支部组建率100

去年,临汾路99弄居民区组建了“红色业委会”。小区没有垃圾厢房,这成了摆在新班子面前的一个考验。党总支要求各支部党员、业委会党支部对投放点的改造提出方案。“红色业委会”所有成员集思广益,很快达成共识,将《敞开式顶棚垃圾投放点改造及建筑垃圾堆放围墙修复方案》提交到党总支开会讨论。同时,红色团队分头工作,进行宣传,取得了绝大多数居民认同,凝聚了共识。不久,干净、整洁、规范的垃圾厢房建设完成,有力推进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此外,“红色家园”推进以来,小区事务逐渐回到正轨。昏暗的景观灯变亮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归位了,居民的一扇扇心门也打开了。

提速加装电梯

在临汾,加装电梯已经从过去三年完成个案,到如今每年量产。除数字治理平台助力外,街道将党建与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有机结合,将临时党支部建到了项目一线,解决了无数“悬空老人”出行难题。

“加梯”临时党支部书记是由街道公务员担任,同时增设1-2名副书记,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党员居委会主任或党员业委会主任担任,委员有意识地吸纳业委会、物业公司、施工单位、周边驻区单位、社区民警、居民区法律顾问、居民代表等与项目建设直接相关的党员。

临时党支部相关党员常态化协商研究,保证增设电梯与小区环境协调一致,工程造价预算合理,后续方案切实可行。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回应问题,保证居民协商始终运行在法治轨道上。由于网格书记本身也是小区居民,不仅熟悉每家每户情况,在做群众工作时也有不一样的优势。

临汾小区第五网格书记陈有马,不仅主动做起楼上楼下邻居的思想工作,从安装到日后维护,推己至彼,打消了邻里的顾虑。他每个月都会把楼里电费的收支表做成表格在公示栏里公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召集居民们协商解决。正因为有了这些网格书记的助力,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在小区快速推进、遍地开花。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