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初心”读书会让“四史”流进00后心间

来源:市教卫工作党委    发布时间:2020-06-08

(上海基层党建网)    读书是学习“四史”的重要方式。如何在书中读出“味道”,读出“信仰”,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党委坚持结合学生学科特点,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开办“初心”读书会,邀请院系党委书记携经典名章,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读一本书,让“四史”在娓娓讲述中“流动起来”。

书记领衔:画就育人最大同心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这部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巨著发表迄今已172年,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在跨越三个世纪后,仍能真切感知伟大思想的温度,体会其历久弥新的蓬勃生命力,三位院系党委书记从各自角度给出了答案。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从前言和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文本自身等层面进行学术导读,阐明《共产党宣言》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政治学系党委书记从中品出了“理想”的力量,并以此激励学生早立大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则叮嘱学生要将知与行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投身学习、勇于实践的内在力量。

这场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初心”读书会,各院系党委书记全体“总动员”,齐聚云端,联袂开讲,折射出大夏书院注重与相关专业院系协同合作,凝聚各方资源和智慧,形成思政教育合力,画就育人最大同心圆,深入推进构建具有现代书院制度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创新思路。

其人其事:让原著原典“活起来”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风云变幻的宏大历史背后承载着“人”的故事。一段段峥嵘岁月,都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用波澜壮阔的人生所书写,并用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伟大壮举鼓舞后来者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书记们的解读饱含深情,同时兼具理论思考,让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理论著作焕发出新的内涵,充满可读性,使读书会贴近青年学生,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

哲学系党委书记在导读方志敏烈士遗著《可爱的中国》时说:“学习方志敏精神,是学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是学习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是学习以大局为重,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法学院党委书记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同志以身许党的执着信念、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甘于奉献的务实底色来勉励学生,并感慨道:“面对挑战敢于担当、面对困境宠辱不惊,求知若渴、好学上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无疑谱写了一段以奋斗为主题的青春旋律。”这些娓娓道来的分享,让参加读书会的同学们深受触动。

读书会有以情动人,也有严肃思辨。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导读《实践论》时指出,《实践论》意在阐明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深刻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并一以贯之,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选取了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细致阐述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意义,并结合高校统战工作实例进行了分析。

年轮交错:让历史回味绵延悠长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这种经历和感悟本身就是生动鲜活的教材。大夏书院党委以“初心”读书会为抓手,让“60后”“70后”老党员与“00”后党员和青年学子在云端集结,用共读的方式引领“四史”学习,00后从60后、70后的讲述中可以鉴往知来,对时代变迁、改革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对我们党卓越的执政能力有了更加充分的体认。云端的代际对话年轮交错、彼此激荡,铺展开来就是一幅交相辉映的时空画卷,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中文系党委书记在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就教导学生,“跟随斯诺的笔触,不仅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程,更要思考在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就像温儒敏先生所指出的,媒体的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青年人身在新时代,更责无旁贷。”

回望历史,初心如故。大夏书院党委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使“四史”中励志、奉献、牺牲、坚守等宝贵精神力量与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涓涓暖流浸润心间,滋养灵魂。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