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坚持令梦想实现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8

东方网记者徐群立9月12日报道:今年7月,距离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发射还有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量子卫星的各位研发人员不远千里,从上海来到甘肃酒泉发射基地,慎思而又仔细地做着最后的调试准备工作……

封闭工作也能体验“家的温暖”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通信卫星……每当这些耳熟能详的卫星像明星一样腾空而起,进入太空“发光发热”时,“孕育”他们的研发人员总会在屏幕前一次次流下激动的热泪,而这些人都来自于微小卫星。

  时至今日,中科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以下简称:微小卫星)总共执行了13次卫星发射任务。每次发射卫星,相关的研发队员便会来到发射基地,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而这一待,少则一个月,多则50天。

  平时工作繁重,卫星发射前夕又“封闭”调试,那“两学一做”党课学习如何开展?

  微小卫星党总支书记陈宏宇告诉记者,为了响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针,微小卫星党总支专门制定了“党建跟着队伍走,支部建在发射场”的学习计划。“在中心时,党总支考虑到我们工作性质的特殊,为保障卫星研发任务顺利完成,我们鼓励大家在平时自主学习。来到发射基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我们特地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总支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发射队伍思想有引领,组织有保障。”同时,微小卫星党总支还会临时安排一名党务干部,负责衣食用品采购、组织相关文体活动等工作,为所有队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7月14日,临时党支部在酒泉基地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党支部活动,中科大副校长朱长飞为与会党员作了“两学一做”专题报告,回顾了共产党成立95年来的光辉岁月,勉励大家不忘初心,以党章党规规范思想言行,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上,量子卫星总师朱振才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航天老兵,分享了参与研发任务的经验与体会,要求党员们要学习“两学一做”的精神,立足现有岗位,一丝不苟保证质量,确保卫星成功发射。

  陈宏宇始终认为党员队伍到哪,党支部就应该覆盖到哪。“一个个流动的党支部要像温暖的小家庭,为奋战在外的党员解放思想,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积蓄创新正能量,在服务国家战略、探索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取得佳绩。”

入职两年可当主任设计师

  一个组建仅13年,平均年龄31周岁的团队,却是北斗导航系列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通信卫星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总体研发与承担者。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这支队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航天科技领域的排头兵?

  原来,微小卫星的党员人数共37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0%多,其中骨干力量大多是“80后”。面对党员人数多且多年轻党员的特点,党总支着力将“两学一做”学习落实到科研工作中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两学一做”的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小卫星党总支提出“小卫星,大未来”的口号。微小卫星的领导、总师们作为老党员、老航天人,毫不保守、薪火相传,放心让年轻人“挑担子”,乐见年轻人成长,允许年轻人试错。遇到困难和障碍,或指点或鼓励,与年轻人一起找问题,交流毫无隔膜。

  量子卫星副总指挥余金培告诉记者,许多新员工在大学里就入了党,他们大都一进入团队,就开始承担“高大上”的卫星研制工作。“在传统科研机构中,培养一个主任设计师需要5-10年,而在(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甚至有两年就当上主任设计师的年轻人,他们的身上充满了创新自信与进取精神。”

  2015年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开机,负责这颗卫星总体研发的团队共81人,其中75%是“80后”,61%是“85后”。随着北斗导航任务顺利进展,微小卫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优秀年轻人才为了实现自己的科研梦纷纷加入这支年轻的团队。

太空墙体现“比、赶、超”精神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做合格党员,最后还是体现在你的主业上,看党员是不是学做结合,在每一个项目中都体现了担当。”陈宏宇说,卫星的成功发射就是“两学一做”最好的检验。

  所有来到微小卫星一楼大厅的人都会被一整面“太空墙”所吸引,墙壁被涂成了太空蓝,在侧面一个巨大的地球旁边有序“运行”着一颗颗人造卫星,每一位小卫星的职工都会骄傲的告诉来访者,“这上面都是我们成功研制并发射的卫星”。

  陈宏宇介绍,“这面墙不仅仅体现小卫星的过去,更是激励我们广大职工拼搏奋进的画卷。墙上还画有很多行星,我们总支计划每顺利发射一颗星,就将其中的一颗行星涂成那颗卫星,这也是代表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军功章”。有时,不同支部的党员会互相开玩笑,比一比谁的型号会更早登上那面“太空墙”,这面墙也成了大家比赶超的最好体现。

  习总书记在点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说过:“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截止9月10号,微小卫星中心党总支以“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干劲和创新意识,先后将神舟七号飞船伴星、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13颗卫星送上太空,不仅创造了卫星研制中的“大面积”技术创新,也实现了卫星发射领域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