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法学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市教卫党委
2018-01-03 阅读 2376

(上海基层党建网)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上外法学院在校党委的部署下,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

近期,法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华瑀欣在本科生三年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上,向学生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华瑀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着重针对近五年来我国环境法的修改、重点案例和我国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展开论述,课后布置了十九大报告学习作业。学生们结合家乡生态变化,分享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环境法的学习体会。同学们通过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所蕴含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不仅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能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更有国际担当,更有国际“塑造力”。另外,华瑀欣在留学生“中国环境法”(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课程上,同样为留学生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他结合留学生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全球生态安全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留学生对此反响热烈,专门组织了一次各国气候变化研讨会,许多留学生(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同学)反对美国不签署巴黎协议的行为,并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贡献在国际社会中作出了表率,认同十九大报告中“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留学生们指出,通过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将能够引领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法学院英语教学中,教工党支部书记、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张守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融入“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张守进在讲课过程中结合了十九大报告的英文译稿有关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为什么有些译文需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张守进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结合中外文化和文明的进展状况进行对比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对十九大报告中里所体现的“四个自信”进行思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学生不仅学到了鲜活的语言,更认识和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表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不负青春韶华和伟大的时代!

上外法学院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