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将解决学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

来源:市教卫工作党委    发布时间:2019-12-17

(上海基层党建网)    今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实验教学中心及本科大三年级学生整体搬迁至惠南新校区。康复医学院将惠南新校区学生反馈的每一件“小事”作为主题教育跟踪问效的“头等大事”,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惠南校区第一批学生入驻之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前往惠南校区调研,开展师生座谈,了解师生最关心、最急切、最困扰的每一件小事,尽全力保证学生衣食住行样样无忧。

靶向精准施策,增强学生参与感

针对学生搬迁至新校区的不适应问题,在惠南校区搬迁及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感。成立惠南校区生活委员会、膳食委员会,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提意见、建议,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为学院准确掌握学生所难所急所需快速提供信息,切实做到靶向精准施策、持续整改到位。康复医学院由总支牵头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制定惠南新校区“待解决问题清单”,并多次与学校职能部门、浦东卫校沟通协调,在校领导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浦东卫校大力支持下,边调研、边整改、边反馈,共开展师生座谈会6次,走访实训室、教室、宿舍10余次,整理“待解决问题清单与整改反馈情况汇总”共3稿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师生幸福感

“衣”——针对学生提出的洗衣、晾衣不便等问题,康复医学院及时协调校后勤保障处,安装洗衣机、烘干机,与浦东卫校沟通,在女生宿舍盥洗室和男生宿舍阳光房统一安装晾衣杆,并为女生每个宿舍统一购置晾衣架,确保学生无后顾之忧。

“食”——针对学生用餐问题,坚持现场办公,实地观察学生就餐情况,将卫校食堂原先“套餐制”改为“点餐制”,就餐时间与浦东卫校学生错开,菜品口味上进行不断改进,满足学生的就餐需求。除此之外,考虑到康复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问题,惠南校区单独设置清真食堂,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就餐。

“住”——针对学生提出的住宿安全及蚊虫较多等问题康复医学院与浦东卫校多次沟通,采取定时集中灭虫处理,并及时订购灭蚊器、纱窗、改建防盗窗。另外,为保障学生在宿舍用电安全及方便学生生活,为学生购置公用吹风机、冰箱、微波炉,并采取共享使用、统一管理的模式,消除安全隐患,让学生住得舒心、安心、放心。

“行”——针对两校区间距离远、交通不便的问题。康复医学院党总支积极与学校教务处、后勤保障处沟通交流,学校加大投入,专设两校区往返班车,在班车时间的设置上,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参考学生课程安排。切实解决师生往返两校区的交通问题。另外,为保证学生出行安全,康复医学院与浦东卫校协调交通部门,在校门口增设横道线,并安装夜间照明灯。

除此之外,康复医学院积极与浦东卫校沟通,还为惠南校区学生推动落实了网络全覆盖、吃住一卡通等便捷生活方式,实实在在为新校区学生解急、解难、解忧,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注重育人成效,增强学生获得感

康复医学院坚持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关注新校区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平台等建设。注重环境育人,完善设施设备,推进康复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对PT、OT、ST实训教室精心设计部署,并配备先进教学设备。针对学生提出的自习区域的需求,在实训楼内设置图书阅览室、自习教室等,并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利用好实训楼,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实践。强化文化育人,营造校区氛围。针对学生搬迁至新校区认同感低、归属感差等问题,对实训楼、宿舍园区内的文化墙进行专业设计,结合康复特色、学生活动等,营造康复特色氛围,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归属感。

康复医学院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思路,为惠南校区学生设计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卡活动,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在持续观察调研该项整改措施的实效性的基础上,即时调整,打造惠南校区可持续的特色育人实践活动。

学生有需求,组织有回应,解决问题永远在路上。在主题教育期间,康复医学院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的原则,切实提全院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