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新村乡:提高党建质量 促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崇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8-08

(上海基层党建网)    近年来,崇明区新村乡党委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党建质量为牵引,以稻米文化小镇建设为载体,重点聚焦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等,努力实现农村高水平发展和全方位振兴。

引领生态建设,壮乡村振兴之根

全区域建设。坚持全生态发展理念,把思想认识摆在首位,通过全员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底线思维,按照生态宜居、休闲旅游的定位,开展生态建设。近年来,建成公益林5004亩、景观廊道1090亩、街心花园15亩,高标准推进减药控肥、增绿休耕全覆盖。全方位整治。聚焦“一河一路”“一宅一田”,以干部作表率、党员当先锋,感召群众共同参与,打好全覆盖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清理中小型不规范养猪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万多平方米,6个村全部成功创建“无违建村”,大力整治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关停5家、搬迁3家。全视角美化。加强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主动对接花博会,开展农家小“三园”“六边四化”建设,聚焦“花田喜地”“桂花苑”等生态体验区,建设“口袋”公园,打造家门口的“市民公园”,把美化人居环境转化为全乡人民的自觉行动。

引领产业发展,强乡村振兴之基

组织引领,做强做精稻米产业。成立新村稻米文化有限公司党支部,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联盟,做实“一产”,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建成优质水稻万亩示范点,绿色认证率达100。通过“家庭农场+公司加工”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稻米质量追溯管理体系研发健康营养胚芽米、精白米等大米产品,打响“新村香田园”“好米畈”等优质大米品牌。党建搭台,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立足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把党组织和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建立稻米产业“人才库”,打造产业人才“蓄水池”。发挥农科院实践基地、米食文化中心、稻米课堂等阵地作用,深挖稻米文化、讲好稻米故事,让“到新村吃一碗鲜米饭”成为新时尚。2018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学农学生6000多人次。服务共建,打造全域化田园综合体。编制“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服务清单,强化人才培育、团队孵化、基地实践三项功能,汇聚党建能量,全方位保障正大集团300万羽蛋鸡项目及早落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趁势而为,规划特色民宿、稻田酒店等体验式农旅项目,筹办稻米文化节、米食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全域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引领乡风文明,铸乡村振兴之魂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四个全覆盖”。建立党员包户督导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依托智能化信息管控系统,在全区率先实施“撤桶计划”,定时定点投放覆盖率达30,并探索推行湿垃圾餐前餐后再分类,实现村民垃圾分类理念、垃圾收集模式“双转变”。倡导群众自治共治。坚持党员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门前绿化认养、设施管护等自治行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施“小老人照顾老老人”互助计划,建立3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长者照护之家,全乡实现助餐、送餐全覆盖。将来沪人员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浓厚自治氛围。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广泛推行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小事不办承诺制,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崇明人”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新村围垦移居50周年主题活动,使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成为群众自觉追求。

引领社会治理,聚乡村振兴之力

筑牢阵地强引力。4D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完成乡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建立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22个党建服务点,形成22个治理微网格,构筑“家门口”的治理平台,形成“新悦坊”生态自治家园、“冠欣苑”微社区等治理模式。建强队伍增动力。实施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干部每周四组团式深入网格,成为网格化治理辅助力量。建立网格管理团队、工作团队、志愿团队78支,组成网格化治理骨干力量。2018年以来,处理网格事务1600多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行动200多次。夯实基础添活力。实施党员家庭“五亮工程”,开展星级党员家庭创评,以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取消党员误工费。结合“生态崇明·我先锋 两学一做·我践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表率’‘我承诺’‘我示范’‘我践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20多次。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