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工业区高楼村:关心群众“全方位” 服务群众“零距离”

来源:金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4-23

(上海基层党建网)    基层是社会的“地基”,基层干部是党的工作的“基石”。近年来,金山工业区高楼村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为工作主基调,深化实践“三个不关门”(周一到周日村委会不关门、村医务室不关门、老年活动室不关门)、“两个吃饭头哩”(早上、中午吃饭头哩)工作方法,打造了“以胜似亲人的组织关怀吸引人、以全方位的组织平台服务人、以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凝聚人”的党建工作亮点,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楼经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提升,得到了区、市乃至中央的肯定。

以胜似亲人的组织关怀吸引群众,思想上“不关门”

思想是从现实中来,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面对村里纷繁复杂情况,面对层出不穷的百姓需求,如何及时掌握并提前服务?

网格化管理,联系群众无盲区。班子成员蹲点一个组。协助一个党小组长,挂钩一条埭,结对一名困难党员,帮助一户特困家庭,让他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切实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零距离沟通,服务群众无障碍。每月召开党员村民骨干座谈会,每月月中在党建服务点上举办村民议事日活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每月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力。

亲情式交流,依靠群众无缝隙。面对高楼村“新村民”的大量入住(本地常住人口2100人,外来人口近3000人),尤其是“新村民”区域特性明显等特点,在广泛依靠本地村民才智的同时,紧紧发挥“新村民”力量,成立“新村民服务站”,并纳入党总支部服务对象,聘用“新村民”组长,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实现了“让新村民教育新村民、管理新村民、服务新村民”的治理格局。

以全方位的组织平台服务群众,行动上“不关门”

创新实践服务群众“三不关门”和“两个吃饭头哩”群众工作方法,把“服务群众下‘高楼’”和“社会治理上‘高楼’”作为高楼村党总支部的永恒主题。

依托“两个吃饭头哩”接待群众。“两个吃饭头哩”是方便服务群众的最好时间,党总支部注重干部作风建设,早上7:30上班成为干部的常态,中午不离岗位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让“两个吃饭头哩”成为解决群众问题重要平台。

依托“两个吃饭头哩”走访群众。老年活动室、医务室和村民家庭是“听民所盼、听民所需、听民所急”的重要平台。党总支部要求基层干部充分利用“两个吃饭头哩”时间,坚持每位班子成员每月走访老年活动室、医务室和村民家庭,实地察看村部附近的民情和环境,让民情在村组掌握,困难在宅基解决,亲情在家庭温暖。

依托“两个吃饭头哩”引领群众。“三支队伍”是高楼村社会治理的财富和资源,党总支部紧紧依靠“三支队伍”的力量,探索制订“三支队伍”的“登高工程”,实施细化、量化、项目化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同时要求“三支队伍”充分依托“两个吃饭头哩”时间做好“促进和谐的‘宣传员’、社区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弘扬新风‘引导员’、民主管理的‘监督员’”,实现高楼村“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格局。

以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凝聚群众,方法上“不关门”

思想固化、行动弱化、方法僵化是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顽症。高楼村坚持以德治村,用新要求催生新思想,用新方法破解新课题,“德治”落实到村民自治行动中,努力实现村民互助的最高境界。

实施“引领工程”,让“德治”在村组闪光。探索实践头雁引领工程。落实党小组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服务点讲堂和志愿者活动;做实村民小组每月一次的村民议事会、纠纷调解会和家庭登高行动分享会;推进实施妇女小组的“整洁宅基”工程、“姐妹知音堂”工程和“最美家庭”工程;探索实践党员先锋工程,形成有效的居住报到党员的活动型党组织机制。探索实践“百户家庭星级登高工程”,营造项目聚人、活动聚力和服务聚心的氛围。

实施“最美工程”,让“德治”在民中生辉开展写宅基故事、讲宅基故事和评宅基故事等“三个故事”活动,传播好声音。开展“最美宅基、最美家庭、最美村民”等“三个最美”评选活动唱响正气歌。开展“议家训、列家规、说家教”三个‘家’”的主题活动,传递正能量。

实施“红色工程”,让“德治”在阵地彰显。最美宅基、最美家庭、最美村民”典型事迹汇聚在长廊中,让“德治”宣传进阵地用文化来熏陶“德治”,用文化来渲染“典型”,让“文化”滋养进阵地通过“红色”讲堂进阵地。让“德治故事在服务传播,让“主动服务”在服务点彰显,让“崇尚美德”在青年一代扎根。

亲情化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地见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