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江桥镇:“三苗法”打造年轻干部“成长链”

来源:嘉定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1-19

(上海基层党建网)    近年来,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大力实施“优青工程”,不断完善“选苗、育苗、用苗”链条式培养机制,着力构建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为加快建设北虹桥商务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人才准备和组织保证。

严格标准,精心“选”苗

深入开展“选苗”调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选拔年轻干部纳入镇党委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集中研判、个别座谈、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年轻干部成长现状,系统规划年轻干部成长路径,重点培养和储备一批适应江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优秀年轻干部。树立正确“选苗”导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好干部要求,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口,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硬约束,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硬要求,树立“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的鲜明导向。同时,强化基层导向和实践导向,大力选拔在改革发展主战场中经受过历练,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得住考验的“好苗子”。从严规范“选苗”程序。统筹全镇干部队伍结构性要求,结合条线部门工作实际,制定目标化选拔年轻干部方案,打破隐形台阶,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组织推荐、他人举荐、个人自荐和定向招录,进一步扫除身份障碍,拓宽“选苗”视野,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真正选出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育苗”对象。

多措并举,精细“育”苗

强化培训“补脑子”。根据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镇党校为主阵地,依托“江桥讲坛”“干部学堂”“科长论坛”,开展精细化专题培训,采取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在互学互鉴互比中,加强年轻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注重锻炼“压担子”。实施递进式“三年育苗计划”,针对年轻干部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培养模式,依托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城中村”改造工程、太平村等“育苗基地”,采取双向交叉挂职、轮岗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到基层主干线、一批到维稳第一线、一批到重大重点项目进行实践历练,通过分期分类开展“订单式”培养,帮助年轻干部在实践的大熔炉中增强党性、砥砺意志、增长本领。突出帮带“结对子”。实行年轻干部成长“导师制”,按照业务对口、方便沟通的原则,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选择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多、指导能力强的中层干部担任师傅,根据徒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科学制定指导帮教计划,通过传业务知识、帮疑难困惑、带优良作风,实现新老干部有效互动,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健全机制,精准“用”苗

动态式管理。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下发《工作纪实档案》和《优青实践日记》,要求全程记录工作情况和工作体会。同时,按照年龄、单位、工作性质,对年轻干部进行分组,以各组自选动作和全镇规定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调研、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每月编撰出版《优青荟》简报,设立“优青汇”俱乐部,实现“自行组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跟踪式考察。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联合培养机制,实行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实践单位、导师组共同跟踪管理,通过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实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日常督查、年度考察、期满考核,定期分析评价工作实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梯次化选用。坚持优胜劣汰、备用结合,对表现优异、成长迅速的“好苗子”,尽早发现,重点培养,合理使用;对表现一般、能力不足的“弱苗子”,适当延长“育苗”期限,继续加强培养锻炼;对思想懈怠、群众意见较大的“蔫苗子”,及时谈话提醒,有效教育引导;对工作难以胜任、不符合条件的“病秧子”,及时“移植补种”,始终保持年轻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